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ARM9200与MCP2510的通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P368.12
【图文】:
图 4-1 ARM9200 的 SPI 接口与 MCP2510 的硬件原理图4.1.2 ARM9200 的串口与 PC 的硬件设计ARM9200串口设计与单片机的串口设计是一样的(见图4-2 ARM9200的串口与PC的原理图),因为单片机的串口设计技术已经很成熟并且应用很普遍了。ARM9200的TXD、RXD引脚分别与MAX232的R1O、T1IN连接,作为数据的输入输出通道,PC串口的通信是通过第二帧和第三帧与MAX232的R1IN、T1O连接。PC与ARM9200的通信第一是用来查看ARM9200与MCP2510的数据传输,这包括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准确度。从这里就可以知道通信硬件是否连接可靠,软件程序设计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或数据有误,就可以清晰知道何处出现问题,以便解决问题。PC与ARM9200的通信第二是下载linux内核、uboot、ramdisk到ARM9200的存储器指定空间中,系统启动时,ARM9200先把linux内核和ramdisk复制到flash芯片中,再进行解压启动。与MCP2510的通信程序就在ramdisk中,要运行程序需要通过linux命令进行操作。
图4-2 ARM9200的串口与PC的原理图4.2 模拟信号采集系统硬件设计4.2.1 采集数据模块设计模拟信号采集是采用放大器和ADS1110芯片来完成的(见图4-3 采集模拟信号模块硬件原理图)。ADS1110为需要高分辨率测量的应用而设计,主要用在便携式仪器工业过程控制和小型发送器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密的连续自校准模/数A/D 转换器,带有差分输入和高达16 位的分辨率,封装为小型SOT23-6; 片内2.048V 的基准电压提供范围为2.048V 的输入差分电压;使用可兼容的I2C串行接口在2.7V 至5.5V 的单电源下工作;可每秒采样15、30、60或240次以进行转换片;内可编程的增益放大器PGA 提供高达8 倍的增益,并且允许以高分辨率对较小的信号进行测量;在单周期转换方式中ADS1110 在一次转换之后自动掉电在空闲期间极大地减少了电流消耗。
图4-3 模拟信号数据模块硬件原理图4.2.2 通信模块设计通信模块是采用MCP2510作为控制器、82C51作为收发器来实现的(见图4-4 通信模块硬件原理图)。MCP2510在前面第二章已经详细的介绍过了,可以满足通信的各个方面要求,它主要负责接受来自LPC938单片机的命令,依据内部的SPI指令集(复位命令、读命令、写命令、发送请求命令、状态读命令、位修改命令)来判断接受的命令属于哪一种,再根据具体的命令来读或写相应的寄存器。82C51负责数据的收发,收到MCP2510发来的数据后将数据发送到CAN总线上,收到CAN总线上的数据后发给MCP2510,至于数据的正确性和是否是MCP2510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鹤飞;朱维杰;;Windows CE内核定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2 罗少彬;;基于ARM9的嵌入式控制操作系统调度算法分析与改进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1年05期
3 方建忠;;嵌入式MICREL网卡驱动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1年06期
4 ;Wind River与飞思卡尔深化合作 扩展QorIQ及PowerQUICC支持[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年07期
5 陈院庆;王红蕾;;μC/OS-Ⅱ操作系统在dsPIC30F芯片上的移植[J];机械与电子;2010年S1期
6 任重;;Windows CE.NET与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差异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14期
7 宋刚;;在μClinux下构建Web服务器[J];机械与电子;2010年S1期
8 彭伟;黄杰勇;;基于SH7137嵌入式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1年07期
9 王虎升;李金环;袁宪锋;张胜春;;基于STM32的嵌入式语音播报系统的设计[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悦;;基于ARM的μC/OS-Ⅱ移植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灵伟;刘飞;;基于uC/OS-Ⅱ的嵌入式中断实现与扩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海辉;邹向阳;;基于ARM9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3 孙刚;张铁中;郑文刚;吴文彪;;生菜自动移苗机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4 彭锦;吴丰顺;严蓉;;嵌入式系统在焊接领域的应用及展望[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5 朱磊;杨鉴;;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在ADSP-BF561上移植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6 杨书华;吕为工;;基于ARM CPU嵌入式主机板系统结构的研究[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7 臧怀泉;魏星;;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炉温控制中的应用[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虞小伟;尔宾;吴强;曹小秋;;嵌入式系统中音频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张兴起;;嵌入式数字视频的挑战与希望[A];全国第二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小刚;王利明;;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无线数据采集平台的设计[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伟;创维签署1.3亿美元出口协议[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记者 陈敬农;上市公司看好嵌入式操作系统[N];科技日报;2000年
3 海金;市场的焦点:嵌入式操作系统[N];人民邮电;2004年
4 程亮;市场紧缺嵌入式人才[N];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郑重;国产“S-6”能否单挑微软?[N];财经时报;2004年
6 记者杨健;和欣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制成功[N];人民日报;2003年
7 周蓉蓉;中低端Unix直指Linux[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涛;科泰世纪:创新是富强之本[N];通信产业报;2005年
9 谢斌鑫;主流OS技术角逐3G终端[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赵晓辉;手机操作系统竞争愈演愈烈[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霞;高可信嵌入式操作系统体系架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新勇;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胡威;基于ScratchPad Memory的嵌入式系统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刘晓东;电液伺服系统多余力补偿及数字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钟毅;磁悬浮嵌入式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江伟;DVS技术支持的移动嵌入式系统软件低功耗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彩霞;嵌入式激光光束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文智;Pcanel——基于模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平台[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外云;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辉;基于开放体系的机电设备可重构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华;全数字超声波自动探伤设备的研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毛文博;嵌入式动态可配置实时操作系统HDC-ReOS的研制——内存管理[D];青岛大学;2004年
3 邓辉;嵌入式OPENBSD操作系统与实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4 胡方强;嵌入式Linux的分析及其在LED异步卡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5 张勤;基于嵌入式Linux构建BACnet设备的软件环境[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纪华;变电站嵌入式通信及其接口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黄敏峰;应用于手持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卫星;汽车车身CAN总线控制系统应用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雯隽;嵌入式操作系统ReWorks中USB接口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海兵;基于MCF5249C3的μClinux移植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4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7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