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温差预应力自增强压力容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压温差预应力自增强压力容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受外压的圆筒形压力容器,研究了以温差应力为预应力的压力容器自增强方法,并探讨了其设计条件。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同田中心学校;江西警察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温差应力 外压 压力容器 自增强 圆筒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科研项目;编号12A087
【分类号】:TH49
【正文快照】: 0前言在厚壁圆筒中引入预应力以抵消部分操作应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增强方法。目前引入预应力的方法大多数是机械方法,如直接静液压法、机械挤压法、爆炸胀压法和固体自增强法[1-2],对于自增强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限于机械方法[3-6]。当内、外壁存在温度差时,厚壁圆筒器壁中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涛,胡平;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自增强工艺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4期
2 邓夕胜;陶春达;;自增强超高压弯管最佳超应变研究[J];石油机械;2009年08期
3 朱瑞林;朱国林;;外压自增强圆筒的设计计算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5期
4 钟汉通,梁棣华,许忠斌;超高压缸体自增强处理试验研究[J];压力容器;1994年05期
5 朱国林;朱瑞林;;以平均半径为塑性区半径时自增强问题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章宏令;;基于应变硬化模型的复合自增强圆筒的应力分析[J];压力容器;2010年11期
7 黎廷新;郭冰凉;;自增强与非自增强带裂纹厚壁容器的疲劳寿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8 王惠民,益小苏;自增强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9 苏红军,任亚东,朱瑞东,刘向忠;自增强技术软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10 陶春达,战人端;泵阀箱材质自增强与疲劳强度研究[J];机械强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芳;张云肖;王俊宝;;超高压反应管自增强计算分析软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开方明;郑津洋;刘鹏飞;陈瑞;李磊;;70 MPa车用轻质高压储氢容器自增强理论建模[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开方明;郑津洋;刘鹏飞;陈瑞;李磊;;70 MPa车用轻质高压储氢容器自增强理论建模[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宁;超高压泵头体自增强后的残余应力与疲劳寿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于贤;超高压容器中的自增强理论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3 董维煜;布管扩胀法成型双向自增强塑料管材的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伟;基于疲劳分析的高压缸体自增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廖建敏;自增强处理对厚壁筒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3 朱玲;热预应力内压厚壁圆筒自增强技术研究与仿真[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鞠琦;超高压管式反应器自增强虚拟制造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杨凤玲;自增强技术提高大尺度孔疲劳性能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章宏令;超高压厚壁容器中的自增强机理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丽娟;超高压容器损伤自增强的应力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贾晶晶;超高压容器自增强损伤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9 李赵春;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增强超高压测控系统整体方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熊乙锟;自增强技术对组合式挤压筒服役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外压温差预应力自增强压力容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40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