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Al互连的电阻型存储器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07:25
【摘要】:以Flash为代表的经典浮栅型非挥发存储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尤其是到22nm技术带以下,Flash将到达其物理极限。为发展下一代能够接替Flash的非挥发存储器,一些新型存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成长最为迅速的阻变存储器(RRAM)备受存储业界关注。 目前很多材料都发现具有电阻转变特性,包括过渡族金属氧化物,钙钛矿结构的三元或四元含氧化合物,以及有机薄膜材料。在选择哪种材料作为功能材料时,与标准CMOS逻辑工艺相兼容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前,阻变存储器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功耗大,其中擦写电流在毫安量级,低阻值在lkohm以下,以及擦写电压3伏以上,器件的电学参数均匀性差,以及可靠性等问题。针对RRAM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基于AI互连体系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基于AI互连后端工艺,研究了TiOx基RRAM器件的阻变特性,并研究了不同的电极和氧化时间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终发现功函数较高的电极可以获得较稳定的阻变性能,氧化时间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器件的功耗;其次提出了N掺杂的AIOx基RRAM存储器,发现其操作电压极低,在0.5V以下,endurance1000次以上,具有低功耗的优势,并研究了不同的N含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接着,针对AION器件,我们研究了电流set过程对reset电流的影响,发现通过电流set可以明显降低reset电流到50uA以下,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然后我们通过恒流操作表征了其数据保持能力,并采用阻抗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其导电性,在机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最后,我们提出了WOx/AION双层结构RRAM存储器,发现其reset电流可以低至10uA以下,相比单层结构提高了高低阻态,实现了多值存储,接着我们通过测试其交流电容和交流电导表征了其导电性,最后我们分析了其抗噪声能力,并通过随机电报噪声测试结果分析了其不同阻态下的稳定性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33
【图文】:

半导体存储器


是集成电路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存储器是应用面最广、市场比例最高的集成电路基础性产品,即便是存储器产业大幅度衰退的2008年,我国市场的存储器年需求也达到190亿美金,占我国集成电路市场总需求的近22%。目前,我国存储器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为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给我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国家信安全带来严重的战略风险。因此,从整个国家利益、国民经济战略意义的角度,展拥有自主可控的半导存储器产业至关重要。1.2非挥发存储器的发展历程半导体存储器分类情况如图1.2. 1所示,根据存储器切断电源后能否保存数据的特性,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大类。挥发性存储器在断电后数据消失,该型的存储器主要包括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而非发存储器在断电后数据仍能保持。传统的非挥发存储器多是基于浮栅型的,如lash, EEPROM,已主宰非挥发存储器市场30年之久。Semiconductor Memories

半导体工艺,浮栅


电荷俘获型的SONOS,以及铁电存储器(FeRAM),相变存储器(PCM),磁存储器(MRAM),阻变存储器(RRAM)等,非挥发存储器随技术代的发展如图1.2.2所示。Ceil size【内 f- :?!' ;!?<<;'J evolutionary"disruptive30— ^embedded 2。- .一‘-, code I10-R誔CM 一; / ^datafill I I I I I ' ?180 130 90 65 5x 4x 3x 2x ixTechn.node F [nm]图1.2.2非挥发存储器随半导体工艺节点的发展1. 2. 1浮栅型非挥发存储器的崛起与改良浮栅型非挥发存储器(flash)起源于1967年D. Kahng等人提出的MIMIS (Metal- Insulator-Metal-Insulator-Silicon)结构[1]。它在传统的MOSFET上增加了一层金属浮栅和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并利用浮栅来存储电荷。1971年,Intel公司首次推出了商业化的浮栅器件FAMOS(Floating-gateAvalanche-injection MOS) [2]。它懫用P型沟道的雪崩电子注入,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在写入数据前,浮栅是不带电的,要使浮栅带负电荷,必须在漏、栅极加足够高的电压(如25V),使漏极与衬底间的PN结反向击穿,产生大量高能电子。这些电子穿过超薄氧化层堆积在浮栅上,从而使浮栅带有负电荷。当移去外加电压后

