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的岩体复杂结构与应力场的可视化方法
[Abstract]:Accurate represent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 and stress field of rock mass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to solve man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his paper, using CT imaging, 3D reconstruction and 3D printing techniques, a natural coal rock model containing complex fractures has been prepared, with the help of 3D stress freezing and photoelastic techniqu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field in coal and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are shown visual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and rock model prepared by 3D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the same fractu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s natural coal and rock.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of 3D model are close to those of natural fractured coal and ro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3D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area of high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level difference around discontinuous fractures, and this method can directly and quantitatively show the strength of discontinuous irregular fractures to coal and rock. The combination of deformation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3D model printing and stress freezing technology provide a new way to realize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e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 in underground rock mass and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125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42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226804,2011CB201201)资助
【分类号】:TP33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吉红;董久敏;苏涛;白晓明;葛先军;;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应用与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旭龙;洪文学;刘平;吴振英;;一种用于评估面瘫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立新;;中国力学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J];情报探索;2010年08期
4 朱道学;张瑞;陈金芳;;可视化方法在化工传递研究过程中的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刘晓平;陈欣;路强;唐益明;;功能树相似推理过程的可视化方法研究[J];图学学报;2012年04期
6 莫永华;何良泉;;从一见钟情到心有灵犀:可视化分层语法框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胡华全;吴玲达;杨超;宋汉辰;;时变网络可视化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09期
8 杨春捷,刘生民;地面环境气象参数可视化方法[J];兵工自动化;1993年03期
9 胡宏涛,朱锋璧,禄乐滨;一种多变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0年10期
10 周璐,符尚武,李晓梅;二维复杂向量场可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亮;谭建荣;;基于相密度的混沌吸引子可视化方法研究[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2 吴晓莉;史美萍;;晶体生长实验流场数据的可视化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弦;吴锋;;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信息可视化方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柳佳佳;;可视化与地图学[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鹏;李思昆;;基于本体论的社会网络信息建模与可视化方法[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毅;华一新;曹亚妮;曹一冰;;面向谈判划界的国界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践[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7 刘晓平;李书杰;石慧;;规律维问题初探[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周献中;顾卫江;;一个基于过程的可视化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志强;阮宗才;陆祖宏;;一种三维脑图像数据远程可视化新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季浩;李书杰;刘晓平;;规律维的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闻芝;可视化技术推动制品品质提升[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庞小平;不可多得的地图精品[N];中国测绘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心脏电生理的快速仿真和交互式可视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晓莉;面向空间遥科学实验的流场可视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孙扬;多变元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安慧;基因组信息的计算机可视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康苏海;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新荣;基于CTA影像的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柱金;DNA序列二维可视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振平;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计算的可视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徐华勋;复杂流场特征提取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马晓晨;工业CT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琴琴;面向像素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太银;面向色彩管理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李佳书;基于多元图表示原理的可视化分类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4 林德全;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减震数据处理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顾春彦;国家电网信息中心可视化展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晓强;面向土木工程数值模拟的可视化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王香能;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大龙;太阳辐射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吕阳;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双屏显示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寿鑫;面向海洋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渲染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2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16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