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USB3.0接口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9-03 15:59
   自1994年USB(V0.7)串行接口发布以来,由于USB接口具有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 P)、传输速度较快、支持多类型设备连接和无需外设供电等优点,USB接口已成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最常用的标准接口。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快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USB2.0在超高清视频、大量数码照片和大型软件程序等传输或存储已不具优势,2008年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发布了USB3.0。USB3.0支持每秒5Gbps传输速率,能够与USB2.0向上全面兼容,能够为电量需求更大的设备供电(从500m A提高到了900m A左右),全双工数据通信使传输速度更快。由于USB3.0传输速率较USB2.0提升了10倍左右,并且在多方面性能上也具有较高的提升,但对USB3.0测试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保证USB3.0接口性能和质量,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USB3.O接口测试,并如何具体实施USB3.0接口测试,本论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对USB3.0接口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并实现USB3.0接口测试。论文主要工作目的和研究方法如下:1.对USB3.0接口测试课题设计的背景和国内外的技术状态研究,对USB3.0接口总线架构和物理层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本文的USB3.0测试基于物理层的测试,主要进行USB3.0接收测试和发送测试。2.对USB3.0接口的测试关键技术介绍。USB3.0传输速率已达5Gbps,传输的信号已进入微波射频领域范围,USB3.0测试必须基于多种测试关键技术理论来研究。USB3.0测试关键技术涉及到:眼图测试技术、抖动测试技术、加重测试技术和均衡测试技术。3.研究与实现USB3.0接口仪表测试法。为实现USB3.0测试方法的研究,对USB3.0接口的硬件测试平台进行设计开发,以满足USB3.0接口的发送测试和接收测试需要。利用示波器和误码仪等专用测试仪器和测试软件,对USB3.0发送测试和接收测试进行研究与实现。4.研究与实现USB3.0接口ATE测试法。为实现USB3.0测试方法的研究,进行了ATE测试板的设计开发,以满足USB3.0接口的发送测试和接收测试需要。基于爱德万V93000测试仪,自主创建USB3.0测试工程,开发USB3.0测试程序,对USB3.0发送测试和接收测试进行研究与实现。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334.7
【部分图文】:

总线结构


第二章 USB3.0 介绍及测试要求设备终端,超高速通信层完成主机驱动和设备逻辑功能间的信息交换。主机也可作为 USB3.0 超高速信息交换的源或沉,实现作为所需的主机终端,超高速通信层通过总线完成信息交换,拥有与其连接外设的数据活动对安排和管理权。USB3.0 超高速总线是一种基于层次化通信结构,从层次上由下至上分为物理层、链路层、协议层,以及最上层的设备和主机。USB3.0 的总线分层结构使得各层间相对独立,各层负责各自的特定功能,通过由下一层对上一层负责的机制,大幅度降低各层次间的交互,便于各层次的模块化设计[8]。USB3.0 超高速总线结构见图 2-1 所示:

物理层


然后经过数据恢复电路(DRC)恢复信号,恢复后数据由串行转为并行,最后 8b/10b解码,信号传输完成。超高速链接是两个端口间逻辑和物理的连接,连接的两个端口称为链接对,链路层定义了链接对间的端口通信逻辑内容。端口的逻辑部分主要具备三项功能:第一,对终端物理连接状态机的管理,包括物理层初始化和事件管理;第二,链接对信息交换的状态机和缓存管理,实现协议流的控制,数据包的可靠交互,以及链路层的电源管理。第三,作为数据和协议信息的缓存。协议层定义了主机与设备间终端到终端通信规则,超高速协议提供了主机与设备的超高速数据交换,是一种“流水线”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面向主机的协议,由主机决定什么时候发送数据[8]。协议层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包的方式交换,协议层建立于链路层之上,增加了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协议层包包括:链路管理包(LMP)、业务包(TP)、数据包(DP)和时间同步包(ITP)。2.3 USB3.0 物理层

发送器,发送数据,结构图,输入数据


图 2-3 发送器图 2-3 所示,发送器主要对发送数据经过传输,同时巩固信号传输质量。USB3.0数据,输入数据类型为 D 码或 K 码。电路部分,当输入数据为 K 码时直接进进行数据加扰,保证信号的直流平衡。加数据转换为 10 比特并行数据,编码结束到串行转换,转换结束后由发送差分驱成 USB3.0 数据的发送[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帅丹文;;接口测试理论体系介绍[J];程序员;2010年06期

2 张庆;PCI Express接口测试[J];半导体技术;2004年06期

3 吕洪国;;用TP—801单板机实现IEEE—488软接口及其自动测试系统[J];科技通报;1987年03期

4 漆莲芝;周昱瑶;张谊;颜运强;陈泉根;;测控软件数据接口测试与典型缺陷分析[J];测控技术;2017年09期

5 周绍凯;姚砺;;面向网络游戏的自动化接口测试系统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年10期

6 雍其胜;;数字音频设备接口测试中的几个问题[J];音响技术;2009年10期

7 李明春,谢伟良;WCDMA空中接口测试浅析[J];电信网技术;2004年05期

8 吴振宇;顾晓明;李翔;;协议可扩展的软件接口测试工具的研究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12期

9 毕学军;肖庆;郝娜;;CORBA服务器接口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6期

10 王智立,叶萱,孟洛明;网络管理接口测试中测试结果的自动评判[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智立;叶萱;孟洛明;;网络管理接口测试中测试结果的自动评判[A];2003年通信软件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占伟;肖刚;;SNMP网管接口测试技术及其实现[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张川;王君珂;王柏;;基于XML实现软件接口测试平台[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福洪;徐春晖;胡舜峰;;基于Linux的ARM与FPGA数据通信设计与实现[A];信号处理在生仪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空中接口测试是实现整体优化关键[N];中国电子报;2012年

2 胡春民;中国成立首个数字音视频接口测试实验室[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东方智慧证券研究所 周杰;*ST雄震 小盘3G明星[N];证券时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齐兴一;中国3G测试过关吗?[N];通信产业报;2006年

5 刘晶;中国3G测试进入新阶段[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朱少民;测试人员的工作宝典[N];新华书目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郑烨;TD-SCDMA谁先试水[N];网络世界;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晨昊;WEB网页及其POST请求接口性能的统计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邹圣恺;基于SDN的网络化接口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3 罗云;基于TestNG框架的接口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殷梦雄;基于移动客户端的高并发接口架构以及效率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鄢传宗;基于MC-SOC的DSP程序下载接口的设计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唐丽;USB3.0接口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邵明浩;基于NodeJS的接口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7年

8 刘益畅;模型驱动的3G网管接口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刘文勇;通用网管接口测试事务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李财云;支持自动化测试的网管接口测试事务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1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11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