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焊接方法对1000MPa级熔敷金属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03 19:26
【摘要】:在相同热输入下分别采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和钨极氩弧焊(TIG)进行1 000 MPa级熔敷金属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断口分析等手段研究焊接方法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G焊熔敷效率明显高于TIG焊,MAG焊中出现了明显的"指状熔深".MAG焊熔敷金属及道间热影响区组织明显较TIG焊粗化.TIG焊熔敷金属组织细化、分布取向多样化且均匀分布的较多残余奥氏体是TIG焊低温冲击韧性优异的原因之一;MAG焊中生成大量非金属夹杂物易成为解理断裂起裂源,是导致熔敷金属冲击韧性恶化的因素之一.TIG焊力学性能明显优于MAG焊,这与焊接方法所导致的组织构成及夹杂物有直接关系.
[Abstract]:Under the same heat input, the melting electrode active gas shielded welding (MAG) and tungsten argon arc welding (TIG)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1 000 MPa grade deposited metal test. the effects of welding method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etal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fra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ion efficiency of MAG welding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IG welding, and there is obvious "finger penetration depth" in MAG weld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deposited metal and heat affected zone between tracks is obviously thicker than that of TIG welding. The refinement of microstructure, diversified distribution orientation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in TIG welding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xcellent impact toughness of TIG welding at low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MAG welding is easy to become the source of cleavage fra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impact toughness of deposited metals. Tig wel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MAG welding,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clusions caused by weld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钢铁研究总院;
【分类号】:TG457.11;TG4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杭,陈剑虹,朱亮;球形非金属夹杂物与焊缝金属的断裂[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继军;董俊慧;;TC_4钛合金TIG焊接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韩永强;郝福坤;刘绍宽;范秀丽;;激光熔覆涂层与氩弧焊涂层组织性能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3 郭广飞;王勇;黎超文;韩涛;刘维;;压力管道在役焊接烧穿失稳机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3期

4 张红兵,黄石生,周漪清,蒋晓明;双电弧共熔池气保焊技术特点与发展现状[J];电焊机;2004年11期

5 王俊恒;高洪明;张广军;吴林;;PLC及触摸屏控制系统在薄壁方管焊接中的设计和应用[J];电焊机;2006年12期

6 徐祥久;李宜男;;窄间隙热丝TIG焊接工艺研究及缺陷分析[J];电焊机;2010年02期

7 周友龙;张力;陈舟;田博;张腾;;702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与MIG焊接对比试验[J];电焊机;2011年11期

8 布特格勒其;;P&H2800xp电铲铲杆挖补法焊修工艺[J];工程机械;2009年02期

9 张瑞英;穆森;王军;;铝合金薄板交流CMT焊接过程能量分配研究[J];电焊机;2013年06期

10 姜永春;;厚板钛合金窄间隙T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J];国防制造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欣;郭利峰;;药芯焊丝CO_2气体保护焊在核电站安全壳钢衬里的应用[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夏胜全;区智明;孙晓明;;一种降低CO_2焊接能量输入的方法[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桓;刘琼;杜乃成;陈埒涛;郭胜;;脉冲埋弧焊原理及波形特征[A];第五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3年

4 李佳;;焊接技术过程质量控制概述[A];2011年“天山重工杯”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康伟;方恩俊;李超;于赋志;张宁;廖相巍;;低合金钢宽厚铸坯直装工艺研究[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6:凝固与连铸[C];2014年

6 周千学;;热处理对低温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4年会暨能源计量与绿色冶金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张瑞英;穆森;王军;;铝合金薄板交流CMT焊接过程能量分配研究[A];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通;郑振太;;CO_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的动态热源模型研究[A];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毛明涛;郭汉杰;;以Mn、N代Ni对超级双相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A];201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宁安刚;郭汉杰;陈希春;毛文文;;H13钢淬火态碳化物的析出行为[A];201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健辉;基于旋转电弧传感的水下焊缝成形及自动跟踪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兆栋;镁合金活性焊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雷玉成;焊接熔池动态过程及电弧能量分布的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06年

