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程序阶段性分析和阶段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18-06-04 09:42

  本文选题:程序分析 + 程序阶段性 ; 参考:《计算机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对称多处理器的飞速发展和近年来提出的动态异构处理器(DHMP)为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一个机遇是找出程序每个阶段的性能瓶颈,提出了静态程序阶段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结构参数和计算相似度矩阵来找出程序每个阶段的资源瓶颈;另一个机遇是给出动态异构处理器重构的时间节点,提出了DPDA和HTPD两种动态阶段检测算法,检测出阶段的变化能够为动态可重构处理器提供重构的时间节点。DPDA算法效果很好且软硬件实现代价小,而HTPD算法是目前为止第一个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动态检测阶段的算法。实验表明,与BBV相比,DPDA和HTPD能避免BBV离线、动态算法需添加额外硬件、结果与编译器相关等限制,并且阶段划分的稳定性和正确率与BBV相当。DPDA和HTPD算法由于本身不依赖额外硬件,因此都能直接在主流处理器和动态异构处理器(DHMP)中使用。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multiprocessors and the proposed dynamic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DHMPs) in recent years provide a new opportunity f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ne opportunity is to find out the performance bottleneck of each phase of the program. A static program phase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that is,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calculating the similarity matrix to find out the resource bottleneck in each phase of the program. Another opportunity is to give the time node of dynamic heterogeneous processor reconfiguration. Two dynamic phase detection algorithms, DPDA and HTPD, are propo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hase change can provide a reconfigurable time node for dynamic 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DPDA algorithm is very effective and the cos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is low. However, HTPD algorithm is the first to use statistical method to perform dynamic detection phase so far.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BBV, DPDA and HTPD can avoid BBV off-line, dynamic algorithm needs to add extra hardware, and the result is related to compiler, etc.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phase partitioning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BBV. DPDA and HTPD algorithms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mainstream processors and dynamic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because they do not rely on additional hardwa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0023)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302501)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010902,2012AA010901)资助
【分类号】:TP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芳;刘云龙;张洁;郝丽波;;基于分离逻辑的程序分析技术[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6期

2 颜宏,杨学胜,皇甫雪官;大型应用程序分析系统简介[J];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S1期

3 蒋金山;SCO XENIX DAEMON程序分析与编程[J];电脑与信息技术;1995年05期

4 刘宗田;姜川;;程序分析的专家模型与方法学[J];计算机科学;1996年06期

5 任春德;陈平;彭安斋;;程序分析中的设计模式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11期

6 刘磊,袁琦,金成植;基于信息流分析的程序分析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年S1期

7 胡燕京;张健;罗海宁;王伟;;程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在补丁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7期

8 杨雪梅;五个古老问题的程序分析[J];商洛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9 郑瑶海;陈伟;赵琛;;基于中间表示的可复用程序分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年09期

10 郝杰;;一种程序切片的图示构造方法[J];大众科技;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征;赵瑞莲;;基于领域的程序切片准则的依赖性分析[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梁睿;刘林霞;张自强;;基于运行时验证的AOP程序检测框架[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冬梅 陈万平;送你一把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安徽 张代辉;实时监控硬盘温度——HDD Temperatuer Pro[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连瑞琦;具有可适应性的程序分析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

2 涂明君;程序化的哲学阐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章程;基于机器学习和程序分析相结合的程序调试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凌翔;需求模型和程序间行为一致性的比较检测[D];武汉大学;2013年

5 王甜甜;结构语义相似的程序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强;基于转换的程序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2 张若愚;静态程序分析辅助的动态漏洞挖掘[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姚信林;程序作业的等价测评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孙鹤;基于搜索的程序切片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李学博;基于UML的工艺程序分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6年

6 吕斯亮;PL/1语言的程序分析系统[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永军;C++程序动态切片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张志天;一个程序验证工具的设计和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潘海燕;一种JAVA语言的程序分片技术[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侯敏;程序代码复制检测中特征串提取技术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6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976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