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EEPROM瞬时剂量率效应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0:48

  本文选题:浮栅器件 + EEPROM ; 参考:《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S1期


【摘要】:对3种不同容量的EEPROM开展了"强光一号"瞬时剂量率效应实验研究,测量电路的剂量率闩锁特性、高剂量率辐照下的数据保持能力及电路功能。辐照前,利用编程器在EEPROM中全地址写入55H,加电辐照,测量辐照后的电源电流;辐照后,再利用编程器对EEPROM的存储数据及读写功能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EEPROM在瞬时辐照下,主要表现为外围电路的剂量率闩锁效应;在1.0×109 Gy(Si)/s的高剂量率辐照下,3种电路存储的数据保持完好,未发生变化,存储器的擦除、编程及读出功能正常。给出了3种EEPROM电路的剂量率闩锁阈值,并对EEPROM的瞬时剂量率效应特点进行了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EEPROM with different capaciti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instantaneous dose rate effect of "strong light 1" has been studied. The latch characteristics of dose rate, the data retention ability and the circuit function under high dose rate irradiation have been measured. Before irradiation, the full address of EEPROM is written at 55H by the programmer, and the power current after irradiation is measured by adding electricity. After irradiation, the stored data and read and write functions of EEPROM are measured by the programm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instantaneous irradiation, the weight EEPROM mainly exhibits the dose rate latch effect of peripheral circuits, and the stored data of three circuits under high dose rate irradiation of 1.0 脳 109 Gy / s keeps intact and does not change, and the memory is erased. Programming and readout function is normal. The latch threshold of three EEPROM circuits is give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antaneous dose-rate effect of EEPROM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装备预先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TP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贺朝会,耿斌,杨海亮,陈晓华,李国政,王燕萍;浮栅ROM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分析[J];物理学报;2003年09期

2 贺朝会,耿斌,杨海亮,陈晓华,王燕萍,李国政;浮栅ROM器件的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3 贺朝会,耿斌,陈晓华,王燕萍,彭宏论;浮栅ROM器件γ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4期

4 贺朝会,耿斌,陈晓华,杨海亮;浮栅ROM器件的质子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雯;郭晓强;陈伟;邱孟通;罗尹虹;王忠明;郭红霞;;质子与金属布线层核反应对微纳级静态随机存储器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分析[J];物理学报;2015年17期

2 王桂珍;齐超;林东生;白小燕;杨善潮;李瑞宾;刘岩;金晓明;;EEPROM瞬时剂量率效应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S1期

3 盛江坤;邱孟通;姚志斌;何宝平;黄绍艳;刘敏波;肖志刚;王祖军;;NAND型Flash存储器总剂量效应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8期

4 王桂珍;林东生;齐超;白小燕;杨善超;李瑞宾;马强;金晓明;刘岩;;EEPROM和SRAM瞬时剂量率效应比较[J];微电子学;2014年04期

5 张兴尧;郭旗;张乐情;卢健;吴雪;于新;;Flash存储器总剂量辐射损伤效应和退火特性[J];核技术;2013年08期

6 胡天乐;陆妩;席善斌;郭旗;何承发;吴雪;王信;;PNP输入双极运算放大器在不同辐射环境下的辐射效应和退火特性[J];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7 李蕾蕾;于宗光;肖志强;周昕杰;;SOI SONOS EEPROM总剂量辐照阈值退化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8 范雪;李平;谢小东;李辉;杨志明;丛伟林;;0.18μm浮栅Flash存储器件的总剂量辐射效应试验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1年01期

9 肖志强;李蕾蕾;张波;徐静;陈正才;;基于SOI技术的单层多晶EEPROM和SONOS EEPROM抗总剂量辐照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10 刘张李;邹世昌;张正选;毕大炜;胡志远;俞文杰;陈明;王茹;;浮栅存储器的单粒子辐射效应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朝会,耿斌,杨海亮,陈晓华,王燕萍,李国政;浮栅ROM器件的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2 郭红霞,陈雨生,张义门,韩福斌,贺朝会,周辉;浮栅ROM器件x射线剂量增强效应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2年10期

