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LY12CZ铝合金的代铬酸快速阳极氧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1 03:15
【摘要】:通过在45 g/L的硫酸溶液中添加有机酸添加剂及快速成膜缓冲剂,以15~25 V的梯度电压方式对LY12CZ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获得一种代替铬酸阳极氧化、硼酸-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的铝合金新型环保快速阳极氧化工艺.对获得的氧化膜进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耐点滴腐蚀试验、膜重试验以及疲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有机酸、缓冲添加剂在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成膜过程中可以缓冲硫酸对膜层的溶解,提高氧化膜层的致密性和耐腐蚀性能,同时降低了氧化过程对铝合金基体的疲劳损伤;另外,在15 V电压下氧化5 min再在25 V电压下氧化5 min,获得的氧化膜层性能与硼酸-硫酸工艺条件下15 V电压氧化20 min所获得的膜层性能相当,其中的有机酸添加剂为YP添加剂,快速成膜缓冲剂为YJ缓冲剂.
[Abstract]:By adding organic acid additive and rapid film forming buffer in 45 g / L sulfuric acid solution, the LY12CZ aluminum alloy was anodized with a gradient voltage of 1525 V to obtain an anodic oxidation substitute for chromate. New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rapid anodizing process of aluminum alloy by boric acid-sulfuric acid anodizing process. The obtained oxide films were observ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orrosion resistance test, film weight test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c acid and buffer additive can buffer the diss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in the process of anodic oxidation of aluminum alloy and improve the densific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oxide film. At the same time, the fatigue damage caused by oxidation process on aluminum alloy matrix was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properties of oxide film obtained by oxidation of 5 min at 15 V voltage and 5 min, at 25 V voltage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btained by 20 min oxidation at 15 V voltage under boric acid-sulfuric acid process. The organic acid additive is YP additive, and the rapid film forming buffer is YJ buffer.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1010)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佑厚,井玉兰;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0年06期

2 郑瑞庭;铝及其合金铬酸阳极氧化[J];电镀与精饰;2003年01期

3 蔡健平;李斌;刘明辉;熊家锦;郑亮;;阳极化对航空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4 赵军;朱建龙;薛花娟;刘晓磊;骆心怡;何建平;;阳极氧化对7075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王邈;;铬酸阳极化和化学氧化处理对铝合金疲劳性能影响研究[J];上海涂料;2011年10期

6 李凌杰,李荻,张胜涛,雷惊雷;稀土盐对铝合金阳极化过程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1年04期

7 王帅星;赵晴;杜楠;邵志松;舒伟发;陈庆龙;;铈盐对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效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4期

8 刘建华;刘洲;于美;李松梅;陈高红;;3种溶液体系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兰芳;刘红;林伟明;胡昌国;;集成式大功率LED散热的二次优化方法[J];半导体光电;2012年03期

2 闫明;孙志礼;杨强;陈凤熹;刘勤;;蠕变—热疲劳裂纹的控制参量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3 于美;陈高红;刘建华;李松梅;;LY12CZ铝合金的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赵景茂;王珊珊;郭超;赵旭辉;左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双向脉冲封闭工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赵景茂;陈胜利;赵旭辉;左禹;;铈盐在电场作用下对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作用[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1期

6 刘圣;耿兴国;周晓峰;吴建华;欧修龙;高鹏;;铝及铝合金表面超疏水协和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3期

7 王春涛,林伟国,曹华珍,郑国榘;含稀土介质中铝合金阳极氧化研究[J];表面技术;2003年03期

8 王平;魏晓伟;;多孔型阳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J];表面技术;2005年06期

9 徐金来;罗韦因;刘钧泉;;铝及铝合金仿木纹着色技术[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

10 张胜涛;薛茗月;;椭圆偏振技术的发展与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忠义;;满足高散热性能的冷板印制板的加工[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尚妍;牛盾;王育红;王林山;;高硅变形铝合金锡盐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吴志勇;李雷源;赵黎宁;杨文茂;唐作琴;曹银春;;ZAlSi7Mg材料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雍兴跃;侯纯扬;武杰;张正;李栋梁;汪磊;李斌;;氧化铝合金在空化作用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5 陈雅萍;龚艳兵;;铝板阳极氧化时氧化槽液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敬涛;陈红波;梁永万;蓝文辉;丁小松;吴畏;赵生军;毛学七;;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柔性整流电源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薛寿昌;;铝合金装饰性阳极氧化工艺代替涂装工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佟晓静;;铝铜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技术[A];晋冀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鲁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山东、四川分册)[C];2007年

