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及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6:01

  本文关键词: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及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步进式加热炉 氧化烧损 氧化动力学 板坯加热 温度场


【摘要】:钢铁行业的严峻形势,迫使众多钢铁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追求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先进生产工艺方法。为有效控制板坯的加热过程,改善其质量,降低加热炉的能耗,本文以某钢厂步进式加热炉为对象,研究了加热过程中板坯氧化烧损及其温度变化规律。首先,通过氧化实验测定了不同实验钢种的氧化动力学参数与氧化铁皮烧损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不同钢种氧化烧损模型;其次,通过ANSYS软件,建立了三段步进式加热炉中板坯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均热时间、均热温度及不同氧化铁皮厚度情况下对板坯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加热温度为930℃时,钢种30Q140、50WW800和50WW470上氧化铁皮分层不明显,而钢种DX51D+Z上氧化铁皮分层明显。氧化铁皮层由外到内O含量不断降低,Fe含量不断升高,大致符合氧化层最外层主要成分为Fe2O3,中间层主要成分为Fe3O4,最内层主要成分为FeO的规律。钢种30Q140、50WW800和50WW470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处存在Si元素聚集的现象,而钢种DX51D+Z无元素聚集现象。(2)同一加热温度下,各钢种的氧化增重随加热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氧化增重曲线基本上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初期增重明显,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增重速率逐渐降低。加热温度越高,氧化增重越大,温度是钢基体高温氧化主要影响因素,钢种30Q140、50WW800和50WW470在1130℃以下氧化增重变化不大,超过1130℃之后氧化增重变化明显,而钢种DX51D+Z在温度达到930℃时氧化增重就已变化明显;(3)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30Q140、50WW800、50WW470和DX51D+Z四种钢种的氧化烧损模型;(4)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板坯加热后最高温度位于端面角部,最低温度位于板坯中心点处,板坯出炉温度和断面温差均满足轧制要求;(5)均热温度每降低30℃,钢种50WW800、50WW470和DX51D+Z出炉温度分别降低约27.5℃、27.9℃和28.9℃,断面温差降低约3.8℃、3.3℃和1.9℃;板坯均热时间每缩短10min,钢种30Q140,50WW800,50WW470和DX51D+Z出炉温度分别降低约0.57℃、2.12℃、3.25℃和3.08℃,断面温差增大约1.28℃、3.3℃、5.21℃和5.17℃。(6)氧化铁皮厚度对板坯表面温度影响不大,对出炉温度及断面温差有显著影响;氧化铁皮每增加2mm,钢种30Q140,50WW800,50WW470和DX51D+Z出炉温度分别降低约1.7℃,3.4℃,5.4℃,10.6℃,断面温差分别增大约3.2℃,6.2℃,9.7℃,9.9℃;对于易氧化钢种应当考虑氧化铁皮对加热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步进式加热炉 氧化烧损 氧化动力学 板坯加热 温度场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0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3
  • 1.1 板坯加热工艺简介10-11
  • 1.1.1 板坯热送热装工艺10
  • 1.1.2 板坯加热工艺10-11
  • 1.2 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11-18
  • 1.2.1 板坯的氧化11
  • 1.2.2 氧化铁皮的生成机理11-14
  • 1.2.3 氧化动力学规律14-15
  • 1.2.4 影响氧化铁皮形成因素15-18
  • 1.3 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及温度规律18-22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2-23
  • 第二章 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研究23-43
  • 2.1 实验方案23-25
  • 2.1.1 实验目的23
  • 2.1.2 实验方法23-24
  • 2.1.3 实验材料24
  • 2.1.4 实验装置24-25
  •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25-41
  • 2.2.1 氧化铁皮形貌分析25-28
  • 2.2.2 氧化动力学曲线28-32
  • 2.2.3 等温氧化烧损模型的建立32-40
  • 2.2.4 非等温氧化烧损模型的建立40-41
  • 2.3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板坯加热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研究43-65
  • 3.1 生产条件43-44
  • 3.1.1 加热炉介绍43
  • 3.1.2 钢种分类43-44
  • 3.2 板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44-53
  • 3.2.1 基本假设44
  • 3.2.2 数学模型44-47
  • 3.2.3 初始条件47
  • 3.2.4 边界条件47
  • 3.2.5 几何模型47-49
  • 3.2.6 计算参数49-53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53-64
  • 3.3.1 现场加热制度下板坯温度分布(无氧化铁皮)53-55
  • 3.3.2 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对板坯温度分布的影响(无氧化铁皮)55-58
  • 3.3.3 氧化铁皮厚度对板坯温度分布的影响58-64
  • 3.4 本章小结64-65
  • 第四章 全文总结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云;金鑫鑫;马欣然;陈爱苗;;减少板坯氧化烧损的技术探讨[J];宽厚板;2012年06期

2 杜永军;王锐;宋杰;李红;;数据模型在降低氧化烧损中的应用[J];河南冶金;2013年03期

3 陈庆伟;中磷闸瓦熔炼时磷氧化烧损问题的实践与分析[J];铸造;1985年05期

4 黄梅芬;孙瑛;宋家龙;赵昌裕;;乳化燃烧减少钢材氧化烧损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1年01期

5 黄梅芬,赵昌裕,孙瑛;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钢材的氧化烧损[J];核技术;1992年04期

6 蒋受宝;蒋绍坚;张灿;匡中付;杜标;;高温富氧空气燃烧加热时间和氧化烧损研究[J];工业炉;2007年02期

7 刘文萍;李会朝;王云;郑伟;;步进梁式加热炉板坯氧化烧损的控制[J];河北企业;2014年07期

8 罗宝军;;降低板坯氧化烧损的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6期

9 刘金英;张艳峰;;加热炉氧化烧损严重的原因[J];金属世界;2010年03期

10 李玉华,吴学军;降低板坯氧化烧损的探讨[J];四川冶金;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受宝;蒋绍坚;张灿;匡中付;杜标;;高温富氧空气燃烧加热时间和氧化烧损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一昊;韩新生;戴向阳;齐春生;杨智鑫;杨永波;;承钢板坯加热炉控制氧化烧损的研究与实践[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邓伟;张青松;张宇;杨大正;徐大勇;刘常鹏;刘玉良;;钢坯氧化烧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颖硕;张丽丽;;加热炉控制优化以减少钢坯氧化烧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德红;张艳龙;丁国伟;王春平;刘宏伟;;轧钢加热炉温度均匀性和氧化烧损的优化[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胡德红;王春平;刘宏伟;;轧钢加热炉温度均匀性和氧化烧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2中国(唐山)绿色钢铁高峰论坛暨冶金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推介会论文集/推介指南[C];2012年

7 张正言;;宝钢热轧加热炉氧化烧损计算数模的建立和实施[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8 于浩淼;;加热炉氧化烧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索志萍 郝慧丽;首钢长钢轧钢厂有效降低氧化烧损[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努力减少钢坯氧化烧损[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马骥;减少氧化烧损 保证轧钢加热炉节能高效[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旭腾;钢坯表面防氧化涂料及其耐高温性能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金明;板坯加热过程氧化烧损及温度变化规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3 蒋受宝;钢坯热过程节能与氧化烧损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赵军;基于加热炉传热模型的钢坯氧化烧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赵迪;CSP均热过程钢坯氧化烧损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0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40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