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
本文关键词: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
【摘要】:利用三系法生产大豆杂交种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产量。为挖掘大豆三系育性恢复基因,利用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CMS1A与恢复系AHH-8构建F2育性分离群体,开展不育系育性遗传分析及育性恢复基因初定位研究。结果表明,F1群体花粉镜检为半不育,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F2群体花粉镜检可育株与半不育株的分离比为1∶1,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无不育株,从而推测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单基因配子体不育。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位于D1a连锁群上的2个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Satt184和Satt267,遗传距离分别为17.3,10.2 c M。因此,将恢复基因定位于D1a连锁群上,可为下一步精确定位恢复基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SSR标记
【基金】: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011AA10A105)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4021029-1)
【分类号】:S565.1
【正文快照】: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水稻、玉米、高粱、油菜等作物中已被广泛应用。随着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技术的完成,利用大豆三系生产杂交种已步入应用阶段[2-4]。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和基因定位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捷成;游年顺;;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J];福建稻麦科技;1988年02期
2 雷捷成,游年顺;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J];杂交水稻;1989年03期
3 滕利生,申宗坦;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J];作物学报;1996年02期
4 王玉平,李仕贵,曹罡,马玉清;D型杂交稻恢复系主效恢复基因的剖分与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05期
5 李广贤;姚方印;庄杰云;侯恒军;姜明松;;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06年03期
6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微效恢复基因非数量性状的一个实例[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03期
7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舒庆尧;;“三系”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研究[J];作物研究;2010年01期
8 章旺根,申宗坦;水稻品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析[J];作物学报;1987年02期
9 董彦君,石守,董文其;水稻胞质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1995年02期
10 徐才国,唐为江,邢永忠;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 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尤春源;聂新辉;吕军;雷江荣;冯国礼;;三套不同来源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耀光;刘振兰;陈乐天;吴豪;郭晶心;徐虹;张群宇;;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离与分子机理[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杨雪;朱英国团队揭开水稻恢复基因之谜[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学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2 文建成;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回复株的遗传分析[D];云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侯思宇;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GhPG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郑瑞丰;水稻广谱广亲恢种质R228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光华;水稻杂种优势及其相关特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4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4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