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钢丝缠绕重型模锻液压机坎合结构的疲劳和寿命预测

发布时间:2018-09-18 15:52
【摘要】:剖分坎合是钢丝缠绕液压机的关键技术,坎合副的抗剪性及其抗疲劳性对模锻液压机使役期间保持机架完整性至关重要。坎合原理及抗疲劳性方面研究工作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设计坎合疲劳试验夹具,对液压机本体小试样坎合结构进行切向等幅循环载荷疲劳试验。分析坎合结构切向循环载荷条件下三个阶段的载荷-位移循环特性;建立坎合结构疲劳指数模型,当载荷比R=0.1时,坎合结构疲劳量纲一载荷极限为tmax*F=0.74;研究量纲一切向载荷幅值与均值a m-**F F关系,得到坎合结构疲劳等寿命曲线;提出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坎合结构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实现了钢丝缠绕模锻液压机坎合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和寿命预测。
[Abstract]:Dissecting and closing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steel wire winding hydraulic press. The shear resistance and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steel wire winding hydraulic press are very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frame during the working period of the die forging hydraulic press. The lack of research work on the principle and fatigue resistance limit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e clamping fixture was designed and the fatigue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mall specimen of hydraulic press body under tangential equal amplitude cyclic loading. The load-displacement cyc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tages under tangential cyclic load are analyzed, and the fatigue expon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when the load ratio is R = 0.1, The fatigue dimensional-load limit of a ridge structure is tmax*F=0.7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all dimensional loads and the mean value a m-F is obtained, and the fatigue equal life curve is obtained, and the fatigue cumulative damage criterion based on the Miner linear cumulative damage theory is proposed. The safety evaluatio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steel wire winding die forging hydraulic press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402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F05B02)资助项目
【分类号】:TG3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颜永年;刘海霞;曾攀;林峰;张磊;张人佶;;重型钢丝缠绕预应力剖分-坎合结构概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2 刘海霞;颜永年;曾攀;林峰;;钢丝缠绕拱梁立柱全剖分——坎合机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彭俊斌;颜永年;张人佶;林峰;吴任东;;机械结构预应力坎合连接的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孝;靳孝峰;;材料的变幅循环应变疲劳寿命估算[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许玢;杨延功;平学成;;内燃机车传动轴焊缝非裂纹缺陷处疲劳强度的校核——塞焊圆孔周边疲劳强度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金国龙;谢雄耀;王如路;;上海地铁1号线车辆转向架寿命预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李晓慧;谢基龙;;重载列车E级钢钩舌疲劳裂纹扩展条件及寿命预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周素霞;杨广雪;谢云叶;肖楠;;基于损伤力学的车轴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田军;李强;;改进的雨流法实时计数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赵方伟;王璞;李亨利;谢基龙;;转K7型转向架副构架疲劳强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张景柱;崔清斌;徐诚;;基于协同仿真的传动箱齿轮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兵工学报;2007年12期

9 高剑峰;那景新;闫亚坤;;客车骨架接头焊缝间距对疲劳性能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正;;旋转对称结构零部件时变可靠性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要承勇;王永江;杨维;;基于损伤容限设计理论对某40Cr钢轴的表面缺陷的判定[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鼎;黄小平;丁仕风;洪英;徐博文;;大型集装箱船高强度钢甲板裂纹缺陷的安全寿命评估[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胡磊;王轲;;某整流罩支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4 王丽英;彭忠义;;LZ50车轴钢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5 冯娟;王建国;王连庆;王红缨;;过载对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亚军;梁健;张欣耀;查小琴;;一种悬臂弯曲加载表面裂纹扩展试样及其应用[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倪向贵;李新亮;王奉超;;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分析及应用[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丽英;李金许;;9Ni钢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张亚军;高灵清;张利娟;;压力容器低周疲劳表面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郑纲;陈开利;;钢斜拉桥锚拉板结构模型疲劳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萍;焊接桥梁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广雪;高速列车车轴旋转弯曲作用下微动疲劳损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班丽丽;中碳Si-Mn系高强度TRIP钢高周疲劳破坏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红霞;AZ31B镁合金及其TIG焊焊接接头疲劳断裂行为及评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段红燕;不同载荷下缺口参数对轴类零件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6 沈春根;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衣振华;疲劳裂纹扩展研究及在装载机横梁寿命估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萍;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多轴低周疲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周明哲;航空用2E12合金热处理工艺与疲劳行为的相关基础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蕾;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仿真[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俊伟;基于裂纹扩展理论的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冯观;船舶疲劳强度虚拟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磊;基于非线性应力峰值自平衡的焊接结构热点应力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卓帅;深水半潜平台全寿命期结构健康状态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方桂景;SYB500输油臂关键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一阳;基于临界面法的焊接结构多轴疲劳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伟全;大型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全寿命力学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峰;颜永年;吴任东;张磊;刘海霞;彭俊斌;沈锋刚;;重型模锻液压机承载结构的发展[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年05期