9 梁振南;秦红;沈辉;;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组件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10 张德忠;;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松楠;5754铝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严军;光纤激光—电弧复合焊接高强铝合金工艺、缺陷产生与质量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秦红;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康煜华;3104铝合金热轧过程有限元分析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5 肖新科;双层金属靶的抗侵彻性能和Taylor杆的变形与断裂[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朱宏;6063铝合金阶梯钎焊钎料、钎剂及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王双红;铝合金表面钛锆—有机膦酸盐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D];东北大学;2009年

8 陈廷益;6063铝合金表面着色锆(钛)无铬转化膜的成膜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秦渊;毫秒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中的热学和力学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磊;铝合金半固态流变铸锻成形技术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成;退火工艺对铸轧505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浩泉;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工艺与成膜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唐小毛;工作辊弹性变形下的铝带冷轧轧制模拟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魏源;锌—铝机械镀过程铝粉活化作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梁骁;铝阳极氧化膜表面TiO_2/Cu纳米复合镀层制备[D];沈阳大学;2010年

6 石娇;铝合金表面“三防”涂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鲁重阳;铝塑一体结构行李箱盖板开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佳庆;铝合金表面不同颜色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邓丽虹;铝合金在低硫酸浓度电解液中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制备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10 杜全强;15-5PH不锈钢热浸铝硬质阳极氧化复合膜制备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美;陈高红;刘建华;李松梅;;LY12CZ铝合金的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李久青;卢翠英;田虹;王书浩;;铈盐在铝合金阳极氧化后处理工序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赵景茂;陈胜利;赵旭辉;左禹;;铈盐在电场作用下对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作用[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1期

4 孙衍乐;宣天鹏;徐少楠;张敏;;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及其研发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0年04期

5 李久青,田虹,卢翠英;铝合金稀土转化膜碱性成膜工艺T3/T7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8年02期

6 赵旭辉;左禹;张娜;;铝阳极氧化膜在去离子水中的自封闭效应[J];腐蚀与防护;2006年11期

7 蔡健平;李斌;刘明辉;熊家锦;郑亮;;阳极化对航空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8 李永星;于美;刘建华;李松梅;陈高红;;电压加载下己二酸铵对2024-T3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研究[J];航空学报;2011年07期

9 于美;陈高红;刘建华;李松梅;李英东;刘洲;;己二酸对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疲劳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06期

10 何建平,陈文理,樊蔚勋;LC4CS铝合金裂纹尖端腐蚀行为的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四铬酸镀铬液在生产中的应用[J];材料保护;1972年06期

2 ;铬酸汽的回收处理[J];劳动保护;1973年04期

3 ;新四铬酸镀铬[J];机械工人技术资料;1973年05期

4 ;低铬酸硼酸镀铬[J];劳动保护;1977年03期

5 戚兆欣;;低铬酸镀铬在汽车零件上的应用[J];十堰二汽科技;1982年01期

6 胡如南,刘宝岐;低铬酸花筒镀铬[J];印染;1983年02期

7 ;低铬酸滚桶式钝化[J];电镀与精饰;1987年04期

8 邱华民;低浓度铬酸快速镀铬花筒新工艺[J];印染;1989年04期

9 王宇清;;铬酸的综合利用[J];电镀与环保;1991年04期

10 寇丽华;铬酸制备方法[J];无机盐工业;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雪莲;廖立兵;姜浩;何海燕;李元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铬酸根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谭威;林旭平;艾德生;马景陶;邓长生;张宝清;;高温环境中掺钙铬酸镧的缺陷反应及其机理[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3 许彩云;忻明龙;;快速测定铬酸镧锶中锶量[A];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良成;李德辉;李胜利;;铬酸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孙敬孝;;关于碱性高锰酸钾清洗水的处理总结[A];第六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邮政局公众服务部提供稿件;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处理[N];中国邮政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玲;无机氧化物铬酸镧的制备及烧结性能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1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371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