3 贺朝会,耿斌,陈晓华,王燕萍,彭宏论;浮栅ROM器件γ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4期

4 王晓强,谢二庆,钱秉中,贺德衍,朱智勇,金运范;离子辐照对聚苯乙烯低温导电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5 贺朝会,耿斌,陈晓华,杨海亮;浮栅ROM器件的质子辐射效应实验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贺朝会,耿斌,王燕萍,杨海亮,张正选,陈晓华,李国政,路秀琴,符长波,赵葵,郭继宇,张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重离子单粒子翻转效应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2期

7 张廷庆,刘传洋,刘家璐,王剑屏,黄智,徐娜军,何宝平,彭宏论,姚育娟;低温低剂量率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的辐照效应[J];物理学报;2001年12期

8 贺朝会,杨海亮,耿斌,陈晓华,李国政,刘恩科,罗晋生;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年04期

9 王剑屏,徐娜军,张廷庆,汤华莲,刘家璐,刘传洋,姚育娟,彭宏论,何宝平,张正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γ辐照温度效应[J];物理学报;2000年07期

10 贺朝会,陈晓华,李国政,刘恩科,王燕萍,姬林,耿斌,杨海亮;FLASHROM28F256和29C256的14MeV中子辐照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平 ,张涛 ,丁振君;延长EEPROM使用寿命的方法[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5年06期

2 李蕾蕾;于宗光;郝跃;;Estimates of EEPROM Device Lifetime[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02期

3 张成;;基于EEPROM的竞赛机器人场地快速适应方案[J];硅谷;2011年16期

4 金丽妍;JANG Ji-Hye;余忆宁;HA Pan-Bong;KIM Young-Hee;;Design of 512-bit logic process-based single poly EEPROM IP[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年06期

5 周仲玉;;EEPROM芯片介绍和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1984年04期

6 孙义和;靳东明;朱钧;陈兆龙;;EEPROM器件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概况[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02期

7 于宗光,许居衍,魏同立;EEPROM失效机理初探[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7年02期

8 刘允,徐征,肖明,于宗光,赵文彬;EEPROM可靠性初探[J];微电子技术;1998年Z1期

9 ;串行EEPROM稳定增长[J];电子产品世界;1999年03期

10 张征,程君侠,李蔚;一种利用二管EEPROM单元实现四值存储的方法[J];微电子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薛国凤;张健;安军社;;航天用EEPROM其SDP保护机制的实现[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王占斌;穆平安;戴曙光;施华;;SST29EE020在射频考勤终端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伟刚;李勇;;PCI接口中串行EEPROM控制器的设计[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4 张彩云;耿远程;李志雄;;基于EEPROM的单相逆变器数字化仿真研究[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炳兴;刘辉;郑忠民;李劲;;I~2C总线AT24C EEPROM的数据模拟传送方法及应用[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6 唐培丽;卓新建;辛阳;钮心忻;;非接触IC卡的应用及安全机制[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郭长佑;串行式EEPROM的选用[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2 记者 万林;华虹NEC推0.18微米EEPROM IP[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湖南 孙文康;24C02在PIC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N];电子报;2002年

4 ;本本技术员[N];电脑报;2003年

5 浙江 王建军;单片机扩展串行EEPROM 93C46的方法[N];电子报;2006年

6 赵效民;NVRAM:让数据永在[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四川 贺思聪;小心Nvflash[N];电脑报;2003年

8 江苏 陈永飞;非接触式IC卡简介[N];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永乾;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的射频/模拟前端及微功耗EEPROM设计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振;一种RFID EEPROM读写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天宇;2K高速低功耗EEPROM研究与设计[D];辽宁大学;2015年

3 雷蕾;基于超深亚微米EEPROM的器件结构和工艺实现[D];复旦大学;2014年

4 钱国平;1.2um EEPROM低电压下工作的失效分析与工艺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月;EEPROM中栅氧化层的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喻尊;0.13μm EEPROM器件测试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大为;EEPROM X84041芯片的逆向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8 代洪刚;0.18um EEPROM产品读写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D];复旦大学;2011年

9 赵磊;中小规模嵌入式EEPROM IP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志鸿;串行EEPROM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3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033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