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高能球磨工艺对一种多元镍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5 14:42
【摘要】: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多元镍基合金(Ni-Cr-Fe-Si-Mn-Cu-Mo)粉末进行混料预处理,利用真空电阻炉烧结。通过改变球磨时间,运用金相显微镜、硬度、强度、SEM等测试方法,研究多元镍基合金复合粉末烧结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合金粉末明显得到细化,第二相分布更加弥散,烧结后的合金晶粒细小,组织均匀,硬度和强度逐渐增大。
【图文】:

工艺曲线,工艺曲线,烧结温度


有一定强度的圆柱状“压坯”,,其尺寸为Φ14mm×16mm。压制成型的过程包括称粉、装粉、压制和脱模。一般情况下,“压坯”密度的大小取决于粉末压紧的程度。所以控制压坯密度的方法:一是控制压制压力;二是控制压制下粉末的量。压力愈大,粉末的量愈多,密度就越大,而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宜再下压,密度就很难再增加,“压坯”的密度不是无限增加的[11]。1.2.3烧结把15g的压坯装入30mL的坩埚内,并放入真空电阻炉内进行烧结,完成后随炉冷却,取出试样,表1、图1分别为真空炉的参数和烧结温度工艺曲线图。表1真空电阻炉的各项参数Table1Thevariousparametersofvacuumresistancefurnace型号编号加热功率/kW电源电压/V加热器电压/V最高温度/℃真空度/Pa工作室/mmS163-6B82-46263800~2820005×10-5Φ115×150图1烧结温度工艺曲线图Fig.1Thermalcurveofsintering2结果与分析2.1球磨时间对镍基粉末的影响图2依次是在不同球磨时间(12h、24h、36h、48h)下粉末的微观形貌。图2球磨不同时间后粉末的SEM形貌Fig.2SEMimagesofcompositepowdersmilledfordifferentball-millingtime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球磨时间,复合粉末的微观形貌存在显著的差别。图2(a)、(b)球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粉末粒度的变形比较大,呈现扁平状,出现大块的团聚现象。随着球

形貌,球磨,形貌,球磨时间


真空炉的参数和烧结温度工艺曲线图。表1真空电阻炉的各项参数Table1Thevariousparametersofvacuumresistancefurnace型号编号加热功率/kW电源电压/V加热器电压/V最高温度/℃真空度/Pa工作室/mmS163-6B82-46263800~2820005×10-5Φ115×150图1烧结温度工艺曲线图Fig.1Thermalcurveofsintering2结果与分析2.1球磨时间对镍基粉末的影响图2依次是在不同球磨时间(12h、24h、36h、48h)下粉末的微观形貌。图2球磨不同时间后粉末的SEM形貌Fig.2SEMimagesofcompositepowdersmilledfordifferentball-millingtime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球磨时间,复合粉末的微观形貌存在显著的差别。图2(a)、(b)球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粉末粒度的变形比较大,呈现扁平状,出现大块的团聚现象。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从图2(c)中可以看出,粉末开始细化时,只有小块的团聚,而从图2(d)则看出,粉末形貌变化不是很明显,细化作用不断减弱。从图2(a)到图2(d)的变化可以得出:平均粒度的细化程度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在球磨初期,金属粉末变形较大,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变形程度不断减弱,这是因为当其变形到一定程度后,金属粉末颗粒变小,单位体积内的新生面增加,表面自由能相应的增加,金属粉末颗粒要进一步破碎达到细化的效果,则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金属粉末颗粒细化到一定程度后,很难进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添艳;航空航天用铁基和镍基合金的新要求[J];上海钢研;2000年01期

2 李殿魁;抗腐蚀的镍基合金[J];上海钢研;2002年04期

3 高康;用于高温腐蚀环境中的镍基合金[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4 孟昭钰 ,孙根昌 ,李秀娟;Ta在镍基合金中的作用[J];上海钢研;1981年02期

5 甄宝林 ,张绍津;加铪镍基合金相的组成和析出规律[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1年00期

6 孔庆平,王翔,倪群慧;一种镍基合金高温蠕变过程的电子显微镜透射观察[J];物理学报;1985年07期

7 林化春,丁润刚;镍基合金-碳化铬复合涂层材料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5年06期

8 А.И.沙莫依洛夫;А.И.克利弗科;А.И.依比辛;郝应其;;各向异性单晶镍基合金的热应力和热稳定性的计算[J];航空材料学报;1991年S1期

9 张国英,刘贵立,钱存富,曾梅光;单晶镍基合金体刃位错的电子结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姚战军;倪新华;郑坚;;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J];煤矿机械;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兴福;单晶镍基合金的高温蠕变特征及影响因素[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1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61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