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合金碳含量和烧结气氛对WC-6%Co超细硬质合金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5 10:22
【摘要】:通过对WC-6%Co(质量分数)超细硬质合金烧结后的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分析和讨论造成合金表面麻点、呈灰黑色和出现黑斑的原因,得出合金碳含量和烧结气氛对合金表面贫钴和吸附杂质、富钴的影响机制,及该实验条件下造成合金表面形貌及成分差异的原因。合金碳含量比烧结气氛碳浓度低时,合金表面极易出现贫钴现象,同时表面会吸附烧结气氛中夹杂的C,O,Ca,S杂质元素;反之,会出现合金表面富钴现象,合金表面不会吸附O,Ca,S杂质元素。合金碳含量与烧结气氛碳浓度高低变化,而使合金表面既有富钴区、又有贫钴区时,合金表面有麻点或呈灰黑色;合金渗碳时,合金表面易有黑斑出现;合金表面富钴且一致时,合金具有正常金属光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廖寄乔,唐美英;氧化钨相成分对超细钨粉均匀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6期

2 林信平,曹顺华,李炯义;现代烧结技术在制备超细和纳米硬质合金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3 李梦;;超细WC基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13期

4 吴冲浒;聂洪波;肖满斗;;中国超细晶硬质合金及原料制备技术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年04期

5 雷纯鹏;吴爱华;唐建成;叶楠;;纳米钨粉形貌结构对碳化钨粉末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春英;丘泰;李晓云;;高性能浸渍型阴极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3期

2 崔云涛;王金淑;刘伟;臧磊;李硕;李真;叶凌寒;周美玲;;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钨粉及还原过程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3期

3 宋志华;郭亨群;吴冲浒;吴其山;;以紫钨为原料制备纳米钨粉体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12期

4 郭峰;;氧化钨氢气还原制备超细钨粉的研究现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4期

5 颜杰;唐楷;;硬质合金的脏化原因和解决方法[J];粉末冶金工业;2006年05期

6 刘原;唐建成;雷纯鹏;叶楠;卓海鸥;;氧化钨还原过程及机理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2年04期

7 吴冲浒;聂洪波;张守全;;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J];工具技术;2012年09期

8 刘超;吝楠;贺跃辉;王宇川;张翔;;添加粗晶WC对WC-Co硬质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9 唐建成;雷纯鹏;刘刚;吴爱华;;氧化钨的形貌结构对纳米WC粉末均匀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05期

10 付军;宋晓艳;魏崇斌;刘雪梅;王海滨;高杨;王瑶;;复合添加晶粒长大抑制剂对WC-Co复合粉烧结硬质合金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运柱;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鲍瑞;WC-Co硬质合金的微波烧结制备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雷纯鹏;W/WC粉末的形貌结构及其对WC-Co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3年

4 高杨;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平安;Cu-W体系复合材料的热压烧结、结构调控与性能增强[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程剑兵;钨钴类超细硬质合金刀具及其切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勤文;超细晶WC-10Co系硬质合金制备及工艺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2 宗霞;晶粒抑制剂对SPS烧结的WC基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柴永新;WO_3制备超细钨粉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4 刘伟波;微波烧结WC-10Co硬质合金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席明鹏;钛酸锶钡(Ba_(0.7)Sr_(0.3)TiO_3)热释电陶瓷材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罗金华;超细WC粉末的制备及其烧结体的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严迪科;超细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与性能[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喻;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龙曾成;YG6粗晶硬质合金的制备及其工艺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林小为;少、无粘结相超细晶WC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寄乔,唐美英;氧化钨相成分对超细钨粉均匀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6期

2 郭峰;;氧化钨氢气还原制备超细钨粉的研究现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4期

3 林高安;;钨粉形貌与粒度分布对成形性和压坯强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4 张太全;;分解还原法制备超细球形钴粉的过程机理[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5 吴冲浒;;钨粉碳化过程中反应物装舟量对碳化速率和能耗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6 谢海唯;张守全;吴冲浒;程登峰;;0.2μm级硬质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7 张立;吴冲浒;陈述;熊湘君;单成;;晶粒生长抑制剂在硬质合金中的微观行为[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8 梁忠友,王介峰,韩丽;纳米陶瓷成型、烧结方法研究进展[J];佛山陶瓷;2001年03期

9 ;PREPARATION OF WC-Co POWDER BY DIRECT REDUCTION AND CARBONIZATION[J];China Particu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rticles;2005年05期

