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不同使用温度下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演变行为

发布时间:2020-02-13 11:47
【摘要】:对完全热处理后的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分别在1100、1150、1200、1250、1300和1320℃温度下保温1 h后再进行空冷处理。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JMat Pro相图计算和差热分析讨论合金的组织演变机理。结果表明:DD6合金在1100、1150和1200℃保温处理后,γ′相尺寸稍有增大;1250℃保温处理后,γ′相尺寸明显增大,大小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γ′/γ相界面为锯齿状;1300℃保温处理后,少部分未完全回溶的γ′相具有锯齿状的γ′/γ相界面,大部分γ′相回溶后重新析出不规则、细小的γ′相;1320℃保温处理后,γ′相完全回溶后重新析出不规则、细小的γ′相。合金经不同温度处理后,γ′相长大或溶解、或重新析出的相大小、形态和体积分数均不相同。在1100℃热处理后,合金中γ′相体积分数比完全热处理合金稍有增加;在其他温度下处理后,合金中γ′相体积分数比完全热处理合金的均不同程度地减小。合金完全热处理后和经过1320℃保温处理后,基体通道中没有二次γ′相析出;而在1100~1300℃热处理后,基体通道中析出细小的二次γ′相。合金在不同温度处理后得到明显不同特征的组织,表明使用温度对合金的组织有显著的影响。
【图文】:

标准热处理


1300和1320℃温度下保温1h后进行空冷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标准热处理组织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组织,采用单位面积计算法测定合金γ′相的体积分数,采用JMatpro软件对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采用热分析法确定合金的相转变温度。采用d3mm×2mm的小圆片试样,在NETZSCHSTA409型热分析仪上进行热分析,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均为10℃/min。表1DD6合金的名义成分Table1NominalchemicalcompositionsofDD6alloy(massfraction,%)CrCoMoWTaReNbAlHfCNi4.39287.520.55.60.10.006Bal.2结果与分析2.1合金的标准热处理组织图1所示为DD6合金经过固溶与二级时效处理后图1经标准热处理后DD6合金的SEM像Fig.1SEMimagesofDD6alloysafterstandardheattreatment:(a),(b)Lowmagnification;(c)Highmagnification

DSC曲线,平衡相,合金,γ′相


第25卷第11期史振学,等:不同使用温度下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演变行为3081图3DD6合金平衡相与温度的关系Fig.3CalculatedcontentofprecipitationphaseswithtemperatureforDD6alloyDD6合金中C含量极少,因此,其含量随温度升高几乎不变化。而γ′相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回溶到γ基体中,完全回溶温度接近1300℃。图4所示为DD6合金升温的DSC曲线。由图4可看出,DD6合金在895.6℃时γ′相开始回溶,1270.1℃时有一个较小的吸热峰,这里对应大量γ′相的回溶温度,γ′相完全回溶温度为1307.8℃,合金的初熔温度为1325℃。图4DD6合金的DSC曲线Fig.4DSCcurveofDD6alloy3.2DD6合金组织演变DD6合金标准热处理后,基体通道中没有析出二次γ′相。本文作者所在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DD6合金在固溶和一次时效处理后,基体通道内也存在大量的二次γ'相,但在870℃二次时效保温过程中,基体通道内的二次γ′相得到完全溶解;并且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基体中γ′相形成元素的过饱度较小,γ′相析出驱动力降低,基体通道内没有二次γ′相析出[13]。这与KAKEHI在单晶高温合金热处理研究中的结果相同[14]。DD6合金在1100、1150、1200和1250℃保温处理时,热处理温度低于γ′相的大量回溶温度。在这样的温度保温过程中,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一方面为γ′相长大过程,一方面为γ′相的回溶过程。γ′相按照Ostwald方式长大,大的γ′相长大,小的γ′相溶解。γ′相的长大受合金元素扩散的控制,其长大规律遵循LSW粗化理论[15]:331/31/30()trrKt(1)式中:rt为沉淀粒子在时效t后的平均半径;r0为沉淀粒子在时效前的平均半径;K为与时效温度有关的系数;t为时效时间。根据Arrhenius公式[16]:D=D0exp[Q/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任英磊,金涛,管恒荣,胡壮麒;热处理制度对一种单晶镍基高温合金γ′相形貌演化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4期

2 喻健;李嘉荣;史振学;王效光;刘世忠;赵金乾;;DD6单晶高温合金二次γ'相的析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8期

3 田素贵;李秋阳;郭忠革;薛永超;曾征;舒德龙;谢君;;固溶温度对单晶镍基合金成分偏析和蠕变行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3期

4 史振学;李嘉荣;刘世忠;王效光;;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和组织演化(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希(山庸),史冬梅,孔淑英,曲德行,吴敏镜;LY12CZ状态合金的尺寸稳定化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5期

2 罗兵辉,柏振海,谢佑卿;高阻尼金属的发展及应用[J];材料导报;1997年05期

3 钱本江;田素贵;王明罡;于莉丽;谢军;伦建伟;;一种含4.2%Re单晶镍基合金的蠕变行为与组织演化规律[J];材料工程;2009年S2期

4 周海涛;温盛发;刘克明;刘志超;赵仲恺;李庆波;;添加银对大变形Cu-14Fe原位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1年03期

