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孔阵列、三维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本文选题:316L不锈钢 + 两步阳极氧化 ; 参考:《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316L奥氏体医用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医用领域存在巨大潜在应用价值。但316L不锈钢较低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含有铬、镍等生物毒性元素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316L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纳米孔阵列氧化层且氧化层内Cr、Ni元素的含量相对不锈钢基体而言有大幅度降低,从而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此外,二维(2D)石墨烯由于片层间的范德华力而容易发生团聚,这使得2D石墨烯的独特性能受到限制;三维(3D)石墨烯不仅能够保持2D石墨烯的特有性能,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性能还能得到增强,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3D石墨烯的生物学影响到目前仍不清楚。由于3D石墨烯在生物医用领域存在巨大应用前景,本文以316L医用不锈钢表面纳米孔阵列为模板制备出3D石墨烯且对其体外生物相容性作了系统性评估。1.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孔径可控的纳米孔阵列。在第二步阳极氧化过程中,纳米孔孔径受电压的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与阳极氧化时间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对于第一步阳极氧化而言,在孔径没有明显扩张的情况下,第二步阳极氧化所生成的纳米孔深度是之前的7倍。经过第二步阳极氧化的不锈钢表面不存在零价的Fe、Cr和Ni且X射线光电子谱(XPS)检测谱中没有出现Cr、Ni的信号峰;2.以聚多巴胺为碳源,在孔径分别为50nm和240nm的不锈钢表面纳米孔阵列上制备出3D石墨烯,用NIH-3T3成纤维细胞对其体外生物安全性做了评估。纳米孔阵列有效改善了316L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三维石墨烯则引起了细胞毒性,毒性大小与其三维构型有关;毒性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吞噬了三维石墨烯层中的纳米碳球,随之阻碍了细胞内黏附蛋白和肌动蛋白丝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Abstract]:316L austenitic medical stainless steel has good mechan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ong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ow price, so it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medical field. However, the low biocompatibility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biotoxic elements, such as chromium and nickel, limit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nano-porous array oxidation layer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316L medical stainless steel by two-step anodization method. The content of Cr-Ni in the oxidation layer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stainless steel matrix, thus improving its biocompatibility. In addition, 2D / 2D) graphene is prone to agglomeration due to van der Waals force, which limit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2D graphene, and 3D / 3D) graphene can not only preserve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2D graphene, And other performa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an also be enhanced, so it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However,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3 D graphene are still unclear. Because 3D graphene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biomedical field, 3D graphene was prepared by using 316L medical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nano-porous array as template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in vitro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wo-step anodizing method was used to fabricate nano-pore array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size on 316L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In the second step of anodic oxidation, the pore size is affected by the voltage and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nodic oxidation time in a certain range.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step of anodizing, the depth of the nano-pore generated by the second step anodizing is 7 times that of the former without obvious expansion of the pore size. The surface of stainless steel after the second step anodization does not have zero valence FeNCr and Ni, and there is no signal peak of Cr-Ni in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Using polydopamine as carbon source, 3D graphene was prepared on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nano-pore arrays with pore sizes of 50nm and 240nm, respectively. The biosafety of NIH-3T3 fibroblasts in vitro was evaluated.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was improved by nano-pore array.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causes cytotoxicity, and the toxicity is related to its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The toxicity is caused by the cell phagocytosis of nano-carbon sphere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layer, which hinders the synthesis of adhesion proteins and actin filaments. Eventually leading to apoptosi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2 杨全红,郑经堂,王茂章,张碧江;微孔炭的纳米孔结构和表面微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2期
3 丁克俭;张海燕;胡红刚;赵红敏;关伟军;马月辉;;生物大分子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4 ;表面修饰有序纳米孔二氧化硅标准物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硅谷;2010年21期
5 李鲁曼;赵安;徐伟;;纳米孔银膜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朱晓蕊;王卫东;秦广雍;焦浈;;单锥形纳米孔的制备和离子传导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7 武灵芝;刘伟;赵启前;陈豪;刘玉棋;;硅烷化修饰的固态纳米孔[J];生物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8 刘仲阳,陈剑王宣,张大忠,孙官清;二维有序纳米孔铝膜的研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柴花斗;杨晓辉;富笑男;李新建;;沉积于硅纳米孔柱阵列上的铜纳米颗粒退火行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7期
10 朱茂电;;微孔及纳米孔发泡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裘式纶;;无机纳米孔材料的结构与功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罗开富;;高分子穿越纳米孔进入受限体系的输运动力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绍辉;伍绍飞;刘俊灵;王雪源;喻桂朋;潘春跃;;基于1,3,5-三嗪骨架的纳米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爽;张利香;郑玉彬;蔡盛林;杨金雷;李耀群;;功能化修饰单个玻璃锥形纳米孔用于刺激响应仿生离子通道[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吴海臣;刘蕾;;基于超短碳纳米管的新型纳米孔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蕾;杨纯;吴海臣;;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对二价铅和二价钡离子的高灵敏的同时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记者 刘联 马巍;强强联合产学研一条龙[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张巍巍;单链DNA易位可激发碳纳米管出现强电流[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聪;基于金属纳米孔的光学超构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邓涛;硅基纳米孔阵列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艾斌;基于胶体刻蚀的等离子体共振膜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臻;生物膜—硅纳米孔阵列光学传感器及药物筛选系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5 陈杨;领结形纳米孔光学天线的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李素娟;纳米孔道材料的限域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应用[D];南京大学;2010年
7 张爽;高分子经纳米管道输运和检测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马建;基于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袁志山;基于固体纳米孔的DNA分子检测器件设计与制造[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徐涛;新型二维材料电子辐照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儆舟;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铎;DNA修饰AFM探针与若干纳米孔材料之间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侠光;介孔碳材料FDU-15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玉茹;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珊;基于激光加热的玻璃基毛细管拉伸装置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邢甜甜;微纳米孔性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质[D];东南大学;2015年
7 赵文远;固态纳米孔下纳米粒子的易位及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牛肖敬;用于穿孔效应的石英毛细管和聚碳酸酯膜微纳界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陈伟川;金纳米孔阵列对碲化镉量子点荧光增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殷营营;纳米孔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66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6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