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双线激光传感焊枪定位与焊缝走向识别

发布时间:2018-05-28 09:00

  本文选题:双线激光视觉传感 + 焊枪定位 ; 参考:《焊接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为实现焊接机器人焊枪定位与焊缝走向识别,提高焊缝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交叉式双条纹激光传感方式,建立了该传感方式下双条纹激光间距与焊枪高度关系的理论模型.按图像行上灰度值和的一阶导数提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及Canny边界提取等处理后,获得了上下激光条纹中心间距离及坡口中心值,由理论模型计算得焊枪高度,上下坡口中心值获得焊缝精确偏差与焊缝轨迹走向.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正确,该方法可快速实现焊枪准确定位,识别焊缝轨迹走向,减小导前误差,提高偏差识别精度和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
[Abstract]:In order to locate the welding torch and identify the welding seam orientation and improve the seam tracking precision, a cross type double stripe laser sensor is proposed,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uble stripe laser distance and the welding torch height is established. The region of interest ROI is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the sum of gray values on the line of the image, th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of the maximum inter-class variance and the Canny boundary extraction are processe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aser stripes and the center value of the groove are obtained. The height of the welding torch and the center valu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groove are calculat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obtain the precise deviation of the weld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weld tra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theoretical model is correct, and the method can quickly realiz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welding torch, identify the direction of weld track, reduce the error before guid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viation recogni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degree of welding robo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机械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5036,51365036)
【分类号】:TG4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振友,朴泳杰,林涛,陈善本;基于视觉的局部环境焊缝起始位置识别方法[J];焊接学报;2004年02期

2 周律;陈善本;林涛;陈文杰;;基于局部视觉的弧焊机器人自主焊缝轨迹规划[J];焊接学报;2006年01期

3 毛志伟;李舒扬;葛文韬;潘际銮;张华;;移动焊接机器人大折角角焊缝跟踪及工艺[J];焊接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海永;方灶军;徐德;孙鹤旭;;基于视觉的薄钢板焊接机器人起始点识别与定位控制[J];机器人;2013年01期

5 邓勇军;吴明辉;陈锦云;陈善本;;移动焊接机器人的工件识别及焊缝起始位置定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亮;孟正大;;基于测距传感器的焊缝位置检测方法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10期

2 刘圣祥;高洪明;张广军;吴林;何广忠;;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焊接;2007年07期

3 陈希章;陈善本;林涛;;一种基于视觉的平面焊缝初始焊位定位的简易方法[J];焊接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海永;徐德;王宏;;三维曲线焊缝两种建模方法的比较[J];焊接学报;2008年06期

5 徐小明;张华;;局部环境焊缝初始位置图像识别方法[J];焊接技术;2011年11期

6 邹怡蓉;都东;曾锦乐;张文增;;基于多视觉特征获取与信息融合的焊道识别方法[J];焊接学报;2013年05期

7 邹媛媛;赵明扬;;激光拼焊焊缝质量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J];焊接技术;2014年09期

8 郭学军;王喜平;李铁柱;;机器人圆形焊缝三维定位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15期

9 马国红;王聪;刘沛;朱书林;;Sequential Similarit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age Edge Feature[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Haiyong Chen;Fengxiang Lei;Guansheng Xing;Weipeng Liu;Hexu Sun;;Visual Servo Control system for Narrow Butt Seam[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翔;面向再制造的机器人三维视觉检测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刘松国;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优化与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四杰;面向数控机床群的上下料机器人视觉识别定位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伟德;复杂环境自主移动焊缝跟踪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赵娜娜;焊缝自动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宝山;多约束条件下三维拼缝测量及焊接轨迹生成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章兰;基于视觉图像质心的焊缝中心识别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5 赵传敏;熔池图像特征识别的傅立叶变换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6 许磊;基于ROTSY的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D];山东大学;2008年

7 许琳;基于结构光技术的焊接机器人焊点定位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海涛;焊缝检测与焊枪伺服机构研究[D];沈阳大学;2008年

9 许庆荣;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不连续角焊缝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徐小明;水下机器人焊缝跟踪控制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志伟;张华;郑国云;;旋转电弧传感弯曲焊缝移动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J];焊接学报;2005年11期

2 高延峰;张华;毛志伟;彭俊斐;;轮式机器人折线焊缝跟踪协调控制方法[J];焊接学报;2008年05期

3 陈希章;陈善本;;弧焊机器人起始焊接位置图像识别与定位[J];焊接学报;2009年04期

4 鄢治国;徐德;李原;谭民;;基于示教与视觉纠偏的机器人自动焊接方法研究[J];机器人;2007年03期

5 梁潇;李原;梁自泽;侯增广;徐德;谭民;;基于DSP的视觉传感器在焊接机器人上的应用[J];机器人;2007年05期

6 辛立明;徐志刚;赵明扬;朱天旭;;激光拼焊生产线定位误差分析及其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7 张俊强;张华;;基于图像处理的移动机器人对目标的识别和定位[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年05期

8 方灶军;鄢治国;徐德;;集装箱薄板的对接焊缝视觉跟踪系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9 朱振友,林涛,陈善本;基于Labview的焊缝起始点视觉识别[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9期

10 刘蓉;;带头在焊机处的精确定位[J];冶金动力;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丁龙;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集装箱定位系统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国;陈志翔;;激光传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J];电焊机;2009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旭华;激光传感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4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4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