Flash结构


可进行读、擦除、写操作,为系统的设计和在线调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为防止擦除后浮栅中正电荷造成短路,必须增加一个选通管,不过这使得EEPROM单元面积增大,降低了集成密度。在EPROM和EEPROM的基础上,Flash为获得更高的密度及节约成本,省去了选通管,同时在架构上引进了按块擦除的概念,极大的提高了擦除速度。根据结构不同,Flash可以分为NOR和NAND两类,前者具有较快的随机读取性能,多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Code);后者的优势是连续性操作较快、集成度较高,多用于存储视频、书籍等资料(Data)。图1. 2. 3示意了NOR和NAND的结构。前者是NOR的结构,每个存储单元均通过一个通孔(contact)与字线连接,相邻两单元共享一根位线,通过位线与字线选中某一特定的单元进行操作,所以其随机读取数据的速度快,大约为NAND速度的10到250倍左右;后者是NAND结构,大幅度减少了通孔数,采用串连的方式将若干个存储单元连接到位线,读取一位数据时电流需要流过其它与之串连的晶体管,故读取速度较慢,但这样的结构适用于顺序批量读取数据,故较多用于存储Data,另外,NAND的结构决定了其工作电流较小,数据的写入可以采用批量写入的方式,故其写入速度大约是NOR的1. 2到5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益民;存储器的兼容性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年04期

2 仇德成,王东海;存储器扩展中片选的连接[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云飞;李德水;;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测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存储器[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05期

5 王贤勇;王金亮;许艳丽;;基于软件仿真的存储器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7期

6 莫大康;;全球存储器的风险剖析[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7期

7 马文心;祖丽美;;相变存储器来啦![J];电子与电脑;2010年05期

8 ;前沿[J];河南科技;2011年09期

9 KunichiOhta,Kunio.Yamada,Manzoh,HiroyukiShiraki,AkitomoNakamura,KyozoShimizu,YasuoTaruiVLSI,陈德英;一个迭式高电容存储器[J];电子器件;1980年S1期

10 D.C.Bossen ,M.Y.Hsiao ,俞书良;存储器软错误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法[J];计算机工程;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卫宁;王剑峰;杜婕;周聪莉;郭旗;文林;;抗辐射加固封装国产存储器电子辐照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勇;吴丹;沈森祖;石坚;;基于V93000测试系统的存储器测试方法研究和实现[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飞;罗运虎;周勇军;李金猛;周涛;阚艳;;应用于飞机电路板修理的专用存储器读写装置的研制[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吾勤之;许导进;王晨;刘刚;蔡小五;韩郑生;;SRAM存储器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民;;超深亚微米SRAM和Flash存储器的辐射效应[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东;朱一明:我拿辍学赌明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姜洋;恒忆进军存储器市场[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郭涛;闪存之后,相变存储器再受关注[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4 南京 沈永明;彩电存储器读写器的制作和使用[N];电子报;2005年

5 莫大康;应用推动 存储器重回上升轨道[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记者 王春;上海“相变存储器”研究与国际前沿基本同步[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王俊鸣;64位存储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02年

8 蔡绮芝 DigiTimes;IBM Racetrack Memory将取代闪存[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9 IDG电讯;“牛”气冲天[N];计算机世界;2000年

10 记者 张锦芳;韩国高速芯片每秒可传1万本厚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丹;高效能计算型存储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范雪;一种新型反熔丝存储器的研制及其抗辐射加固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璐;高k栅堆栈电荷陷阱型MONOS存储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刚;嵌入式低压低功耗新型快闪存储器电路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家强;基于正交拉丁码的存储器抗多位翻转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沈菊;相变存储器芯片电路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8年

4 张佶;高密度阻变存储器的设计[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显敞;存储器测试算法研究及应用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宋子凯;大规模存储器的高速并行测试解决方案[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丁川;纳米晶存储器中的高压产生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冬其;相变存储器单元高速擦写测试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程宗憬;阻变存储器特性研究及读写电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宋丹;某多通道采编存储器的研制[D];中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5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05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