4 郑振太;大型厚壁结构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博;窄间隙MAG焊电弧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黄瑞生;低功率YAG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牛永;小电流脉冲TIG弧的高频特征[D];天津大学;2010年

8 董娜;面向核环境管道维修的多智能体遥控焊接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郭宁;旋转电弧窄间隙横向焊接熔池行为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李渊博;绝缘片约束TIG电弧的静电探针分析及其在超窄间隙中的加热特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立臣;无渣铁粉型耐磨堆焊焊条及其堆焊工艺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徐启栋;基于上位机的旋转电弧信号处理及系统的智能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桂方;基于嵌入式Linux的自动焊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孔祥玉;铝、镁合金双脉冲MIG焊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聪;镁合金脉冲MIG焊及低功率YAG激光+脉冲MIG电弧复合焊接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述辉;数字化脉冲MIG焊机的研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汪海涛;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熔池视觉实时传感与参数控制系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翠霞;旋转电弧自保护焊焊缝成形及自动跟踪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建;弧焊电源焊接参数预置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艾孝谱;钨极氩弧焊熔池三维面形传感系统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杭,陈剑虹;球形非金属夹杂物的应力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 李爱玲,翟阳,阎澄,陈剑虹,岩本信也;合金元素对焊缝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J];焊接学报;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焕,从国志,罗宏涛;焊接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色谱法试验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2年09期

2 魏金山,张京海,张田宏;熔敷金属扩散氢逸出特性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3年01期

3 薛小怀,钱百年,于少飞,国旭明,杨柯,訾炳涛;熔敷金属力学性能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的应用[J];金属学报;2001年09期

4 潘全喜;邢勇;屈金山;;热处理温度对熔敷金属组织及其硬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年04期

5 王晓东,文九巴,魏金山,张京海;稀土含量对熔敷金属扩散氢逸出特性及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3年03期

6 谢斌;于莉;吕仁军;;对高强钢球罐用焊条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测定[J];压力容器;2007年05期

7 李连胜,魏艳红,杨于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焊缝熔敷金属力学性能预测[J];焊接;2001年07期

8 王晓东,文九巴,魏金山,张京海;钛对熔敷金属扩散氢逸出特性及组织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3年01期

9 桂赤斌;王征;文建成;;熔渣的溶氢能力与熔敷金属的扩散氢[J];焊接学报;2008年07期

10 杜小梅;U形焊缝熔敷金属量的计算[J];焊接技术;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润叶;;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测定[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2 吉晓华;张汉谦;;焊条熔敷金属拉伸断口分维与其拉伸性能之间关系初探[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3 李斌;;钛合金熔敷金属焊道表面的紫色氧化色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洪江波;熊征;陈德斌;桂赤斌;;超高强钢手工焊条熔敷金属韧性与扩散氢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牟淑坤;栗卓新;;道间温度对药芯焊丝熔敷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元彬;冷焊态高碳合金钢型熔敷金属无孪晶强化及增韧[D];山东大学;2003年

2 王清宝;合金元素加入方式对Cr5系药芯焊丝埋弧堆焊熔敷金属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3 肖晓明;高强高耐候焊材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昊;低合金高强钢熔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吴炳智;高强钢气体保护焊丝熔敷金属强韧化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3 吴仲斌;不锈钢焊条熔敷金属高温腐蚀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1年

4 吴佳;核容器用A508-Ⅲ钢埋弧焊熔敷金属强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5 张庆素;-70℃~-101℃钢SAW熔敷金属低温韧性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6 王小刚;2.25Cr-1Mo-0.25V钢埋弧焊焊材及熔敷金属组织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7 马司鸣;X120管线钢金属芯焊丝及焊缝强韧化机制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国俊;熔敷金属断裂表面分维与其力学性能关系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国佛;氮对ER2209MAG焊丝熔敷金属性能的影响[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10 李小宇;三峡转轮气体保护焊熔敷金属及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4年



本文编号:250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0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