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基薄膜的制备及其阻变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ZnO基薄膜的制备及其阻变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ZnO 阻变性能 溶胶凝胶法 掺杂 导电细丝
【摘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主流的Flash存储器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在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研究中,阻变存储器因其结构简单、读写速度快、能耗低和兼容性良好等特点,被公认为有望取代Flash的有力竞争者之一。阻变机理的探讨、阻变材料的选择、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掺杂改性是目前RRAM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层结构Ag/NixZn1-xO/FTO、Ag/CuxZn1-xO/FTO器件及复合结构Ag/Ni O/Zn O/FTO器件,研究了Ni2+、Cu2+掺杂及复合结构对其阻变性能的影响,并对器件的阻变机理进行探讨;同时,采用水热法制备Zn O阵列膜,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谱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场发射特性和I-V特性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NixZn1-xO/FTO器件,研究Ni2+掺杂对阻变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Ni2+掺杂可以有效补偿本征缺陷,改善器件阻变性能,高低阻值比为104~105。掺杂量的增加可以改善VSET的分散性。氧空位导电细丝的形成和断裂是阻变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漏电流传导符合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2)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CuxZn1-xO/FTO器件,对其晶相结构和I-V特性进行分析。热激发所产生的本征载流子与电极处注入的载流子之间的浓度大小关系决定器件的微观导电机制符合SCLC理论。薄膜内导电细丝的形成比断裂更具随机性,Cu2+掺杂可以改善HRS阻值和VSET的分散性,但对LRS阻值和VRESET的影响并不明显。(3)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Ni O/Zn O/FTO器件,研究限制电流ICC对其阻变性能的影响。Ni O/Zn O界面态决定器件的阻变性能,注入载流子被界面态陷阱俘获和释放,引起耗尽层宽度变化,器件阻值发生转换;合适的ICC可有效保护器件不被永久性击穿,并获得稳定的阻变性能;不同的VRESET释放不同能级的陷阱电荷,从而产生不同的HRS阻值。(4)使用水热法制备Zn O阵列膜,研究Cu2+及氨水对其结构形貌、光谱性能及I-V特性的影响。氨水和Cu2+的共添加促进纳米棒沿c轴方向生长,导致纳米棒长径比增大,并发生弯曲,形成由纳米棒团簇组成的星状薄膜,该薄膜的场增强因子明显增大。Ag/Zn O NR/Zn O TF/FTO器件的VSET分布和高低阻值的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ZnO 阻变性能 溶胶凝胶法 掺杂 导电细丝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3;TN304.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7
- 1.1 引言11-13
- 1.2 阻变存储器概述13-26
- 1.2.1 阻变特性概述13-14
- 1.2.2 阻变材料体系14-18
- 1.2.3 阻变机制18-25
- 1.2.4 阻变存储器性能参数25-26
- 1.3 ZnO基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进展26-28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8-30
- 参考文献30-37
- 第二章Ni掺杂ZnO薄膜的阻变性能研究37-55
- 2.1 实验方法38-42
- 2.1.1 原材料及设备38-39
- 2.1.2 衬底清洗39
- 2.1.3 配制NixZn1-xO溶胶39-40
- 2.1.4 NixZn1-xO薄膜制备流程40
- 2.1.5 制备顶电极40
- 2.1.6 样品表征40-42
- 2.2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42-45
- 2.3 微观导电机制45-47
- 2.4 保持特性47-49
- 2.6 转换电压分布49-51
- 2.7 本章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5
- 第三章Cu掺杂ZnO薄膜的阻变性能研究55-65
- 3.1 实验方法56
- 3.2 XRD分析56-57
- 3.3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57-58
- 3.4 微观导电机制58-59
- 3.5 保持特性59-61
- 3.6 转换电压分布61-63
- 3.7 本章小结63-64
- 参考文献64-65
- 第四章ZnO基复合结构的阻变特性研究65-75
- 4.1 实验方法65-66
- 4.2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66-69
- 4.3 微观机理69-70
- 4.4 保持特性分布70-72
- 4.5 本章小结72-73
- 参考文献73-75
- 第五章Cu及浓氨水共添加对ZnO水热膜的影响75-91
- 5.1 实验方法76
- 5.1.1 样品制备76
- 5.1.2 样品表征76
- 5.2 显微形貌76-81
- 5.3 晶相组成81-82
- 5.4 光致发光谱82-83
- 5.5 场发射特性83-84
- 5.6 I-V特性84-88
- 5.7 本章小结88-89
- 参考文献89-91
- 结论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94
- 附件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士维;李瑛;孙静莹;谢雪松;杨集;张跃宗;卢毅成;;ZnO紫外光电导型探测器的制备与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姚辉;张希清;蓝镇立;宋宇晨;王永生;;以ZnO为空穴缓冲层的高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3 陈洪存,王矜奉,刘华,赵连义;大通流高电压高α值ZnO压敏电阻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0年04期
4 邓宏;徐自强;谢娟;李燕;祖小涛;李言荣;;ZnO基紫外探测器研究进展[J];物理;2006年07期
5 张树高,奉冬文,王燕鸣,季幼章,王克逸;ZnO压敏电阻器在汽车上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1994年05期
6 霍建华,贾广平,何欣,高长安;同时提高ZnO压敏电阻器的静态性能及冲击性能的方法[J];电瓷避雷器;2001年05期
7 郭征新;曹全喜;李恒喜;;ZnO压敏电阻器性能的改进[J];压电与声光;2009年01期
8 张连俊;ZnO压敏电阻器非欧姆特性的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1999年01期
9 周东祥,解战英,付明,龚树萍,王礼琼;硼硅玻璃掺杂对ZnO压敏电阻器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0年03期
10 曹全喜,籍聪麟,梁燕萍,陈立军,周晓华;ZnO压敏电阻器复合添加剂制备技术[J];压电与声光;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科;彭天右;颜昌建;陈俊年;李仁杰;;ZnO微米花散射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阮永丰;井红旗;黄伯贤;;多孔氧化铝模板内的ZnO发光的频移[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倩;范文宏;杨秀平;;水体中纳米ZnO、普通ZnO及Zn~(2+)对鲫鱼的生态毒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邱晓清;李莉萍;;溶剂热合成高度晶化的ZnO和Zn_(1-x)Co_xO纳米棒及其生长动力学的研究[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银珠;吕建国;叶志镇;汪雷;赵炳辉;;直流反应磁控溅射N掺杂p型ZnO薄膜的生长及其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樊发英;冯俊婷;罗瑞贤;陈霭藩;李殿卿;;ZnO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及焙烧对产物形貌和气敏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李盛涛;;ZnO压敏电阻片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动态[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新华;陈翌庆;程银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三维海胆状ZnO微纳结构光阳极的合成与光电转换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熊焕明;;ZnO发光量子点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熊焕明;;ZnO发光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与纳米载药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哲;掺杂ZnO光学性质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t,
本文编号:101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01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