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硬盘驱动器自伺服刻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09-05 07:23
   硬盘驱动器伺服信息提供了硬盘驱动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磁头相对于磁道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主要通过对伺服信息得到,准确的伺服信息可以提高磁头的定位准确度,提升读出信号的信噪比。 传统伺服信息的写入需要在造价和维护成本极高的净房中完成,并需要借助于昂贵的伺服刻写装置。随着硬盘驱动器记录密度的提高,需要升级伺服刻写装置并花费更多的净房使用时间。伺服信息自刻写技术利用硬盘驱动器自身的读写装置和伺服机构实现伺服信息的刻写,从而极大提高硬盘驱动器的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硬盘驱动器生产成本。 硬盘驱动器伺服信息自伺服刻写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各种系统协同工作的复杂过程,伺服信息的刻写中离不开磁盘读写通道的支持。针对现有嵌入式伺服中存在的地址空间占用率较大和采样率不高从而造成伺服带宽受限的问题,提出采用双频伺服编码方式、利用读写通道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通过鉴别数据信息的误码率,获得磁头位置误差,以期增大伺服带宽,从而提高定位精度。针对通道对自伺服刻写过程的影响,提出了自伺服刻写状态机模型,从而清楚描述了自伺服刻写过程的状态迁移,为分析自伺服过程提供了工具。 自伺服刻写技术主要涉及到硬盘驱动器磁头伺服定位系统。对影响磁头伺服定位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及自伺服刻写动态过程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定位的精度和对噪音等外界扰动良好的鲁棒性是自伺服刻写中控制器设计的关键。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硬盘驱动器执行期模型和三种控制方法:超前滞后补偿器、PID控制器和鲁棒控制器。对上述模型和控制算法进行的对比分析及仿真表明H_∞控制器非常适合自伺服刻写过程,它能够在对扰动有较好的抵御能力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精确性。 径向误差传递是硬盘驱动器自伺服刻写的主要问题之一。分析和研究表明:噪音和依赖上一磁道形状来进行定位的刻写机制是径向误差传递的最重要原因。分离式磁头对硬盘驱动器伺服信息自刻写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提出了一种测定磁头偏移磁道能力大小的方法:通过控制磁头飞行过程,并在飞行过程中动态获取读头信号幅度和比特误差率,从而获取磁头磁道偏移能力。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弯曲角的变化能引起磁头偏移磁道能力大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自伺服刻写过程径向误差的变化。因此得到了一种定量地分析弯曲角对自伺服过程的影响的方法。 通过上述测定磁道偏移能力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了弯曲角因素的硬盘驱动器径向误差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两次误差对消,使径向误差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研究发现,自伺服刻写径向误差消除的过程很类似于迭代控制过程,提出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设计自伺服刻写环路的校正信号,并从理论上证明该校正过程能够很好适应无法获取精确致动器模型的情况,证明了迭代过程的收敛性,实验证明径向误差得到较好抑制。 定时误差的传播是自伺服刻写过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在回顾硬盘驱动器读写通道时钟恢复原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定时误差传播的动态过程,分析了造成定时误差传播的各种因素,指出分离式磁头结构会造成时钟的延时,同时读头和写头的不平行会造成定时码型偏转。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时码型传播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能够确保伺服刻写过程磁道的比特一致性,同时又能抵御各种系统和随机误差的影响。 在现有自伺服刻写方法基础上,考虑定时误差和径向误差的传播等主要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伺服刻写办法。该方法描述了自伺服刻写过程的中磁头的运行过程,特别是给出了刻写伺服信息和时钟信息的关键步骤,写入信息的次序等。该方法能够保证写入良好和有效的伺服信息,对硬盘驱动器伺服信息的自刻写研究有一定意义。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TP333.4
【部分图文】:

硬盘驱动器,内部结构


图1.1硬盘驱动器内部结构图盘的操作是基于滑块和转动盘片之间的自压力空气薄膜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然后通过控制滑块的径向位置来盘驱动器诞生到现在的50年时间内,硬盘驱动器内部化,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如存储容量、访问时间等)还年来容量增加了700万倍ll],价格降低了350倍,质上的变化与发展主要是来自于不断缩小的存储介质的磁

