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ynopsys的8051单片机IP核的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Synopsys的8051单片机IP核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51单片机 IP核 ModelSim FPGA Synopsys 综合优化
【摘要】:芯片设计行业现在面临着功能要求越来越复杂、设计周期越来越短、成本高等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基于IP复用的数字IC设计技术能够有效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尽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飞速发展,但低端应用市场还是非常需要8位微控制器。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虽是我国应用最广的8位微控制器,但因其资源有限、速度稍慢、功耗较大等因素,已难以满足一些场合的需要。可编程的、可复用的增强型8051单片机IP核随之成为设计主流。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典8051单片机的功能、结构和指令系统,确定了8051单片机IP核的总体功能需求,给出了80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规划了8051单片机IP核的总体结构,明确了8051单片机IP核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方法与流程。所设计的8051单片机IP核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模块、控制模块、片内数据存储器模块、定时器/计数器模块、串行端口模块、中断处理模块等组成。然后使用VHDL语言对8051单片机IP核进行了分模块和总体的设计描述。接着,借助ModelSim测试平台对8051单片机IP核进行了各层次的软件仿真,基于Quartus Ⅱ和FPGA对所设计的8051单片机IP核进行了硬件测试。最后,使用Synopsys软件的Design Compiler工具对8051单片机IP核进行了综合优化,直至满足设定的时序和面积约束。 经过软件仿真与硬件测试可知,所设计的8051单片机IP核的指令系统与标准MCS-51系列单片机兼容,功能上与标准MCS-51系列单片机无异,存储空间大于标准MCS-51系列单片机,性能优于标准MCS-51系列单片机,尤其是最高时钟频率和指令执行效率上有了很大改进。因此,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51单片机 IP核 ModelSim FPGA Synopsys 综合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6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2
- 1.2.1 国外发展及研究动态10-11
- 1.2.2 国内发展及研究动态11-12
- 1.3 论文主要工作12-13
- 第2章 经典80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结构功能13-27
- 2.1 8051单片机的功能特点13-14
- 2.2 8051单片机指令系统14-23
- 2.2.1 指令寻址方式15
- 2.2.2 指令功能分类15-21
- 2.2.3 指令时序21-23
- 2.3 经典8051单片机结构分析23-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8051单片机IP核的总体设计27-32
- 3.1 8051单片机IP核的功能定义与描述27-28
- 3.2 80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优化设计28
- 3.3 8051单片机IP核的总体结构设计28-30
- 3.4 8051单片机IP核的总体设计方法与流程30-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8051单片机IP核各模块RTL代码级设计32-49
- 4.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模块的RTL代码级设计32-37
- 4.2 控制模块的RTL代码级设计37-39
- 4.3 定时器/数器模块的RTL代码级设计39-41
- 4.4 串行模块的RTL代码级设计41-42
- 4.5 存储器模块的RTL代码级设计42-47
- 4.6 8051单片机IP核的整体设计47-48
- 4.7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8051单片机IP核的软件仿真与硬件测试49-55
- 5.1 8051单片机IP核的验证规划与流程49
- 5.2 8051单片机IP核的软件仿真与分析49-51
- 5.3 基于QuartusⅡ和FPGA的8051单片机IP核硬件测试51-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6章 基于Synopsys的8051单片机IP核的综合优化设计55-67
- 6.1 Synopsys软件概述55
- 6.2 基于DC工具的综合优化方法与流程55-57
- 6.3 8051单片机IP核的综合优化过程57-66
- 6.3.1 综合优化环境的建立57-58
- 6.3.2 设计约束58-63
- 6.3.3 结果分析63-66
- 6.4 本章小结66-67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振兴;白浩博;戴鹏程;耿英三;姚建军;冯涛;;基于专用集成电路的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发[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江作杰;葛毅敏;董金明;;基于FPGA的集成电路IP开发[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平;变频控制系统集成模块及其控制芯片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周干民;NoC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易志强;有线数字电视SoC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其片上总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陈西曲;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读出电路及测试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静;大流量液压源恒温恒压控制及油液弹性模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金艺;可重构SoC DFT架构与TLB测试调度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王志刚;冷轧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臧佳;基于MPSoC的空间光学CCD遥感相机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李娇;层次化SOC可测性架构及测试调度优化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滨;AMBA/Wishbone总线桥IP核的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钟广德;低功耗抗串扰总线编码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沈圣盛;基于APB总线的接口IP核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笋;大型油轮辅助锅炉水位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军;基于CK510嵌入式CPU的32位MCU的RTL设计与验证[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雪锋;环保节能型上光机干燥固化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马成海;兼容AMBA4的DDRn SDRAM控制器IP核的前端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8 何谷慧;基于SOPC的运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志刚;基于AMBA总线的通用存控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元元;基于AMBA APB总线的音频接口IP核的设计与验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9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08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