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中锰钢两相区退火奥氏体逆转变的数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20 17:12
【摘要】:根据中锰钢热轧组织结构确立两相区奥氏体化的几何模型和初始条件,利用DICTRA动力学分析软件对中锰钢马氏体基体奥氏体化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在奥氏体化初期的形核过程中,马氏体中过饱和的碳锰元素从铁素体迅速转移到奥氏体并在相界面奥氏体一侧聚集.后续的相变过程中,碳在奥氏体中快速均化,但锰在相界面奥氏体一侧的聚集加剧.相变初期奥氏体界面推移速度比中后期高出若干个数量级,但随时间推移迅速衰减.相变初期相界面推移是碳扩散主导,相变后期界面推移受到锰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制约.温度升高可显著提高相界面推移速度.达到相同数量奥氏体的情况下,低温长时退火有利于锰从铁素体向奥氏体转移并提高其在奥氏体中的富集度,从而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metry model and initial conditions of two-phase austenitization, the austenitizing process of martensite matrix of medium manganese steel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DICTRA software. During the nucleation of martensi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austenitization, the supersaturated carbon-manganese element in martensite was rapidly transferred from ferrite to austenite and accumulated on the side of austenite at the phase interface. In the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carbon was homogenized rapidly in austenite, but manganese accumulation on the austenite side of the phase interface was intensified. The interfacial velocity of austenite in the initial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but it decays rapidly with time. Carbon diffusion dominates the initial phase transition, and manganese diffusion velocity in austenite controls the interfacial evolution in the later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velocity of phase interfacial movement.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amount of austenite,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 anneal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transfer of manganese from ferrite to austenite and the enrichment of manganese in austenite,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austenite.
【作者单位】: 首钢技术研究院薄板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G142.1;TG1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瀚;曹文全;时捷;王存宇;王毛球;翁宇庆;;第3代汽车钢的组织与性能调控技术[J];钢铁;2011年06期

2 程俊业;赵爱民;陈银莉;汪志刚;曹佳丽;;回火温度对淬火后30MnB5热成形钢组织与性能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尹鸿祥;赵爱民;赵征志;李振;汪志刚;孙璐;;退火时间对冷轧中锰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4 蔡志辉;辛U_斌;孔辉;丁桦;;Fe-11Mn-4Al-0.2C钢的应变硬化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5 曹佳丽;赵爱民;李振;尹鸿祥;黄耀;;超细晶中锰钢温轧强化增塑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6 邱昌瀚;罗海文;刘军;胡俊;董瀚;;加热工艺对中锰钢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J];钢铁;2013年12期

7 谢胜涛;刘振宇;王国栋;;高性能节约型不锈钢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4年01期

8 易红亮;陈蓬;王国栋;马鸣图;;δ-TRIP钢的物理与力学冶金[J];中国工程科学;2014年02期

9 陈香伟;魏娇;陈俊;唐帅;王国栋;;卷取温度对D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钢铁;2014年01期

10 范倚;张慧;王明林;陶红标;;第3代汽车钢凝固过程微观偏析的耦合模型[J];钢铁研究;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聪;钛合金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影响因素及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张永健;超高强度薄板钢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3年

3 朱娜琼;汽车用钢中碳化物析出行为及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与计算[D];上海大学;2013年

4 盈亮;高强度钢热冲压关键工艺试验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淼;中碳富Si-Al钢变形奥氏体的马氏体转变和纳米贝氏体制备[D];燕山大学;2013年

6 李阳;基于商品钢的淬火—分配组织结构演变与塑性变形行为[D];山东大学;2014年

7 胡锋;纳米结构双相钢中残留奥氏体微结构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凯;高强度汽车钢的热机械性能与相变研究以及典型汽车零件的热成形制造[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郑成思;铁素体/渗碳体复相组织的微观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10 付波;高强韧多相钢工艺、组织、性能及相互关系的物理模拟[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欢;冷轧中锰钢的成形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敬广;具有TRIP效应的热轧Q&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3 张潇文;35CrMnSi的Q-P处理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4 丁丽平;Q&P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张玉杰;热变形对淬火配分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浩源;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试制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3年

7 祁成雷;热处理对D406A钢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田晓麟;30Cr3钢薄壁管状工件形变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占炜;ART退火和轧制条件对中锰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徐方毅;TRIP800钢和热成形钢的Q&P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爱兵,王金安;某露天边坡加固方案研究及其稳定性数值分析[J];金属矿山;2003年03期

2 王肖钧,周刚,肖绍平;粘塑性材料动态破坏的数值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5期

3 薛尚铃,胡长庆,王林;重庆国际大厦硐室地基和基础数值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2期

4 刘斌,江开勇,郑清娟,王敏杰;分隔板结构对挤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黎立云;宁海龙;许凤光;王建强;李海云;侯兰英;;Ⅲ型裂纹断裂韧性测试及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6 张金利;杨庆;栾茂田;;非线性吸附条件下填埋场污染物运移过程二维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7 张梅花;高谦;翟淑花;周冬冬;;金川二矿贫矿开采充填设计优化及数值分析[J];金属矿山;2009年11期

8 李栋;贾海峰;胡慧杰;;封闭腔体内生物对流二维流场的数值分析[J];四川化工;2012年01期

9 陈祖刚,陈治;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数值分析[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陈卫忠,李术才,邱祥波,朱维申;岩石裂纹扩展的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华;赵恩良;畅春玲;邢双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值分析教学法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C];2014年

2 郭永重;李九红;杨菊生;;数值分析中的脆性材料损伤开裂模型[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胡慧杰;王煤;余徽;董碧军;;生物对流流场的数值分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晏长根;石玉玲;杨晓华;;滑坡数值分析的接触问题[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杜飞;沈蒲生;;深开挖中粘弹-粘塑性土体稳定的数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6 薛尚铃;王林;;重庆国际大厦硐室地基和基础数值分析[A];重庆金属学会钢铁年会学术论文专辑[C];2002年

7 戴玛丽;张志国;彭娅玲;汪礼;;管流中流动引起管内弹性喷口变形的数值分析[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许镇;陆新征;任爱珠;;基于数值分析与物理引擎的建筑垮塌全过程视景模拟[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徐军;郑颖人;;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中的一些问题[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康景文;符文熹;赖正发;胡静;郑建新;颜光辉;;软土地区群井抽水试验地基沉降数值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晔;TWIP钢制汽车零件数值分析和应用试验[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阳;结构安定性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峰;岩土掘削的数值分析新方法与新型装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聪慧;稠密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的数值分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萌;水工渗流数值分析应用软件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雄辉;大型风力机玻璃钢叶片结构设计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代文灿;底排点火燃烧过程的研究与数值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广军;基坑开挖对既有地下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5 胡振锋;基于NMT法的地下洞库稳定性数值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桃;涡流、温度耦合场的建模及有限元的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科;基于IE-MoM方法下的周期结构数值分析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蕴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现场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扬州大学;2012年

9 王晓惠;刚性压头与弹塑性半空间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杨春方;电除尘器电场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4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194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