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9-10-14 17:24
【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系统教育的必要环节,其实验的完善与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是否匹配,都将对整个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系统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受到软硬件成本、教学平台创新性与拓展性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基于微机搭配实验箱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实际参与实验的时间、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最佳方案。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普及各阶段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网络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实验教学系统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进行可比拟实际硬件实验的操作体验,并呈现与实际硬件实验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教学过程。虚拟实验可以克服和规避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式。 本文在深入研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由运算内核、内核驱动程序、虚拟实验台内核和虚拟实验台界面组成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平台,该平台真实的模拟了当今大学本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当中比较常用的8086处理器,并仿真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所用实验箱上常见的其他芯片,如8255、8259、8253等,并可以直接运行用户在真实硬件平台实验中使用的程序,将其仿真结果输出在虚拟实验台的界面上。该平台同样具有实验的可扩展性,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还能够针对教学的要求设计新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满足各种实验教学的需求。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是利用DOS虚拟机(VDM)、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DD)、共享内存空间、Socket通信等多项技术,实现了个完整、稳定、实时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平台,并针对平台的特殊性设计了新的虚拟实验。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模块繁多,且实验对平台实时性的要求比较严苛,所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实时性是实现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本平台的实现中,VDM和VDD技术实现了内核的仿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共享内存空间技术和Socket通信技术分别实现了VDD与虚拟实验台内核之间、虚拟实验台内核与虚拟实验台界面之间的实时通信,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以上设计也使得本平台在后续开发中有着很好的可拓展性,能够满足现阶段和未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图文】:

微处理器,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标标志寄存器器 图2一 116位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2.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本身不能构成独立的工作系统,必须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相应的外设构成完整的计算机后才能工作。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系统总线组成,如图2一2所不。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型计算机系统统统统统统巨巨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微型计算机机机机机机机机{{{{{份 …工/0设备…微处理器器器器器器 器器器{{{{{{{赢可…控制器1…运算器…器 器 器运算器 器 器器器寄寄寄寄寄存器组 组 组组组组组组组 组组组组组组组 组组组二二 二二之之 之二 {{{{{{{ RRRRRRRAj侄 侄 侄即 MMMMM工/0端口 口 口口一 一一弋弋 弋电 电电源 源 源系统软件 件 件工/0设备 备 备图2一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


8086总线16位数据总绚SSSSSSSSSSEEEEEEESSS工工工工PPP_______,。,,。到到}}}}}}}r,侧砂可,了丫}}}脚脚峨户甲,,,,,lllllllllllllllllll翼翼暂暂存器器器lllllllIIIIIIIIIIIIIIIIIIII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EEEUUUUUIIIII111222333吸吸555666’’控制器器器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11111111111111111111111标标志寄存器器图2一116位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2.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本身不能构成独立的工作系统,必须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相应的外设构成完整的计算机后才能工作。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系统总线组成,如图2一2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01-4;TP334.7-4;TP3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红菊;王飞;;浅谈我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0期

2 杨家志;杨光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5期

3 常继彬;;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4 刘艳华;李广庆;方胜吉;;浅析8086CPU的进位标志位、溢出标志位[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5 陈琳;韦海燕;潘海鸿;;《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年08期

6 程宏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邹冬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式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模式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1年06期

8 陈渭红;;微机原理中指令系统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9 熊庆国;杨君;;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10 傅仕诤;章小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索[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琦;韩亮;李秀芝;;《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胡轶;何通能;陈明军;;关于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红;汪建;;谈《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必然性[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宋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5 张仁杰;贾凤英;;实验中每人一题教学方法[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玉玲;王晓萍;刘向东;刘旭;;“微机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晓萍;刘玉玲;陈惠滨;刘向东;刘旭;;构建先进实验平台,适应系列课程实践教学需求[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汤碧琴 通讯员 江浩波;市职工职业培训学校挂牌[N];宁波日报;2009年

2 王握文 刘少华;邹逢兴:教书育人是我毕生的追求[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宝敏;醉心职业教育的“徐琢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吴建忠 杨树立;我省兴办15所技师学院[N];新华日报;2002年

5 卢晨琰 解学明 本报特约记者 李玉明;一名文职人员的追梦行动[N];解放军报;2010年

6 国际关系学院 谢荣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宿豫职教中心 张倩;浅谈电子专业的PLC课程[N];学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骁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潘丽峰;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桂霞;《微机原理》课程中“堆栈”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阳旭;基于立体显示技术的多参数耦合滑动轴承三维动压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华玲;面向对象的仿真系统研究及其在虚拟实验中的应用[D];华北工学院;2003年

6 文忆;Mashup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段美娟;《加减法运算指令》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施东庆;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研究及实现[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9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549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