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振动系统研制及材料去除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08:49

  本文选题:超声振动系统研制 + 动力学分析 ; 参考:《扬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进步,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向小型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同时新型材料的不断采用,使材料越来越难加工,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这些问题与要求,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技术因具有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效率高等独特复合技术优势,已成为高硬度、高韧性金属零件精微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以“超声压电振动系统设计、优化、研制以及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技术材料去除效率”作为研究内容。论文分析超声振动系统的两种传统设计方法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种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振动系统新设计方法。根据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技术对超声振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利用超声振动理论,设计压电换能器、多种变幅杆和工具电极;理论分析、计算磁性悬浮恒接触力工作台在加工时的振动位移,与实际检测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一致性很高且很小,加工中可忽略工作台的振动位移,简化分析与计算;另外,通过增大工作台刚度系数可使其振幅进一步减小,有利于加工过程稳定。运用ANSYS压电耦合模块,研究压电换能器中压电陶瓷片组合与输出位移幅值之间的关系;对指数形和阶梯形超声振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从后处理中得到位移节点、应力极大点和振动系统工具电极端面的振幅等参数,将这些参数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可得指数形超声振动系统吻合度最高;对指数形与阶梯形超声振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优化数据制作超声振动系统(压电换能器、变幅杆、工具电极);利用激光微位移传感器检测超声振动系统工具电极端面振幅,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基于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技术研制的超声振动系统可很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基于压痕断裂力学,针对硬脆材料建立超声加工材料去除效率模型,分析材料去除率与各参数关系;根据法拉第定律建立硬韧导电材料在低电压、低电导率、高频脉冲电解加工时的材料去除效率模型,分析材料去除率与各加工参数的关系;研究单超声、脉冲电解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硬韧导电材料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材料去除效率模型,分析超声、电解作用在复合加工过程中能量作用关系。采用组合电加工技术制作多种截面工具电极,利用研制的超声振动复合电解加工系统,进行单超声加工,验证系统工作可靠、稳定以及材料特性对材料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超声复合电解加工基础试验,得出不同加工参数(占空比、电导率、电压)对材料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验证脉冲电解材料去除效率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单超声与超声复合电解加工对比试验,探讨单超声、脉冲电解与超声复合电解三者之间材料去除效率及能量作用关系。论文最后对超声复合电解加工振动系统研制和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现有系统及去除效率模型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technology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sign method of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vibration system .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technology ,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sign method for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vibration system .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xponential and stepped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 an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isplacement node , the maximum stress point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end face of the tool electrode of the vibration system are obtained from the post - treatment , and the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alues , so that the coincidence degree of the exponential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is highest ;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 horn and tool electrode )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ed data .
The amplitude of the end face of the tool electrode of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is detected by the laser micro - displacement sensor ,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system developed based on the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technology is verified to meet variou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well . Based on the indentation fracture mechanics , an ultrasonic machining material removal efficiency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hard brittle material ,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material is analyzed and the parameter relationships are analyzed ;
establishing a material removal efficiency model of the hard and flexible conductive material at low voltage , low conductivity and high frequency pulse electrolysis according to Faraday ' s law ,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and each processing parameter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ngle ultrasonic and pulse electrolysis ,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removing efficiency of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processing material of hard and tough conductive material ,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ltrasonic and electrolytic action in the composite machining process .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achining parameters ( duty cycle , conductivity and voltage )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aterial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ultrasonic combined electrolysis process ,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 ultrasound , pulsed electrolysis and ultrasonic combined electrolysis fo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energy -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 ultrasound , pulsed electrolysis and ultrasonic combined electrolysis . Finally ,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ultrasonic composite electrolytic machining vibration system are summarized , and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removal efficiency model are put forward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红;电解加工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01年07期

2 徐家文 ,王建业 ,田继安;21世纪初电解加工的发展和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6期

3 范植坚,钟玲,李福援,陈林;基于电化学过程的电解加工间隙电场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4期

4 朱汉华,刘正林,丁彰雄,严新平;摆线形电解加工工具的设计[J];船海工程;2003年03期

5 章成军;电解加工原理及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03年02期

6 史先传,朱荻,李志永;三轴进给的叶片电解加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7 徐惠宇,朱荻,史先传;微细电解加工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5年04期

8 李小海,赵万生,王振龙,李志勇,张勇;基于多功能加工平台的微细电解加工(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9 李志永;季画;;电解加工在微细制造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6期

10 陈林;王天诚;范植坚;;型面电解加工复合磁场试验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宇;;航天转子叶片的电解加工工艺研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范植坚;王岗罡;唐霖;王天诚;;磁场辅助电解加工装置的磁场设计和试验[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雪辉;;某型号螺旋浆轴阶梯孔电解加工探索[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李乃武;刘壮;张文豹;陈华清;;螺旋电极对微小孔电解加工深度的影响[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延禧;;电解加工——一种特殊的电化学过程[A];第三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选[C];1979年

6 张文绍;;电解加工运动状态下的成型规律[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7 王建业;林苏文;;电解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问题[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8 朱树敏;;电解加工十年[A];第六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9年

9 朱树敏;;电解加工发展展望[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徐家文;王建业;田继安;杨占尧;刘延禄;朱树敏;;21世纪电解加工的发展和应用[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航工业制造所 程小元;精密振动电解[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胡启林;埃马克:以电解加工技术应对难加工材料[N];中国工业报;2013年

3 中航工业制造所 张明岐;在不断超越的道路上前行[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本报通讯员 徐川 焦宏图 本报记者 谈洁;给火箭发动机穿上“无针孔”外衣[N];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正扬;发动机叶片精密电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陈远龙;电解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及电解加工基本工艺规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3 王明环;微细电解加工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吴修娟;微纳电解加工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孔全存;微细电解加工三电极脉冲电源及基础工艺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潘月;静电压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马晓宇;阵列孔微细电解加工基础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王希;电解加工间隙智能监控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鲍怀谦;超纯水微细电解加工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王蕾;发动机叶片高精度电解加工阴极设计系统及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成康;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成型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戴一通;航空难加工材料精细电解加工机理及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王贺宾;微细电解加工装备研制及其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韦磊;管电极电解加工微小孔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康保印;异形型腔电解加工成形规律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力;某加速度计挠性零件的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武奇;微细电解加工及与光纤激光掩膜复合加工技术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8 张京超;电解扩孔加工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艳萍;基于掩膜刻蚀的微小结构阵列加工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博;深孔内螺旋线电解加工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0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90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