2 林峰;颜永年;吴任东;卢清萍;张人佶;;现代重型模锻液压机的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彭俊斌;颜永年;张人佶;林峰;;重型机械领域中的预应力坎合连接原理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颜永年;刘海霞;曾攀;林峰;张磊;张人佶;;重型钢丝缠绕预应力剖分-坎合结构概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5 杨琳;;最大垂直挤压机挤出首支钢管[J];机械制造;2009年09期

6 颜永年,卢明远;予应力钢丝缠绕机架的变张力缠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7 彭俊斌;颜永年;张人佶;林峰;吴任东;;机械结构预应力坎合连接的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生富;150MN锻造液压机本体组合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明哲;;橡胶寿命预测研究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1期

2 叶峰;;日本学者在沪讲授“装置材料寿命预测”[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85年06期

3 陈珊钧;;装置材料寿命预测[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86年05期

4 张恒;;利用极值统计法进行设备材料的寿命预测[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5 苏翰生;;改装的蠕变-疲劳试验设备及其寿命预测[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0年03期

6 苏翰生;;高温合金循环蠕变及其寿命预测[J];航空材料;1991年02期

7 王建;金志浩;王笑天;;陶瓷材料的疲劳特性与寿命预测[J];航空材料学报;1991年01期

8 王德胜,梁成浩;装置材料腐蚀寿命预测研究进展[J];全面腐蚀控制;1997年03期

9 刘本学;张三川;张军;;矿用汽车车桥推拉杆寿命预测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吉田圣一;森田建治;岑天相;;储罐的缺陷评价及寿命预测[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善东;;重大装备的寿命预测与监测技术[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尚德广;王大康;姚卫星;;随机疲劳寿命预测的场强法研究[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周昌玉;涂善东;;高温构件寿命预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宋丽;卢曦;郁望达;李玉鹏;朱宁;;考虑强化效应的动态S-N曲线寿命预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5 刘虹;张岐山;;改进PSO-GM(1,1)及其在产品寿命预测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钱桂安;王茂廷;王莲;;用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吴学仁;刘建中;;基于小裂纹理论的航空材料疲劳全寿命预测[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康嘉杰;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基于电学方法的再制造零部件缺陷检测与寿命预测应用基础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孙丽;汪清海;王世光;张_g;;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寿命预测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10 李东哲;刘冬欢;尚新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蠕变损伤数值仿真及寿命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瑞杰;基于动态响应分析的点焊接头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2 闫明;蠕变—热疲劳可靠寿命预测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杜鹏;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4 栾新刚;3D C/SiC在复杂耦合环境中的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宏;缺口件多轴局部应变分析与随机疲劳寿命预测[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小芳;蠕变—疲劳交互条件下不同材料的持久性及寿命预测[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晓钢;基于热像法的寿命预测与疲劳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宇;中卫地区现场暴露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研究及寿命预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琴琴;冷却风扇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算法分析及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孙斌;天水地区现场暴露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寿命预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7 向美玲;西安地区现场暴露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寿命预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8 冯宇飞;城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使用寿命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蔺小慧;机械设备状态评估及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乔;基于历史数据的设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48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248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