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ADGM高速电主轴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5:48
   本文分析了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发现主要参数:回转直径Φ400~630mm、主轴转速4000~8000r/min的高速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需求问题亟待解决,而国内电主轴技术的现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国内外电主轴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了研究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用电主轴的必然性,这对于发展高档数控机床,进一步完善电主轴的研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电主轴的性能指标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各部件材料的选择、尺寸确定,冷却、润滑密封系统的初步设计等。其次,从电主轴的特点出发,为减小主轴前端的最大变形量,提高电主轴静态刚度,对主轴系统的前端悬伸量、转子位置和跨距进行优化设计,发现前端悬伸量对主轴前端最大变形量影响最大,当悬伸量为70mm,转子左端面距离轴承右端面距离为56mm,跨距为230mm时,主轴前端最大变形量达到最小为5.6μm。并对优化后的主轴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主轴-轴承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及极限转速,得出主轴的最高转速接近其一阶极限转速,由于其一阶振型为平动,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发现在激振力为1000N时,其前端共振位移为5.6e-6mm,具有良好的动态刚度,不影响其加工精度,而最高转速不到其二阶极限转速的30%,能够满足主轴的性能指标。然后,在确定电主轴的整体结构前,对比环形、单螺旋和双螺旋冷却方式得出适合电主轴的最佳冷却方式,确定最佳冷却系统时,在边界条件一样的条件下,对三种冷却方式进行CFX流体分析,对比不同冷却方式下外壳温度分布,确定双螺旋冷却方式为最佳选择。并对确定后的电主轴整体进行热态仿真,当入口质量流为0.5Kg/s、最高转速8000rpm时,得出电主轴稳态温度场分布,其中最高温度的部件为前轴承,温度为57℃。并将温度作为载荷加载到结构分析中,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发现最大变形量发生在电主轴的后段,最大位移量为79.8μm。最后,基于Labview设计了电主轴转速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变频器实现对电主轴五段速及每段速运行时间的控制,减少了试验时间。并通过试验测量主轴转速与温度、振动、噪音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试验测量主轴不同转速下3个测点的温度值,并在额定转速下与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实验测得的各测点温度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相差不到2%,说明该热态仿真方法能成功预测电主轴温度场分布。(2)在转速为8000rpm时,通过改变冷却液的进口质量流,测量出口处冷却液的温度,确定冷却液的最佳流速,发现双螺旋冷却方式最佳进口质量流为0.55kg/s。(3)同时测量主轴不同转速下,主轴前端振动值及主轴噪音值,发现噪音值随着主轴前端振动值的增加而增加,且其电主轴平均噪音为28.5dBA满足国家标准,振动值为1.8mm/s在旋转机械振动标准中为优,满足工作要求。
【学位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G519.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电主轴研究现状
        1.3.1 电主轴动态性能研究现状
        1.3.2 电主轴热态特性研究现状
        1.3.3 电主轴试验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4 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
        1.4.2 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电主轴结构设计
    2.1 主轴参数计算
        2.1.1 轴径的计算
        2.1.2 主轴前端设计、悬伸量、跨距
    2.2 电机选型
    2.3 轴承选型
        2.3.1 轴承预紧
    2.4 主轴系统动平衡
    2.5 润滑、冷却系统
        2.5.1 润滑系统
        2.5.2 冷却系统
    2.6 主轴的密封
    2.7 本章小结
3 主轴系统结构优化及性能分析
    3.1 主轴系统优化设计
        3.1.1 优化模型的建立
        3.1.2 静态变形求解
    3.2 电主轴动态分析
        3.2.1 主轴的模态分析
        3.2.2 主轴临界转速
        3.2.3 电主轴的谐响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电主轴流体及热态分析
    4.1 最佳冷却方式的确定
        4.1.1 流体数学模型
        4.1.2 流体CFX分析
    4.2 电主轴的整体结构的确定
    4.3 热态特性分析
        4.3.1 电主轴热源和散热分析
        4.3.2 电主轴稳态热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电主轴性能的试验研究
    5.1 试验控制系统设计
    5.2 试验装置
    5.3 试验方法与步骤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速电主轴二维装配图
附录 B:MATLAB 计算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积水;汉川公司电主轴研发取得新突破[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2期

2 周延祐,李中行;电主轴技术讲座 第六讲 电主轴的选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2期

3 虞付进;电主轴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2003年06期

4 闫红卫 ,徐同申;国内电主轴的起源与发展[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5年11期

5 张兴军;杨淑启;韩龙义;;高速精密电主轴的研制[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6期

6 董海平;杨明平;朱火美;李伟光;;电主轴产业化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11期

7 刘永坤;史康云;;电主轴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机电信息;2011年30期

8 秦少军;基于多影响因子的电主轴可靠性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年06期

9 黄红武,熊万里,陆名彰,盛晓敏,吴耀,宓海青;高速大功率精密电主轴中的关键技术[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升恒;;风洞冷却的电主轴[J];装备机械;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丽秀;电主轴单元电磁特性及控制策略改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超;高速电主轴动态加载可靠性试验及其故障诊断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颂华;高速陶瓷电主轴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继行;小型车床内装式电主轴间歇动态热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5 马丙辉;基于热管传热的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性能及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艳;陶瓷电主轴电磁力及损耗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2 马帅;基于Fluent的电主轴热态分析及结构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时玉冰;内置式电主轴动态及热—结构耦合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政;高速电主轴热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阎铭;电主轴电磁振动与损耗关系实验与仿真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6 张郊;轴承预紧力对电主轴特性的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7 夏万磊;电主轴温升智能预测与实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8 陈慧;DZM140电主轴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9 朴陶然;永磁同步电主轴电磁力产生机理及振动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玮琦;永磁同步电主轴机电耦联动力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1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871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