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多级STT-RAM缓存的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18 00:17

  本文选题:多级STT-RAM + 编码 ; 参考:《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Cache是缓解处理器和内存速度差异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工艺技术及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SRAM为材料的Cache受到了面积、功耗等的限制。STT-RAM是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材料,它具有密度大、静态功耗低的特点,同时,读速度接近SRAM,写速度稍慢,因此,STT-RAM非常有希望成为未来Cache的器件。但是,STT-RAM的缺点是写能耗过高和写速度过慢,因此,针对STT-RAM的研究主要是优化STT-RAM的写操作。 本文根据多级STT-RAM的特性,提出了对多级STT-RAM进行动态编码以降低多级STT-RAM的写能耗。多级STT-RAM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四种阻抗状态,可以表示2比特的数据:00、01、10、11,在多级STT-RAM上写不同的阻抗状态需要的能耗不同。通过对写L2Cache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及不同的程序中,写L2Cache的四种数据的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认为可以根据四种数据的比例,动态地利用多级STT-RAM的四种阻抗状态表示四种实际数据,即进行动态地编码,利用写能耗较低低的阻抗状态表示写次数较多的数据。 本文针对数据比例在时间上的变化特性,及不同应用程序间数据比例的差异性,分别提出了基于时间片的动态编码策略和基于应用程序的动态编码策略。基于时间片的动态编码策略将程序划分为多个时间阶段,对每个时间阶段进行动态编码,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个最优的编码方式。基于应用程序的动态编码策略在多程序共享L2Cache的条件下,根据数据块所属的应用程序进行动态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间片的动态编码策略和基于应用程序的动态编码策略分别能降低2.7%和4.5%的写能耗。 本文对多处理器共享的STT-RAM Cache架构上的缓存替换策略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发现Cache上的数据块替换时,相同应用程序数据块间的替换比不同应用程序数据块间的替换在总体上存在更多的相同数据。在写前读策略下,相同数据越多,需要进行的写操作就越少。本文对多处理器共享的缓存替换策略进行了改进,通过预测机制寻找无效数据块,在缺失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前提下,增加相同应用程序数据块间的替换,以减少STT-RAM Cache上的写次数。通过实验表明,对缓存替换策略进行改进可以降低5.4%,并且系统性能有1.5%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动态编码策略和改进的Cache替换策略对基于多级STT-RAM的Cache进行了写操作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优化策略能降低多级STT-RAM Cache上的写能耗。
[Abstract]:The cache i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difference of processor and memory speed ,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 technology and processor technology , the traditional SRAM - based cache is limited by area , power consumption , etc . STT - RAM is a new type of non - volatile material . The STT - RAM is a new type of non - volatile material . The STT - RAM is very promising to be a future cache . However , STT - RAM has the disadvantage that the write power consumption is too high and the write speed is too slow . Therefore , the research on STT - RAM is mainly to optimize the write operation of STT - RAM .

In this paper ,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 - stage STT - RAM , the dynamic coding of multilevel STT - RAM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write power consumption of multilevel STT - RAM . Four kinds of impedance states can be expressed in each memory cell of multi - stage STT - RAM . Four kinds of data of L2Cache can b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different programs .

The dynamic coding strategy based on time slice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time phases , the dynamic coding is carried out for each time phase , and an optimal coding mode is selected for each stage . The dynamic cod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s dynamically coded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to which the data block belongs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oding strategy based on time slice and dynamic coding strategy based on application program can reduce the write power consumption of 2.7 % and 4.5 % respectively .

The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y on the multi - processor shared STT - RAM Cache architecture is optimized . When the data block on the Cache is replaced by the experiment , the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same application data blocks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data blocks . In the pre - write read strategy , the more the same data is needed , the less write operation is required . In this paper , the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y of the multi - processor sharing is improved , and the number of writes on the STT - RAM cache is reduced .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y can be reduced by 5.4 % ,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by 1.5 % .

In conclusion ,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write operation of Cache based on multilevel STT - RAM by dynamic coding strategy and improved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y ,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can reduce write power consumption on multilevel STT - RAM Cache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梅萼;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Cache的组织方式及性能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0年05期

2 沈庆伟;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ache的结构及性能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洁儿;;想一步海阔天空——Cache设置与超频[J];电脑自做;2001年09期

4 林柏双;Cache性能和优化的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2年06期

5 舒辉,康绯;循环Cache命中率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1期

6 ;台式机CPU:AMD ATHIONXP 3000+ L2Cache 的威力[J];新电脑;2003年03期

7 史文崇,屈艳华;利用Cache技术加快网络响应速度[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冯建文,章复嘉;Cache实验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01期

9 刘方爱;程序的cache使用效率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5期

10 张震,饶光,唐戎;Web Cache技术及其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J];电信建设;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所光;杨学军;;双核处理器性能最优的共享Cache划分[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石文强;倪晓强;金作霖;张民选;;Cache动态插入策略模型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3 汪腾;杨少军;;一种高效的指令Cache的结构[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4 ;Application of cache in Data Acces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凡;李建中;何震瀛;;XML数据Cache策略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Research on WEB Cache Prediction Recommend Mechanism Based on Usage Pattern[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宋杰;栾影;王广奇;于戈;王大玲;;OR-Cache:一种有效的对象-关系映射模型[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8 张承义;郭维;周宏伟;;Cache漏流功耗的自适应优化:动态容量调整[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9 郑涵;吴英;丁晓东;乐嘉锦;;基于Web的个性化智能Cache库[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10 周旋;冯玉才;李碧波;孙小薇;;多服务器DBMS的Cache管理[A];数据库研究与进展95——第十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 李超;什么是Cache[N];电脑报;2001年

2 徐春梅;国际品牌进入中国:适应是关键[N];中国经营报;2006年

3 刘昌勇;小缓存里的大学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超频者;K7-650(0015)最新实超报告[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山东 黄家贞;富有个性的离线浏览器——CacheX[N];电脑报;2001年

6 ;阿萌小辞典[N];电脑报;2004年

7 中国计算机报测试实验室 王炳晨;Duron抵京,,Thunderbird争宏[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8 广东 李锋;妙用 Cache 优化 Windows 2000[N];电脑报;2001年

9 岩公;电信网加速不难[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北京共创开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孝峰;共创NC的设计与实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彬;基于路暂停方法的高性能低功耗Cache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李冬妮;嵌入式系统中低功耗Cache的重构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冯颖;可重构Cache体系结构和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黎;嵌入式系统中低功耗可重构Cache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陈淑玉;低功耗高速片上缓冲存储器(Cache)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6 曹飞;高性能DSP一级数据Cache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晓丽;基于目录协议的Cache结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姜难难;嵌入式处理器中Cache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文佳;多核处理器Cache一致性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薛燕;Cache预测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3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033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