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X-DSP芯片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多核X-DSP芯片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复位控制模块 启动控制模块 异步握手机制 BOOTROM固化代码 BOOT过程
【摘要】: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使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朝着具有更高性能和更复杂多核体系结构的方向快速发展。随着DSP芯片集成度日益提高,其复位与启动控制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以多核X-DSP芯片为研究背景,设计实现了一款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该部件可以确保该芯片实现复杂的复位和启动控制功能。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多核X-DSP芯片的特点和性能需求。通过对该芯片复位和启动功能的分析,设计了多核X-DSP芯片的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的总体结构,及其两个组成部分复位控制模块和启动控制模块的总体结构。2、为确保复位信号跨时钟域传递的正确性,设计实现了专用的采用异步握手机制的跨时钟域复位信号传递模块。3、根据四种复位信号上电复位、硬复位、软复位和本地复位的复位来源和作用特点,设计了各个主要的功能子模块。其中复位来源模块用于产生需要的复位信号;复位状态机模块控制复位过程;复位输出模块将产生的复位信号进行整合分类输出,并且产生对特定核的本地复位请求。4、采用BOOTROM固化代码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具有多外设的多核X-DSP芯片的多种启动方式。5、对复位和启动控制模块进行了全面的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功能正确,满足预期设计需求。
【关键词】:复位控制模块 启动控制模块 异步握手机制 BOOTROM固化代码 BOOT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2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片上系统芯片设计介绍12-14
- 1.3 复位与启动技术研究现状14-19
- 1.3.1 复位技术相关研究14-16
- 1.3.2 启动技术相关研究16-19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9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19-20
- 第二章 X-DSP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总体设计20-34
- 2.1 X-DSP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总体结构20-21
- 2.2 复位控制模块总体设计21-30
- 2.2.1 复位系统基本结构21-23
- 2.2.2 复位信号及复位流程23-29
- 2.2.3 总体结构29-30
- 2.3 启动控制模块总体设计30-33
- 2.3.1 BOOT流程31-33
- 2.3.2 总体结构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X-DSP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详细设计34-58
- 3.1 复位信号传递模块设计与实现34-37
- 3.1.1 异步对接功能34-35
- 3.1.2 复位信号传递模块实现35-37
- 3.2 复位来源模块设计37-46
- 3.2.1 复位处理模块设计37-40
- 3.2.2 WD复位模块设计40-44
- 3.2.3 pin脚复位模块设计44-46
- 3.3 复位状态机模块设计46-47
- 3.4 复位输出模块设计47-50
- 3.4.1 NMI组合模块设计48-49
- 3.4.2 LRESET组合模块设计49-50
- 3.4.3 复位组合模块设计50
- 3.5 寄存器配置模块设计50-53
- 3.5.1 寄存器组模块设计50-52
- 3.5.2 寄存器读数据模块设计52-53
- 3.6 BOOT设计与实现53-57
- 3.6.1 BOOT模式53-55
- 3.6.2 BOOT实现55-57
- 3.7 本章小结57-58
- 第四章 复位与启动控制部件的验证58-74
- 4.1 复位控制模块的模块级验证58-60
- 4.1.1 验证环境58
- 4.1.2 验证策略58-60
- 4.2 复位控制模块的系统级验证60-70
- 4.2.1 验证环境60
- 4.2.2 验证结果60-70
- 4.3 启动控制模块的功能验证70-73
- 4.3.1 验证环境70-71
- 4.3.2 验证结果71-73
- 4.4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5.1 论文总结74-75
- 5.2 工作展望75-76
- 致谢76-78
- 参考文献78-8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年;关榆君;;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加载模式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24期
2 蔡湘平;冯艳清;汪安民;;多核DSP的Nand Flash启动软硬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年03期
3 吴灏;肖吉阳;范红旗;付强;;TMS320C6678多核DSP的核间通信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09期
4 绳伟光;蒋剑飞;何卫锋;;高性能DSP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集成电路;2011年04期
5 张虎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硅谷;2010年23期
6 霍东;张国华;亢硕;;基于AT91RM9200系统的Boot loader设计[J];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7 王汉祥;李富华;谢卫国;;一种高可靠性上电复位芯片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8 徐翼;郑建宏;;异步时钟域的亚稳态问题和同步器[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5期
9 李凌宇;张学云;;两款基于ARM7TDMI典型芯片启动流程的分析与比较[J];办公自动化;2007年22期
10 万永峰;嵇成新;林荣亮;;一种新的IMM-PDA滤波器跟踪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清发;面向多核DSP的低功耗时钟复位系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周小军;MCU芯片的复位电路与多模式时钟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静华;SOC芯片低功耗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7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11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