对比图,盘片,膜层结构,磁层


图1.2(a)盘片膜层结构和的盘片基质的进步鱿鱿戴膺 膺罗撰袭羲二一绪燕窦窦颧盗燕貌真 真鬓鬓鬓鬓鬓鬓鬓…翌署罗骂龚翌恐吧黔聋笋笠署巴誉誉称称一“翔翔 翔当图1.2(b)传统磁层与加入“仙尘”后的磁层对比图1.2展示了盘片膜层结构和盘片基质的变迁,其中“仙尘”(PixieDust)为IBM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反铁磁性藕合 (AntiFerromagneticallyeo即led,AFC)介质技术。普通磁盘的磁性材料层只有一层,如图1.2(a)中的前两个子图。而使用AFC技术,将磁性材料制成多层结构:除记录层以外,再使用稳定层,并且在记录层和稳定层之间增加一个钉层 (Rutheniumlayer),如图 1.2(b)。钉元素具有反铁磁性,导致相邻磁层的磁性以反方向成对出现

对比图,磁层,盘片


撇撇姗撇撇撇撇撇撇撇 lllllll熊蕴 蕴蕴蕴蕴蕴蕴姗姗姗姗姗姗 姗姗姗撇撇撇圈图1.2(a)盘片膜层结构和的盘片基质的进步鱿鱿戴膺 膺罗撰袭羲二一绪燕窦窦颧盗燕貌真 真鬓鬓鬓鬓鬓鬓鬓…翌署罗骂龚翌恐吧黔聋笋笠署巴誉誉称称一“翔翔 翔当图1.2(b)传统磁层与加入“仙尘”后的磁层对比图1.2展示了盘片膜层结构和盘片基质的变迁,其中“仙尘”(PixieDust)为IBM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反铁磁性藕合 (AntiFerromagneticallyeo即led,AFC)介质技术。普通磁盘的磁性材料层只有一层,如图1.2(a)中的前两个子图。而使用AFC技术,将磁性材料制成多层结构:除记录层以外,再使用稳定层,并且在记录层和稳定层之间增加一个钉层 (Rutheniumlayer),如图 1.2(b)。钉元素具有反铁磁性,导致相邻磁层的磁性以反方向成对出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军亮;;我的硬盘我做主[J];办公自动化;2009年21期

2 黄岗;长城GW-0520DH微机硬盘驱动器控制卡维修一例[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1年02期

3 ;硬盘制造业的巨人——唯一连续三年赢利的Seagate公司[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5年02期

4 ;EIDE硬盘驱动器的升级[J];微电脑世界;1998年01期

5 高国栋;;Adaptec SCSI Card29160[J];电子测试;2000年08期

6 ;希捷捷豹硬盘驱动器使SUN StorEdge T3企业级阵列大放异彩[J];实用无线电;2001年01期

7 李海东;;硬盘:在稳中前行[J];中国电子商情;2001年14期

8 李明顺;;IBM转身弃盘[J];每周电脑报;2002年19期

9 林大超,施惠基,曾德斌,白春华,张奇;硬盘驱动器冲击激励的头盘碰撞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4年02期

10 ;Silicon Image推出第二代SteelVine处理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萍;希捷,APT和VITESSE发布第一台串联ATA硬盘驱动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2 ;业界首块15000转驱动器诞生[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王立凤;硬盘驱动架巨头落户塘厦[N];东莞日报;2010年

4 中国建设银行三峡分行 李亮元;RAID系统可靠性分析[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广彬;硬盘在旋转中升腾[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微电脑世界》评测实验室;世纪飞旋[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田双;确保福群科技集团年内动工[N];东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邹大斌;LSI推出两款6Gb/s JBOD设备[N];计算机世界;2010年

9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吴限 丑毅;无“心”硬盘却有新[N];计算机世界;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广彬;一个名字的传奇[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小刚;硬盘驱动器自伺服刻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洪来;高速硬盘微小型滑动轴承—主轴系统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硬盘驱动器磁头/盘界面抗冲击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廖杏黄;硬盘驱动器可重复性偏摆估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彭刚;基于补偿的时钟磁道闭环写入与伺服校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恺;微硬盘伺服信息读取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周鸣昊;磁记录中的PRML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芳芬;微观尺度下的硬盘驱动器浮动块/磁盘接触碰撞过程的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欧阳有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硬盘磁头组件生产管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承红;磁悬浮硬盘功率放大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郭智广;硬盘磁头悬架窝点的微动磨损动力学及三体磨损状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钟磊;磁存储设备的振动冲击电磁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1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1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