10 周振华,陆晓锋,陈亚军,王维军;亚微米-纳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烧结与组织[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hilipM·Kohn;杨志明;;CO作原料的光明前景[J];山西化工;1981年01期

2 庞建明;郭培民;赵沛;;流化床中CO还原1~3mm铁矿粉研究[J];钢铁钒钛;2010年03期

3 殷艳飞;王浩雅;向海英;邱晔;王建;;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卷烟CO释放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造纸学报;2013年02期

4 王文善;;从CO变换工艺的演变看等温变换的历史性贡献[J];氮肥技术;2013年05期

5 郭守学,刘毓真;橡胶配合加工技术讲座 第11讲 氯醚橡胶(CO)[J];橡胶工业;1999年07期

6 刘树勋,李培杰,黄相全,曾大本,安运铮,卢翠芬;高Co稀土热作模具钢析出相沉淀析出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2年03期

7 季德春,钱新华,刘盛林,徐龙伢,王清遐,张士博;铅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水合制低碳醇[J];催化学报;2004年06期

8 郭桦;苏钰;陈剑章;张延军;陈锋;徐西鹏;;Co基金刚石串珠胎体中W添加剂的作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年01期

9 苏轶坤;汤皎宁;李钧钦;;Co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直径对磁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7期

10 王星伟;祁永杰;;易自燃煤层大采高工作面CO异常超限防治技术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正宏;康飞宇;沈万慈;;CO/CO_2活化制备ACF及其孔结构[A];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恩华;董铁柱;;无线自组网技术在钢厂煤气柜CO监控中的应用[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喜盈;杨恩翠;赵小军;;由三唑-羧酸混合磁桥构筑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磁行为[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林健斌;陈小明;;具有类CsCl拓扑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兰娟;马伟杭;严力行;朱发明;励晓涛;庄辉;;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中S/Co比值作用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谈春明;;~(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等效统计时间研究[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圆圆;赵春生;周伟;李成才;;2000~2003年CO柱总量的分布规律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卢静;王素娜;窦建民;;具有二重穿插拓扑结构的手性C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韩松德;宋伟朝;赵炯鹏;刘遂军;卜显和;;具有[Co_(24)]大环的多核钴化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大峰;刁鹏;王静懿;项民;张琦;;金纳米粒子对CO电化学催化氧化的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燕庐;日研发高效滤除CO_(2)低成本膜[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陈国兴;电厂烟气CO_(2)捕集工程为奥运增绿[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胡琪;食品级CO_(2)装置实现国产化[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李承荣;太阳能生产水泥 可实现CO_(2)零排放[N];中国建材报;2012年

5 王芳;挪威:14年捕获1200万吨CO_(2)[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符祝慧;日本设CO_(2)经理文凭[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记者 胡晓峰;GL推出CO_(2)指数范本[N];中国船舶报;2008年

8 龙 行;CO金枪鱼被判“死刑”[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岚 程宇婕 于欢;今年单位能耗和CO_(2)排放量均降3.7%以上[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叶子;CO_(2)高效利用翻开新篇章[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丰波;竹材Co~(60)γ射线辐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房玉真;纳米钙钛矿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志刚;富氢气氛中CO选择氧化用纳米铜铈催化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龚磊;金属氧化物对铜铈催化剂富氢条件下CO优先氧化性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5 沈悦欣;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对CO低温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薛卫东;CO和超临界CO_2钝化金属铀的原子分子机理[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普;CO在贵金属电极表面吸附及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高正虹;CO催化偶联反应机理和杂质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9 王学海;负载型γ-Al_2O_3催化剂上CO还原SO_2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王永钊;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低温氧化催化性能[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鹏飞;不同寄主植物栗瘿蜂mtDNA COⅠ和COⅡ基因部分序列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2 邹清华;硫氧芴-co-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石婕暄;以提高化学发光强度为导向的碳量子点的功能化及其对Co(Ⅱ)高选择性的传感[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蔡丽莉;CO低温催化氧化Pd-Fe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嘉;富氢中CO优先氧化的CuO/Ce_(1-x)Zr_xO_2-Al_2O_3催化剂[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6 周旋;Co掺杂ZnO纳米粉体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吴平;负载型Fe-Pt/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CO反应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侯晓东;CeO_2-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低温CO催化氧化应用[D];山西大学;2008年

9 赵俊凤;CO选择插入反应和硅烯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玉刚;高温高压合成的Co_3O_4+AO_2(A=Zr、Ce)复合物中Co离子价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1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61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