5 田素贵,杨洪才,张静华,徐永波,胡壮麒;单晶镍基合金高温蠕变期间的组织结构及演化[J];材料工程;1998年08期

6 孙文儒,郭守仁,佟百运,卢德忠,胡壮麒;变形IN718合金冲击断口表面纳米化现象及机制[J];材料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7 吴玉琴,苏庆花,戢景文,赖祖涵;变形及时效后工业纯铁和含稀土铁的内耗[J];东北工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胡义祥,周承倜;球墨铸铁微观断裂过程的动态观察[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9 籍延坤,耿平;金属内耗实验的微机处理[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孙伟,陈剑虹,姚海军,曹睿;TiNi形状记忆合金断裂机理的原位拉伸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平;丁毅;马立群;刘广;张振忠;沈晓东;;镁合金的阻尼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内耗与力学谱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周翠卿;宋建华;沈家光;;关于519厂铍青铜制件工艺的研究[A];中国邮电/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热处理邮电三届/西南二届/四川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张华锋;郑剑平;杨启法;张征;李鑫;赵俊;;Mo-Nb合金单晶高温内压蠕变性能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宏;高强韧冷作模具钢组织设计及组织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龙永强;Cu-Ni-Si合金微结构及相变的计算与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左小伟;强磁场作用下Fe-Sn和Cu-Fe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张静武;金属塑性变形与断裂的TEM/SEM原位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5 范红松;Ca-P生物陶瓷表面/界面的形成、表征及其对材料骨诱导性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年

6 罗兵辉;三种铝合金组织及阻尼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赵文贵;Pr_xO_y对铸造Al-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崔立英;热场与磁场对非晶晶化及时效过程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志荣;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化的相场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郭炜;反复压缩大塑性变形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盛发;形变Cu-14Fe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亚楠;GH199合金的固溶及时效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刘二伟;合金成分及加工工艺对锆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黄俊;铝锌阻尼合金的组织和阻尼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芦亚萍;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李华玲;马氏体表面浮凸AFM观察及晶体—形态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郭秀丽;Zr基块状非晶合金室温压缩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潘颖;FCC金属断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TEM原位分析[D];燕山大学;2003年

9 孙伟;TiNi形状记忆合金断裂机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10 戴鹏;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低频内耗行为[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国,李嘉荣,刘世忠,曹春晓;DD6单晶高温合金980℃蠕变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4年08期

2 史振学;李嘉荣;刘世忠;骆宇时;赵金乾;;Hf含量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3期

3 许庆彦;潘冬;于靖;柳百成;;数值模拟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4 韩凤奎;燕平;赵京晨;;时效热处理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8年02期

5 田素贵,周惠华,张静华,杨洪才,徐永波,胡壮麒;一种单晶镍基合金蠕变初期的位错组态[J];金属学报;1998年02期

6 熊继春;李嘉荣;赵金乾;刘世忠;董建新;;单晶高温合金DD6再结晶晶界析出相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金属学报;2009年10期

7 闵志先;沈军;熊义龙;王伟;杜玉俊;刘林;傅恒志;;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125的组织演化[J];金属学报;2011年04期

8 张静华,姚向东,张志亚,李英敖,,管恒荣,胡壮麒;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γ′相的类树枝晶生长特征[J];金属学报;1994年10期

9 周鹏杰;何向明;;热处理对一种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3年02期

10 张旺峰;王玉会;马济民;;TA15钛合金大锻件热处理强化及机制[J];稀有金属;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启,侯桂臣,田为民,金涛,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单晶高温合金的选晶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02期

2 郭喜平;傅恒志;史正兴;;单晶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4期

3 何国,李建国,毛协民,傅恒志;单晶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其改善性能的途径[J];材料工程;1992年S1期

4 郭喜平,傅恒志,孙家华;单晶高温合金中γ′筏形组织的形成及转动[J];金属学报;1994年07期

5 全宏声;日本开发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J];材料工程;2000年06期

6 杨素玲,郑运荣;电厂燃气涡轮用单晶高温合金的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02年04期

7 骆宇时;刘世忠;孙凤礼;;铼在单晶高温合金中强化机理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5年08期

8 刘春廷;孙晓峰;马继;丛海燕;刘万峰;;一种含铼单晶高温合金的恒温氧化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8期

9 赵新宝;刘林;张卫国;徐义库;傅恒志;;单晶高温合金晶体取向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10 刘源;于金江;徐岩;孙晓峰;;单晶高温合金的冷热疲劳裂纹生长行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金来;金涛;张静华;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一种单晶高温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微观变形特征[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凤奎;燕平;赵京晨;于潇翔;曾强;张龙飞;;一种新型四代单晶高温合金的元素分布和组织特征[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冯小辉;李应举;杨院生;;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演化数值模拟与预测[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运荣;杨素玲;;单晶高温合金在电厂燃气涡轮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刘丽荣;金涛;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碳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蠕变性能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冯小辉;李应举;杨院生;;电场作用下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组织演化模拟[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文平;郭雅芳;;单晶高温合金沉淀强化机制的多尺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万明;杜炜;李金山;张军;傅恒志;;超细化对CMSX-2合金单晶组织性能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爱华;崔树森;王少刚;杨胜群;刘秀玲;于兴福;;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发展概况[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10 魏文娟;濮晟;郑运荣;唐海军;冯强;;单晶高温合金滑移损伤诱发的胞状转变[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飞;钽和钛对新型钴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稳定性与高温蠕变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申健;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与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白雪峰;低成本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与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2 茆亮;Ru对单晶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阳;新型单晶高温合金MO9A组织和性能稳定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亮;单晶高温合金(?)C36电子束区熔定向凝固[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孙新涛;碳在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作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6 温涛;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9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79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