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第一原理方法研究六方晶系金属表面功函数和表面能

发布时间:2019-06-04 15:20
【摘要】:对Be,Mg,Ti和Zr 4种六方结构的纯金属进行不同表面的功函数和表面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这4种金属而言,不同表面取向之间的功函数和表面能差别很大,其中(0001)表面的功函数最高,表面能最低,(0111)表面的功函数最低,表面能最高;同族的2种金属,其不同表面的功函数F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F(0001)F(0221)F(1010)F(1231)F(1230)F(0111),而表面能g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反,表现为:g(0001)g(0221)g(1010)g(1231)g(1230)g(0111);同族的2种金属,原子序数大的金属,其同一表面取向的功函数和表面能都要相对另一种金属的小.
[Abstract]:The work functions and surface energy of four kinds of pure metals with Be,Mg,Ti and Zr hexagonal structur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se four metals, the work function and surface energy of different surface orientations are very different, among which (0001) surface has the highest work function, surface energy is the lowest, (0111) surface work function is the lowest, and surface energy is the highest. The variation of work function F on different surfaces of the two metals of the same family is similar, which is: F (0001) F (0221) F (1010) F (1231) F (1230) F (0111), while the change of surface energy g is the opposite. : g (0001) g (0221) g (1010) g (1231) g (1230) g (0111); The work function and surface energy of the same surface orientation of the two metals of the same family, the metal with large atomic number,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meta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CB606403~~
【分类号】:TG1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全德;倪荣;范华;;有机涂层性能电化学测试技术的应用进展[J];材料保护;2013年07期

2 Hongxiu Zhang;Feng Ren;Mengqing Hong;Xiangheng Xiao;Guangxu Cai;Changzhong Jiang;;Structure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V/Ag Multilayers with Different Periodic Thickness Fabrica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10期

3 余艺;程庆军;郭诗奇;杨剑瑜;;合金纳米粒子生长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4 李玮;陈冷;;Ti种子层对Cu薄膜的微观织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5年06期

5 丁康康;肖葵;邹士文;董超芳;赵瑞涛;李晓刚;;PCB-HASL电路板在NaHSO_3/Na_2SO_3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J];金属学报;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永军;气体分子在ABO_3型氧化物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杨帆;分子模拟在纳米电催化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3 孙康;乙醇脱氢制备乙酸乙酯铜催化剂的DFT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叶永权;铁粉电流活化烧结的电学行为及其烧结体的组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蒋成刚;仿生超疏水表面湿润性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秦子川;互不固溶金属体系辐照损伤合金化的热力学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雪;利用阵列电极研究水线腐蚀的机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晁代义;核电用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4 李染;Al及B2-FeAl扩散性质的EAM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梁瑞瑞;Co_nAu,(CoAl)_n和Co_nO二元团簇的结构和磁性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盼;特殊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及表面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邓国哲;基于三维光子晶体微球流式芯片的真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士九,,王霞,余云照;动态毛吸法测定纤维表面能[J];复合材料学报;1994年02期

2 杨继华;张树海;;毛细渗透法测定固体表面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1期

3 Donald H. Buckley ,杨明安;表面分析工具在磨损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下)[J];润滑与密封;1980年02期

4 刘勇,王静康,尹秋响;环丙沙星在溶液中固液表面能的测定[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年05期

5 潘慧铭;黄绍钧;刘杰;潘翔;;金属材料表面能的测算及其对粘合强度的影响[J];中国胶粘剂;1993年02期

6 吴俊;煤表面能的吸附法计算及研究意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年02期

7 肖丹;夏德宏;;晶粒超细化方法在降低材料表面能过程中的作用[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8 马全胜;李敏;孙志杰;顾轶卓;张佐光;;固化阶段环氧树脂表面能及其极性变化的表征[J];复合材料学报;2009年05期

9 宋华杰,董海山,郝莹;计算固体表面能的Young-Good-Girifalco-Fowkes方程的理论基础[J];粘接;2000年05期

10 马东旭;王晶禹;;超细HMX的表面能研究[J];山西化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慧铭;黄素娟;黄绍钧;潘翔;;二液接触角法测算固体表面能色散成份[A];北京粘接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4年

2 陈小亮;黄开志;黄志敏;;表面能效应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探讨[A];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段慧玲;王岩;;表面应力/表面能的相关基本理论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金士九;王霞;余云照;;动态毛吸法测定纤维表面能的理论与实践(Ⅰ)[A];北京粘接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2年

5 黎载波;赵三银;赵旭光;贺图升;;不同细度矿渣粉体表面能的测量[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振涛;苑文仪;甘学英;邢海青;王雷;;玻璃表面能色散分量测试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现代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潘慧铭;黄素娟;;材料的表面能与粘接界面的酸碱作用[A];北京粘接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中国粘接技术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李涛;张美云;刘文;;试剂表面能与芳纶纸强度关系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建云;宋晶如;魏悦广;;考虑表面效应的材料特征尺度参量研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建中;朱虹;;染后头发的护理与修复[A];2004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霞;新型塑料表面能高效培育干细胞[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杨虎林 张虎生 马建军;高表面能防静电聚烯烃薄膜[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宇;若干与吸附相关的表面问题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赵宗彦;锐钛矿相二氧化钛表面及其与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洪峰;铁磁性半金属CrO_2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宋代平;TiO_2纳结构表面RGD吸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解来勇;新型海洋防污涂层和技术的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马国佳;钛合金表面疏水的等离子体改性及其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吴思竹;基于激光微纳加工的表面界面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功宝;Al表面“类液”结构及自扩散的原子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万小波;Materials Studio计算金属表面能及在电镀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军;纳米有序多孔阳极氧化铝表面润湿特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付宝勤;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表面能分析及计算[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裴明德;铜铝表面的浸润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储鸿;薄板毛细渗透技术表征表面改性导致的粉体表面能及其各成分的变化[D];江南大学;2005年

7 王晓春;金属高密勒指数表面能和表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豆豆;晶体表面结构及能量各向异性的理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宏;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特性及液滴运动机理[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郑冬梅;微液滴的表面张力驱动及其自运动行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49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