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S320C6416的并行DSP板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3-22 02:17
【摘要】: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在现代雷达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开展了基于多片DSPs的并行处理器的研制工作。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经过严格的比较论证,提出了采用4片TI公司TMS320C6000系列高性能DSP芯片TMS320C6416T的并行处理器硬软件实现方案。 2.完成了基于4片TMS320C6416T的并行DSP电路板的硬件开发。该电路采用了标准的cPCI总线,包含光纤接口、FPDP接口(front panel data port,,前面板数据口)、RS-232接口等标准通信接口,峰值计算能力可达3,2000MIPS。采用Cadence公司最新的电路设计软件Allegro SPB15.5完成设计。 3.在印制板的设计中应用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的理论,对电路的布局布线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和电源完整性分析,优化设计确保了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文】:
进行远程警戒、中程搜索和目标指示,提供作战飞机引导和导弹制导。它采用八角形固态有源单面相控阵,数据处理时间短,反应时间快,波束在仰角方向进行电扫,扫描范围由水平方向至天顶,从而完成半球覆盖。由于采用了DBF技术,雷达可在各种作战环境下灵活工作,具有优良的ECCM能力。它采用宽脉冲和脉冲压缩,不但增加了作用距离,而且提高了距离分辨率〔9]。为满足舰载雷达探测强杂波下小目标和对付多个干扰源的要求,美海军研究局(ONR)在数字阵列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财年设立了数字阵列雷达开发计划,正式开展了全数字波束形成雷达的研究,目标是促使美国海军的L、S和X波段DBF雷达采用民用技术。参加研究的三个主要单位分别为美国海军实验室、NSwCDD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其中,阵列天线和微波T/R组件由林肯实验室承担,数字T/R组件和光纤链由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FPGA分析和DBF设计则由NSWCDD实验室完成。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样机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基于DDS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基于A/D的接收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图1.1和图1,2为该数字阵列雷达的功能框图和阵列天线〔2〕。
该所完成了64个单元的两维数字阵列雷达演示验证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工作在S波段。目前,该所正在进行512个单元的演示验证系统研究和试验,这是一缩小版的DAR,系统作用距离大于100腼。图1.3为演示验证系统的天线川。图1.3演示验证系统的天线在较大规模天线阵列的DBF处理器的设计研制中,下列两项技术尤其关键:天线一3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P368.11
本文编号:2594310
【图文】:
进行远程警戒、中程搜索和目标指示,提供作战飞机引导和导弹制导。它采用八角形固态有源单面相控阵,数据处理时间短,反应时间快,波束在仰角方向进行电扫,扫描范围由水平方向至天顶,从而完成半球覆盖。由于采用了DBF技术,雷达可在各种作战环境下灵活工作,具有优良的ECCM能力。它采用宽脉冲和脉冲压缩,不但增加了作用距离,而且提高了距离分辨率〔9]。为满足舰载雷达探测强杂波下小目标和对付多个干扰源的要求,美海军研究局(ONR)在数字阵列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财年设立了数字阵列雷达开发计划,正式开展了全数字波束形成雷达的研究,目标是促使美国海军的L、S和X波段DBF雷达采用民用技术。参加研究的三个主要单位分别为美国海军实验室、NSwCDD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其中,阵列天线和微波T/R组件由林肯实验室承担,数字T/R组件和光纤链由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FPGA分析和DBF设计则由NSWCDD实验室完成。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样机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基于DDS的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基于A/D的接收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图1.1和图1,2为该数字阵列雷达的功能框图和阵列天线〔2〕。
该所完成了64个单元的两维数字阵列雷达演示验证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工作在S波段。目前,该所正在进行512个单元的演示验证系统研究和试验,这是一缩小版的DAR,系统作用距离大于100腼。图1.3为演示验证系统的天线川。图1.3演示验证系统的天线在较大规模天线阵列的DBF处理器的设计研制中,下列两项技术尤其关键:天线一3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P368.1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修国;;一种基于蠕虫算法的并行DSP网络结构探测[J];计算机科学;2011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继伟;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和软件的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贺寅;DBF权重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方毅;DBF系统中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及其同步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段雷;基于DSP+FPGA的图像处理电路板硬件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祖光;DBF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4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59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