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混合进化机制的膜聚类算法
本文选题:膜计算 + P系统 ; 参考:《软件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膜计算(也称为P系统或膜系统)是一种新颖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为了处理数据聚类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混合进化机制的膜聚类算法.它使用了一个由3个细胞组成的组织P系统,为一个待聚类的数据集发现最优的簇中心.其对象表示候选的簇中心,并且这3个细胞分别使用了3种不同的进化机制:遗传算子、速度-位移模型和差分进化机制.然而,所使用的速度-位移模型和差分进化机制是结合了这个特殊膜结构和转运机制所提出的改进版本.这种混合进化机制能够增强系统中对象的多样性和改善收敛性能.在混合进化机制和转运机制控制下,这种膜聚类算法能够确定一个数据集的良好划分.所提出的膜聚类算法在3个人工数据集和5个真实数据集上被评估,并与k-means和几种进化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统计显著性测试建立了所提出的膜聚类算法的优势.
[Abstract]:Membrane computing (also called P system or membrane system) is a novel distributed parallel computing model.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data clustering, a membrane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hybri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is proposed.It uses a tissue P system consisting of three cells to find the optimal cluster center for a data set to be clustered.The objects represent the candidate cluster centers, and the three cells use three different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genetic operator, velocity-displacement model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mechanism.However, the velocity-displacement model and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mechanism are proposed to combine this particular membrane structure with the transport mechanism.This hybri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can enhance the diversity of objects i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convergence performance.Under the control of hybri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and transport mechanism, this membrane clustering algorithm can determine the good partition of a dataset.The proposed membrane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evaluated on three artificial data sets and five real data sets, and compared with k-means and several evolutionary clustering algorithms.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establish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mbrane clustering algorithm.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无线电管理技术研究中心;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Research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030) 教育部春晖计划(Z2012031)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3GZX0155)
【分类号】:TP38;TP311.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通;兰巨龙;李玉峰;江逸茗;;基于量子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预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9期
2 胡静;曹治国;;“模式识别”课程的国际化教学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年04期
3 成宝芝;赵春晖;;基于粒子群优化聚类的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检测[J];光电子.激光;2013年10期
4 肖卓磊;;基于k-means优化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曹永春;邵亚斌;田双亮;蔡正琦;;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聚类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翟东海;聂洪玉;崔静静;杜佳;;基于自适应簇中心选择的文本聚类算法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郭富强;;基于LVQ网络的心脏病智能诊断模型[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07期
8 李若翩;阮雅端;陈启美;;基于位置上下文的ITS服务推荐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6期
9 蒋盛益;王连喜;;聚类分析研究的挑战性问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宋天勇;赵辉;李万龙;王璐;田世元;;引入自检策略的进化K-means算法[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勇;彭怡;李君;石勇;;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聚类算法有效性评价[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Zhenfeng He;;Constrained Silhouette Based Evolutionary K-Means[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3年
3 Lichao Mou;Xiaoying Pan;;Union Coding Based Immune Clone Selection Un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A];2012年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建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周红;张建华;;基于差分进化优化的高斯混合模型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建华;基于群体智能的聚类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宗磊;对聚类及聚类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刘荣辉;多阶段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陈新国;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龚文引;差分演化算法的改进及其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刘洪波;基于人—车—环境识别的自适应档位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廖力;洪灾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研究及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支晓斌;自适应判别降维模糊聚类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纵虎;聚类分析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玲玲;一种层次聚类的簇确认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莹;聚类结果评价方法与聚类知识提取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李力沛;面向WEB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建模技术[D];重庆大学;2009年
4 黄倩倩;模糊概念格的聚类约简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臧运慧;基于微粒群优化的自动聚类算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海波;基于有效性的聚类集成研究及其在机场噪声评价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韦来志;基于网格的聚类PSE及调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卢希;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聚类分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海琦;基于多模态策略的网络视频聚类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彭皎龙;改进蚁群聚类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控制研究及其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74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