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低磷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2:07

  本文关键词:低磷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缓蚀剂 增甘膦 双甘膦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摘要】:本文分别以甘氨酸、亚磷酸、甲醛和亚氨基二乙酸、亚磷酸、甲醛为反应原料,合成目标产物增甘膦和双甘膦。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研究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体系酸度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合成工艺为:n(甘氨酸):n(亚磷酸):n(甲醛)=1:2:3、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5 h、n(亚磷酸):n(盐酸)=1:1.5;n(亚氨基二乙酸):n(亚磷酸):n(甲醛)=1:1:1.25、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n(亚磷酸):n(盐酸)=1:1.5。产物结晶纯化后,通过熔点测试、红外光谱分析、核磁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采用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考察温度、pH及浓度对目标产物缓蚀性能的影响,并与同类有机磷系缓蚀剂ATMP(氨基三亚甲基膦酸)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将目标产物与三乙醇胺复配,比较复配前后缓蚀效果。最后,比较增甘膦与双甘膦这两种有机膦酸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考察它们按不同比例复配所得缓蚀液的缓蚀效果。
【关键词】:缓蚀剂 增甘膦 双甘膦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0
  • 1.1 缓蚀剂10-14
  • 1.2 有机磷缓蚀剂14-15
  • 1.3 有机膦酸类缓蚀剂发展及展望15-17
  • 1.4 研究内容17-20
  • 第2章 增甘膦的合成与表征20-34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0
  • 2.1.1 实验试剂20
  • 2.1.2 实验仪器20
  • 2.2 增甘膦合成路线20-21
  • 2.3 增甘膦的合成21-22
  • 2.3.1 增甘膦的合成原理21
  • 2.3.2 增甘膦的合成步骤21-22
  • 2.4 结果与讨论22-28
  • 2.4.1 单因素试验22-26
  • 2.4.2 正交实验26-28
  • 2.5 增甘膦的表征28-32
  • 2.5.1 熔点测试28-29
  • 2.5.2 红外光谱分析29-30
  • 2.5.3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30-32
  • 2.5.4 元素分析32
  • 2.6 本章小结32-34
  • 第3章 增甘膦缓蚀性能研究34-48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34
  • 3.1.1 实验试剂34
  • 3.1.2 实验仪器34
  • 3.2 实验方法34-37
  • 3.2.1 极化曲线法35-36
  • 3.2.2 电化学阻抗谱法36-37
  • 3.3 增甘膦缓蚀性能评价37-38
  • 3.3.1 pH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37
  • 3.3.2 温度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37
  • 3.3.3 浓度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37
  • 3.3.4 增甘膦与同类有机膦系缓蚀剂的比较37
  • 3.3.5 增甘膦复配液缓蚀性能37-38
  • 3.4 结果与讨论38-45
  • 3.4.1 pH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38-39
  • 3.4.2 温度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39-40
  • 3.4.3 浓度对增甘膦缓蚀性能影响40-42
  • 3.4.4 增甘膦与同类有机膦系缓蚀剂的比较42-44
  • 3.4.5 增甘膦复配液缓蚀性能44-45
  • 3.5 本章小结45-48
  • 第4章 双甘膦的合成与表征48-62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48
  • 4.1.1 实验试剂48
  • 4.1.2 实验仪器48
  • 4.2 双甘膦合成路线48-49
  • 4.3 双甘膦的合成49-50
  • 4.3.1 双甘膦的合成原理49-50
  • 4.3.2 双甘膦的合成步骤50
  • 4.4 结果与讨论50-57
  • 4.4.1 单因素试验50-54
  • 4.4.2 正交实验54-57
  • 4.5 双甘膦的表征57-60
  • 4.5.1 熔点测试57
  • 4.5.2 红外光谱分析57-58
  • 4.5.3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58-60
  • 4.5.4 元素分析60
  • 4.6 本章小结60-62
  • 第5章 双甘膦缓蚀性能研究62-78
  • 5.1 双甘膦缓蚀性能评价62-63
  • 5.1.1 pH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2
  • 5.1.2 温度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2
  • 5.1.3 浓度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2
  • 5.1.4 双甘膦与同类有机膦系缓蚀剂的比较62
  • 5.1.5 双甘膦复配液缓蚀性能62-63
  • 5.1.6 双甘膦与增甘膦缓蚀性能比较及复配63
  • 5.2 结果与讨论63-75
  • 5.2.1 pH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3-64
  • 5.2.2 温度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4-66
  • 5.2.3 浓度对双甘膦缓蚀性能影响66-68
  • 5.2.4 双甘膦与同类有机膦系缓蚀剂的比较68-69
  • 5.2.5 双甘膦复配液缓蚀性能69-71
  • 5.2.6 双甘膦与增甘膦缓蚀性能比较及复配71-75
  • 5.3 本章小结75-78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79-80
  • 参考文献80-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8-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如;罗群;梁志辉;周明灿;;二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钢模除锈剂缓蚀效果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2 聂世凯;;国际腐蚀缓蚀会议论文介绍[J];陕西化工;1984年04期

3 李建忱,蒋青,吕晓霞;盐酸溶液中碘化钾对金属的缓蚀效应[J];农业机械学报;2000年02期

4 王丽霞;张萌萌;侯现明;;硬脂酸功能化铜在碱性氯化钠溶液中缓蚀行为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熊金平;;国内外缓蚀涂料研究现状简介[J];材料保护;1990年08期

6 堀正;藤田敏夫;肖怀斌;;苯甲酸二异丙胺的缓蚀效果[J];材料保护;1990年10期

7 庄丽宏,吕振波,田彦文,赵杉林;铜腐蚀及其缓蚀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6期

8 黄国忠;贡启辉;韩宁;;城市生活污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缓蚀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9 ;产品技术市场[J];工业水处理;1990年03期

10 郭彬,王宝锋;新型酸化缓蚀综合添加剂的研制[J];石油钻采工艺;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华;刁鹏;张琦;;具有不同功能基团的硫醇类自组装单分子膜对铜缓蚀效果的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丽君;张昭;曹发和;施彦彦;张鉴清;;硝酸镧对X70管线钢的缓蚀研究[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永玲;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噻二唑衍生物对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的缓蚀效果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4 伍平凡;朱传方;;1-芳基-1-氨基噻二唑基甲撑基膦酸的合成及对钢铁缓蚀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何俊;于萍;罗运柏;;2-巯基苯并咪唑和钼酸钠对黄铜的协同缓蚀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文娟;杜荣归;林昌健;;EDA对铜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效果及硫高子的影响作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陈武;梅平;艾俊哲;高秋英;;CO_2/H_2S共存腐蚀与缓蚀技术研究进展[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崔崇威;焦雅吉;;HEDP-ClO_2对碳钢的缓蚀研究[A];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吕武轩;;臭氧法处理冷却循环水的先进性与经济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陈文;罗红群;李念兵;;复合磷酸盐对碳钢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影响[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洪强;黄铜表面缓蚀功能膜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马洪芳;钢、铁表面缓蚀功能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静;植物酚类材料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小非;低磷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3 钟燕;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中锌的缓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江燕;430不锈钢表面缓蚀自组装技术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5 沈姝;植酸类化合物在铜表面吸附行为的拉曼光谱及电化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福生;有机多硫醚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效果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春生;临盘油田采出污水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杨海娇;卤化钠溶液中铜的缓蚀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7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67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