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金属氧化物忆阻器件的制备及其阻变存储、神经突触仿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19:31

  本文关键词:金属氧化物忆阻器件的制备及其阻变存储、神经突触仿生研究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忆阻器 金属氧化物 阻变式随机存储器 导电细丝 神经突触仿生器件 纳米结构 突触学习功能


【摘要】:忆阻器被认为是除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无源电子器件。其阻值能够随流经电量而发生改变,并且记住它的状态。近年来,忆阻器以其独特的非线性电学性质而引起极大的研究兴趣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阻变式随机存储器及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究领域:忆阻器能够在高低阻状态之间进行相互转变,并因其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等特点被认为具有下一代新型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的潜力;另一方面,忆阻器具有阻值能够连续可调节的特性,这一点与神经突触有着高度相似性。因此,忆阻器同样在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以金属氧化物材料为基础,开展了忆阻器件的研究工作,基于电阻转变特性及电阻连续可调特性,探究忆阻器件在阻变式随机存储器及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的研究,同时深入探究忆阻器件运行物理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阻变式随机存储器件存在着这样的关键问题:器件运行过程中的电学参数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是阻碍阻变式随机存储器实用化的障碍。针对此关键问题,我们展开了以下工作:(i)探究限制电流与导电细丝内部结构的关系,得到高限制电流易于产生网状结构导电细丝。相应地,低限制电流下产生的简单结构的导电细丝更易于控制。我们进一步通过调控限制电流降低了电学参数的波动性;(ii)探究电压极性对导电细丝内部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压极性能够影响导电细丝结构的转变,尤其是关闭电压的极性影响导电细丝转变位置;(iii)通过电迁移Ag并形成Ag纳米簇,在电阻转变层内部构建尖端电极。利用尖端电极附近产生的增强型局域电场提高导电细丝的可控性,从而降低导电细丝的随机性并且提高存储器件性能。 基于非晶InGaZnO材料,我们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不同氧含量的双层结构忆阻器件,并得到稳定运行的器件。该忆阻器件具有良好的电阻可调性及对信号刺激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等特点。我们通过探究忆阻器与神经突触之间的相似性,获得了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智能化器件。在忆阻器件中实现了多种重要的神经突触学习记忆功能,包括非线性传输特性、突触可塑性,长时/短时可塑性、经验式学习行为等。进一步,通过对短时可塑性的变温测试证实了短时可塑性的物理机制为氧离子扩散。由此建立基于氧离子迁移/扩散的忆阻器运行机制。 以前期工作为基础,我们开展了基于一维纳米结构的忆阻器件研究及其对神经突触学习功能模拟。我们在FTO导电玻璃衬底上利用水热方法制备了TiO2纳米线阵列,并利用其制备了忆阻器件。通过氢气溅射处理实现了稳定运行的忆阻器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连续多次对其电阻进行调节。进一步,,基于TiO2纳米线忆阻器件,实现了多种神经突触的学习记忆功能。并通过XPS、TEM等手段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薄膜型忆阻器件相比,一维纳米结构的忆阻器件可能具有实现更高密度集成的研究前景。
[Abstract]:Memory resistor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ourth kind of basic passive electronic device except resistance ,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 Its resistance value can change with electric quantity and remember its state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voltage polarity 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filaments . Based on the amorphous InGaZnO material , w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a dual - layer memristive device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 , and obtained a stable operation device . The memristive device has good resistance adjustability and rapid response to signal stimulation .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work , we conducted a study of memristive devices based on one - dimensional nano - structure and the simulation of neural synaptic learning function . We used hydrothermal method to prepare TiO2 nanowire arrays on FTO conductive glass substrate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54;T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有让 ,张婕玲;尚未找到的电路元件—忆阻器[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Ralph Raiola;;忆阻器的应用——电子学最新电路元件的前景评析[J];今日电子;2008年11期

3 ;电路世界有了第四种基本元件[J];科技与出版;2008年08期

4 刘露;;记忆的“守护神”[J];百科知识;2009年08期

5 ;惠普展示首个忆阻器半导体混合电路[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8年06期

6 王国权;刘亮;;忆阻器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前景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6期

7 张荣芬;邓朝勇;傅兴华;;可记忆电阻器及其应用展望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年02期

8 王乐毅;;忆阻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12期

9 胡小方;段书凯;王丽丹;廖晓峰;;忆阻器交叉阵列及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10 张王俭;;忆阻器非线性电路元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坤鹏;李勃;周济;;第四种无源元件——忆阻器的概念、原理与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梅;;神经突触特异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前言[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公衍道;杨光;龚锴;张秀芳;赵南明;甘文标;;用显微图象技术研究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和损伤[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陈严;刘志伟;王丹;张永清;;神经突触拆组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异临;曲宝清;张辉;;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神经突触的定量研究[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杨敬华;蔡原;刘秋芳;张立丰;齐鸣;巫生文;鲁帅;;氯化镧对大鼠学习记忆以及海马神经元、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曹晓建;;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9 黄大年;钱前;董国军;李江;黄祥勇;任不凡;刘永南;蒋志秋;;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极其应用[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雯;周渊峰;王艺;孙道开;;亚低温对于惊厥持续状态幼鼠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新研究厘清忆阻器工作时的内部变化[N];科技日报;2011年

2 冯卫东;美研制出纳米级忆阻器芯片[N];科技日报;2009年

3 王小龙;美制成与大脑突触类似的忆阻器电路[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霞;惠普在忆阻器设计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霞;盘点可能改变科学面貌的50个想法[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学习;下一代技术:忆阻器与可卷曲的显示器[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霞;摩尔定律“宝刀不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美科学家模拟猫脑结构研发新型计算机[N];科技日报;2010年

9 刘霞;软硬结合 美数字大脑研发走新路[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亚萍 陈丹;2008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强;金属氧化物忆阻器件的制备及其阻变存储、神经突触仿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海涛;氧化物薄膜忆阻器的材料选择与行为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温世平;忆阻电路系统的建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包伯成;混沌动力学系统延拓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献文;SrTiO_3基阻变存储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王冠;耦合动力系统的同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彭堂超;磁控溅射制备NiO、TiO_2和ZnO薄膜及其物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徐楠杰;吗啡对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9 张雪梅;营养不良性轴突在AD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马小川;精神分裂症相关蛋白dysbindin-1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基于忆阻器的加法器和乘法器高效设计与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胡舒凯;面向数据库应用的忆阻器存储器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蒋坤;忆阻器件动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胡小方;基于忆阻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冯昌浩;双扩展忆阻器纳米结构模型与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朱平平;基于忆阻器的逻辑门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段宗胜;基于忆阻器的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孙砺;基于忆阻器的图像存储与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文姝;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天琦;纳米结构忆阻器制造技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37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