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利用核磁共振量子计算实验实现量子模拟

发布时间:2019-02-09 11:33
【摘要】:量子信息及量子计算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与数学,计算机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量子计算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建造一台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能够充分展示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同时大大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特性的新型计算机。例如,分解一个512位的整数,用每秒处理百万次运算的经典计算机我们需要8400年,但用量子计算机我们只需要3.5个小时!虽然这个目标看上去很诱人,但由于在实际的物理实现中,我们要对脆弱的量子体系进行精确的相干控制,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要真正做到这点是极其困难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最切实际的任务是实验验证一个能真正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量子计算实例。量子模拟已经被证明,大概30到100个量子比特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而要体现出量子算法的优越性则大概需要成百上千个量子比特。因此,量子模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本论文主要关注的领域。 另一方面,在所有潜在的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中,核磁共振毫无疑问是进展最迅速的一个。迄今为止拥有最复杂的逻辑门操作的量子计算实验-12量子比特相干调控就是在该平台完成的。同时,大量的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任务也已在核磁共振量子信息处理器上得到了演示,而在核磁共振上发展出的许多精确控制技术也被移植到了诸如离子阱、超导等其他平台上。虽然核磁共振有着可扩展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存在,但它依然是最接近实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实验的平台。本论文中的实验工作正是在该平台完成的,虽然它们还没有达到超越经典的目标,但已经朝这个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论文围绕利用核磁共振实现量子模拟任务这个目标,循序渐进的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一系列实验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前两章是背景介绍。首先,我们回顾了量子计算的前世今生,并简要描述了量子计算机的工作模式,以求在大脑中先建立起量子世界的图像;第二章我们着墨于量子计算的两大分支领域之一-量子模拟(另一个为量子算法),从它的历史讲起,涉及其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同时还叙述了目前量子模拟的理论和实验进展。 2.第三章则围绕着核磁共振技术,用量子计算的语言来重新阐释这一发展成熟了数十年的学科。在本章的最后,我们还描述了强耦合体系进行量子计算实验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弱耦合核磁共振体系这部分内容是相对新颖的。同时,我们利用四比特强耦合液晶体系上分解了当今世界上量子算法分解的最大的数143。虽然距离攻破各大政府、军队、银行的安保系统还差很远,但我们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 3.第四章主要介绍实验上如何利用量子随机行走算法实现数据库搜索问题的指数加速。虽然它的加速和著名的Grover算法一样都是二次加速,但它的实用范围更加广泛,而该工作也是自2003年量子随机行走搜索算法提出以来的首次实验验证。我们选择了三比特强耦合液晶体系,成功解决了从哈密顿量确定,初态制备,幺正演化到测量读出等众多的实验难题,证明了量子随机行走搜索算法的优越性。 4.第五章是关于利用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模拟量子化学问题的工作。从静态的问题开始,我们首先模拟了自然界最简单的分子-氢分子的基态能级;进而我们把模拟对象延展到动态,成功模拟了一维势场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我们把相位估计算法进行了拓展,实验证明了如何得到一个海森堡哈密顿量模型的本征值和本征态。在本章的最后,我们介绍了一些近期关于量子化学模拟的理论方案,并给出了实验上的预期。 5.最后一章我们给出了总结和展望。 总之,我们完成了很多验证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实验,朝量子计算机的真正物理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或许这些实验依然只是演示性的,并不能确切给出量子计算机确实超越经典的证据,但我们期望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技术、技巧及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的实验,甚至其他的物理体系中,为人们在量子计算研究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提供思路及信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413.1;TP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敏,林家逖;量子计算机原理及问题[J];大学物理;2001年10期

2 李飞,郑宝玉,赵生妹;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8期

3 陈洪光,沈振康;量子计算及量子计算机[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3年02期

4 解光军;量子神经计算[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周熠;高峰;;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杨晓冬,缪希茄;任意量子位Grover量子搜索算法的NMR脉冲序列的理论设计及NMR实验验证[J];中国科学A辑;2002年10期

7 唐志祥,张登玉;量子相干与量子消相干[J];激光杂志;2003年06期

8 解光军;量子神经计算技术[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吴楠;宋方敏;;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年01期

10 赖武彦;自旋电子学和计算机硬件产业[J];物理;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Tzyh-Jong Tarn;;Advances in Quantum Computing and Control[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 Nano Systems 2002(ICMNS 2002)[C];2002年

2 陈宗海;张陈斌;;量子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李明;陈宗海;;量子计算机——未来二十年的挑战[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飞;赵生妹;郑宝玉;;具有非线性映射特性的量子神经元[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解光军;屠颖尊;操礼程;;神经计算的量子推广[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耦合量子点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量子动力学[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2 张权;量子信道编码与量子密码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3 李映;混合智能计算方法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李岩松;相对论自治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5 高亭;量子通信和概率克隆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热冰;基于对称性的无穷维量子力学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曹春红;几何约束求解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周兰;量子信息处理的原理和光学实现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融;量子逻辑门的构建、纠缠态的制备和热纠缠度量[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詹志明;量子纠缠态的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曙;量子纠缠及其在量子通讯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伟;模糊有限自动机的分类及其状态最小化算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栋;四粒子纠缠态的制作和应用及量子态的受控几率传输[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淑媛;量子进化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钟艳花;量子算法研究及其核磁共振实验的仿真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6 张瑾;量子信息中纠缠态的制备和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7 熊狂炜;利用腔QED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8 张晓强;以EPR纠缠为基础的量子密钥分配及无密钥量子直接通信方案[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美玉;利用部分纠缠态的概率密集编码及非对称密集编码方案[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志祥;电磁辐射场中量子位的消相干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1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41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