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四自由度压电微夹钳的结构设计及尺寸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18-01-08 00:10

  本文关键词:四自由度压电微夹钳的结构设计及尺寸参数优化 出处:《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压电微夹钳 四自由度 结构设计 特性分析 性能测试


【摘要】:为提高微夹钳操作微对象时的灵活性,探索四自由度压电微夹钳的实现问题,将制成相应形状并分割驱动电极的两片压电陶瓷晶片进行粘结,制作出微夹钳,并将两组空间垂直交叉的横向逆压电效应作用于钳指上,使单个钳指产生夹持方向和垂直于夹持方向的微位移,从而使整个微夹钳(两个钳指)具有4个自由度.在综合考虑微夹钳输出位移、固有频率、制作工艺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钳指长度、宽度、厚度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后微夹钳的输出位移和振型进行了分析.对微夹钳的输出位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60 V的最高驱动电压作用下,左、右两钳指沿夹持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5.6μm、24.3μm,沿垂直于夹持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32.1μm、30.9μm;两钳指的输出位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micro micro gripper object flexibility, discuss four DOF piezoelectric micro gripper, made the corresponding shape and segmentation of the driving electrode two piezoelectric ceramic wafer bonding, produce microgripper, and two sets of vertical cross transverse i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 on finger clamp so, a single clamp to produce clamping direction and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amp to micro displacement, so that the micro gripper (two finger clamp) has 4 degrees of freedom. In considering the micro gripper output displacement, natural frequency,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refers to the length of forceps the width, thickness is optimized, the optimized micro gripper output displacement and vibration are analyzed.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of the microgripper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aximum driving voltage of 60 V, left, right two clamp refers to maximum displacement along the clamping direction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amping direction is 32.1 mu m and 30.9 m respectively.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of two finger is good repeatability,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amping direction is 32.1 mu m and 30.9 m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首信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271) 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计划资助项目(pd2013091)
【分类号】:TH122
【正文快照】: 微夹钳作为微装配和微操作系统中的关键执行器,对于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电机等装配成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装配任务,以及生物工程中对细胞的捕捉、搬运、释放等微操作任务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1].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微夹钳主要分为形状记忆合金(SMA)式、静电式、电热式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家杰;沈少伯;;如何写结构设计总说明[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2 刘静茹;对房屋户型结构设计更新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4期

3 陈琪;董海芳;;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科技信息;2006年S1期

4 赖东林;;对某综合楼结构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7年04期

5 梁兴泉;;结构设计的体会[J];山西建筑;2009年27期

6 梅丽娜;;浅谈结构设计的几项基本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7 迅;;结构形式与空间形态[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0年13期

8 伍甘棠;结构设计的若干概念[J];建筑结构;2000年10期

9 宋领法,张路辉;濮阳建海工贸大厦的结构设计[J];煤矿设计;2000年11期

10 金玫;结构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J];城建档案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乔;杨翊;;结构设计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林少培;沈为平;;结构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丁北斗;耿欧;孙冬明;李勇雷;;扬州宝胜集团大门结构设计[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范锦芳;;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研究[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桂元;马亚丹;;造价从业者应该注意的结构设计术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6 林少培;沈为平;;结构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9年

7 李同范;杨树伦;徐金声;;大钟寺农贸市场批发大厅结构设计[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果;殷忠生;;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结构设计[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李美东;边凯;;天津药业综合楼结构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10 周健;项玉珍;陆凤藻;花更生;;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俊;结构设计:避开误区方能创造理想空间[N];建筑时报;2007年

2 柯梅丽 张美薇 刘联伟 陈之泉 王离;以执著精神描绘建筑人生[N];广东建设报;2008年

3 龚进;中美结构设计的差异[N];建筑时报;2011年

4 陈辉;在结构方案中探索学科进步[N];建筑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关;SK大厦的省钱经[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梦妤;成功预警+结构设计:把地震伤害关进笼子[N];中华建筑报;2013年

7 沈祖炎 王烨华 李元齐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沈祖炎);结构创新与优秀设计(四)[N];中国建设报;2013年

8 韩庆文 王继川;科技先锋为创新而求索[N];广东建设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蜜 尤成勇 报道组 陈晖;空间结构设计堪比“水立方”[N];温州日报;2011年

10 甘立平;家具的艺术美[N];中国物资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建如;空间可动结构设计与控制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玉石;结构设计的虚拟原型技术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

本文编号:139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9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