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基因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大黄鱼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饥饿 复投喂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研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ntestines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在鱼类脂代谢中的作用,该研究克隆并获得了1 362 bp大黄鱼I-FABPb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I-FABPb基因在肌肉、肝、肠、胃、性腺、鳃、脑和心脏等8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了饥饿和复投喂对大黄鱼I-FABPb基因在肠、肌肉和肝中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FABPb基因在8个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肠中表达量最高。饥饿对大黄鱼肠、肌肉和肝中I-FABPb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均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肠中变化最显著;长期饥饿后复投喂,I-FABPb基因在肠、肌肉和肝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饥饿0 d的水平(P0.05)。结果表明,饥饿及复投喂明显影响大黄鱼的脂肪代谢,I-FABPb在肠道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关键词】: 大黄鱼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饥饿 复投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17239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LY15C190005) 宁波市科技局项目(批准号:2015C110005)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S917.4
【正文快照】: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属于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低分子量的胞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内,主要参与脂肪酸的运输,可将脂肪酸从细胞膜运送到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的位点,因此,在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FABPs分子量为14~16 k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妍;张永宏;李毅;肖书奇;赵中利;张嘉保;赵志辉;;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1期
2 王启贵,李宁,邓学梅,顾志良,刘兆良,李辉,陈志强,连正兴,吴常信;鸡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分析[J];遗传学报;2002年02期
3 王启贵;张庆秋;王丽辉;;鸡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23期
4 陈志辉;徐良梅;单安山;;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基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邹增丁;陈立祥;苏建明;;脂肪酸结合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7年11期
6 颜士禄;张铁鹰;刘强;;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J];饲料工业;2008年17期
7 单体中;汪以真;;畜禽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6年19期
8 蒋金津;陈立祥;邹增丁;;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2期
9 徐海霞;房兴堂;陈宏;张海军;严林俊;;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主要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8年01期
10 陈立祥;邹增丁;苏建明;章怀云;肖调义;;草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晓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谢培怡;李亚平;陈佩儿;张坤仪;任能博;;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床旁快速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3 刘玲玲;;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林高贵;曾云祥;赵春;孟凡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董金瑜;刘红;彭家和;张艳;王永超;李良鹏;王强;何超;江渝;;法尼酯X受体下调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潘莉雅;王新颖;黎介寿;;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周密;包玉倩;陆志刚;李华婷;王晔;高美芳;魏盟;贾伟平;;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邓荣春;陈会;孙敬;;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邹汉军;沈建华;蒋华良;;脂肪酸结合蛋白如何结合解离脂肪酸?一个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雅敏;门贺伟;杨龙;;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诊断[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祥志;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肖扬;脂肪酸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4 金昕晔;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疫苗预防高脂喂养小鼠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鸣;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介导脂肪酸通过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引起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凋亡[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岩岩;慢性心力衰竭儿童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ST2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3 陈熙;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D];南华大学;2015年
4 李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宋巍;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亲脂性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郑伟;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心肌梗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元凤;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8年
9 黄岚;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青少年肥胖症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郑静;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8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4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