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RAM缓存优化策略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STT-RAM缓存优化策略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旋转移力矩磁性存储器 高速缓存 数据迁移 写能耗
【摘要】:Cache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处理处理器和内存读写速度差异的一个有效的功能部件,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SRAM作为Cache的技术受到了存储单元面积、静态功耗等因素的限制。STT-RAM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的存储材料,它有着低功耗、快速的读速度、高密度、多级单元能力等特点。在当今高性能计算的时代,处理器的快速计算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存储器的性能就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主要瓶颈。而STT-RAM自从出现以来,一直被当作最有希望替代SRAM作Cache的存储器材料。但是由于STT-RAM本身的写速度比较慢,写能耗也比较高,所以现在对STT-RA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STT-RAM Cache的写延迟,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降低STT-RAM的写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存储系统的能耗。 本文根据STT-RAM的特性,首先分析了STT-RAM的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什么参数以及怎样的参数的STT-RAM才能适合做LI Cache。然后,选择了合适的数据保存时间。通过实验,在设定的STT-RAM数据保存时间内,对L1Cache上数据块访存数据做分段统计,我们发现,在数据保存时间内的大部分数据块的刷新是徒劳的。本文针对这个研究点,提出了基于计数器监控的避免刷新的策略,分析了NRS策略的可行性并详细的设计了计数器的整个监控流程、数据处理流程以及每种出现情形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对写次数的降低以及能耗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系统性能有1.5%的提升。 针对STT-RAM不同的数据保存时间的特性以及不同数据保存时间导致的写能耗的差异性,本文采用了混合不同特性的STT-RAM作为L2Cache,将STT-RAM L2Cache分成写延迟不同的两个部分,对每个储存部分的数据进行动态的监测和管理。根据提出的STT-RAM L2Cache的架构,提出了相应的数据迁移管理策略,总的目的就是努力使读写特性不同的数据分块存储,从而降低L2Cache上的数据的写次数,降低写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架构的STT-RAM L2Cache上的数据迁移策略的设计和采用SRAM L2Cache相比性能下降了2%。但是,和采用纯STT-RAM的L2Cache相比,性能提升了6%。同时,本文的策略和文中实验的基准策略相比,写能耗有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NRS策略和OFMS策略对STT-RAM Cache进行写操作和写能耗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优化策略能有效降低STT-RAM Cache的写能耗。
【关键词】:自旋转移力矩磁性存储器 高速缓存 数据迁移 写能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背景11-13
- 1.2 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动机14-16
- 1.4 主要工作16
- 1.5 结构组织16-18
- 1.6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STT-RAM缓存技术及相关工作19-26
- 2.1 NVM以及STT-RAM技术介绍19-21
- 2.2 STT-RAM相关研究工作21-24
- 2.3 当前STT-RAM研究存在的问题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STT-RAM L1 CACHE的优化策略的设计26-35
- 3.1 STT-RAML1 CACHE的性能优化分析26-28
- 3.2 前期实验设想与实验验证28-30
- 3.3 基于计数器监控的STT-RAM L1 CACHE无刷新策略设计——NRS30-32
- 3.3.1 开销分析30-31
- 3.3.2 数据块的监控31-32
- 3.4 DEAD数据块处理(DDP)32-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STT-RAM L2 CACHE的设计与优化35-46
- 4.1 STT-RAM相比SRAM做第二级缓存的优劣分析35-37
- 4.2 STT-RAM L2 CACHE储存器结构设计37-41
- 4.3 STT-RAM L2 CACHE上的数据迁移策略OFMS(ONE-FIFTEEN MIGRATION STRATEGY)41-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46-55
- 5.1 实验平台和设置46-47
- 5.2 试验结果的分析47-54
- 5.2.1 NRS策略的性能及能耗分析48-51
- 5.2.2 OFMS策略的性能以及能耗分析51-54
- 5.3 本章小结54-5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6.1 总结55
- 6.2 未来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庆伟;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ache的结构及性能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洁儿;;想一步海阔天空——Cache设置与超频[J];电脑自做;2001年09期
3 林柏双;Cache性能和优化的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2年06期
4 舒辉,康绯;循环Cache命中率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1期
5 ;台式机CPU:AMD ATHIONXP 3000+ L2Cache 的威力[J];新电脑;2003年03期
6 史文崇,屈艳华;利用Cache技术加快网络响应速度[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冯建文,章复嘉;Cache实验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01期
8 刘方爱;程序的cache使用效率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5期
9 张震,饶光,唐戎;Web Cache技术及其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J];电信建设;2004年02期
10 孙元超,邵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客户机端Cache管理[J];计算机工程;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所光;杨学军;;双核处理器性能最优的共享Cache划分[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石文强;倪晓强;金作霖;张民选;;Cache动态插入策略模型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3 汪腾;杨少军;;一种高效的指令Cache的结构[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4 ;Application of cache in Data Acces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凡;李建中;何震瀛;;XML数据Cache策略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Research on WEB Cache Prediction Recommend Mechanism Based on Usage Pattern[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宋杰;栾影;王广奇;于戈;王大玲;;OR-Cache:一种有效的对象-关系映射模型[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8 张承义;郭维;周宏伟;;Cache漏流功耗的自适应优化:动态容量调整[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9 郑涵;吴英;丁晓东;乐嘉锦;;基于Web的个性化智能Cache库[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10 周旋;冯玉才;李碧波;孙小薇;;多服务器DBMS的Cache管理[A];数据库研究与进展95——第十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 李超;什么是Cache[N];电脑报;2001年
2 徐春梅;国际品牌进入中国:适应是关键[N];中国经营报;2006年
3 刘昌勇;小缓存里的大学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超频者;K7-650(0015)最新实超报告[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阿萌小辞典[N];电脑报;2004年
6 山东 黄家贞;富有个性的离线浏览器——CacheX[N];电脑报;2001年
7 中国计算机报测试实验室 王炳晨;Duron抵京,,Thunderbird争宏[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8 广东 李锋;妙用 Cache 优化 Windows 2000[N];电脑报;2001年
9 岩公;电信网加速不难[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北京共创开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孝峰;共创NC的设计与实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伟;微处理器中Cache漏流功耗的体系结构级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田新华;面向性能优化的压缩cache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陈黎明;嵌入式微处理器中动态可配置Cache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付雄;利用程序分析和优化提高Cache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贾小敏;多核处理器片上Cache访问行为分析与优化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唐轶轩;面向多线程应用的Cache优化策略及并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项晓燕;体系结构级Cache功耗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所光;面向科学计算应用的多核处理器Cache划分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彭蔓蔓;体系结构级低能耗Cache和动态电压缩放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晏沛湘;片上多核处理器二级Cache结构及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彬;基于路暂停方法的高性能低功耗Cache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李冬妮;嵌入式系统中低功耗Cache的重构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冯颖;可重构Cache体系结构和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黎;嵌入式系统中低功耗可重构Cache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陈淑玉;低功耗高速片上缓冲存储器(Cache)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6 曹飞;高性能DSP一级数据Cache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晓丽;基于目录协议的Cache结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姜难难;嵌入式处理器中Cache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文佳;多核处理器Cache一致性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薛燕;Cache预测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5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96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