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氟抗性基因crc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氟抗性基因crc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抗氟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摘要】: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c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一种重要的浸矿微生物,许多矿石中的萤石在酸性浸出环境下溶出较高浓度的氟离子,严重影响A.ferrooxidans菌的正常代谢及繁殖,从而抑制其在浸矿过程中的效率。因此,高抗氟的优良菌株可以有效提高矿石的浸出效率,对其抗氟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利于人们对优良菌株进行分子改良,选育出高抗氟的优良菌株。根据已报道的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基因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大多数A.ferrooxidans中也含有细菌中普遍存在的氟抗性相关基因crc B基因,已有的研究证明在部分细菌中crc B基因编码氟离子转运蛋白并和细菌的抗氟特性直接相关,但A.ferrooxidans菌中的crc B基因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我们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不同的A.ferrooxidans菌株,一株抗氟,一株不抗氟,分别测定它们的抗氟能力,结果显示不抗氟菌在氟离子浓度为20mg/L的培养基中生长速率大幅弱于抗氟菌,不抗氟菌在氟离子浓度为60mg/L的培养基中完全不能生长,而抗氟菌仍能生长,但生长速率有所降低,氟抗性较差的暂定名为A.ferrooxidans BKF,具有较强的氟离子抗性的暂定名为A.ferrooxidans KF。根据A.ferrooxidans ATCC 23270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分别克隆上述两种菌株的crc B基因。通过PCR克隆获得A.ferrooxidans KF和A.ferrooxidans BKF菌中的crc B基因的全长序列。进一步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建模,获得了Crc B的理化性质及三维结构模型,结果显示A.ferrooxidans KF及A.ferrooxidans BKF菌中的Crc B蛋白之间存在三个氨基酸的差异,且其中第43、44位氨基酸的差异导致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氨基酸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其Crc B的抗氟相关功能。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分析A.ferrooxidans KF在氟胁迫下crc B基因的转录水平上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无氟条件下,A.ferrooxidans KF的crc B基因在含氟条件下(氟离子浓度20mg/L)转录水平上调18倍,初步证明了crc B基因与A.ferrooxidans抗氟过程密切相关。由于A.ferrooxidans菌中的crc B基因所编码的是一种逆向转运蛋白,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 ET30a-crc B,转化表达宿主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选取经测序验证正确后的重组菌在氟条件下诱导表达,以含空载质粒的大肠杆菌为对照,每组设三个平行,间隔两小时测OD值,结果显示含重组质粒p ET30a-crc B的重组菌在含氟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说明单基因crc B能起一定的抗氟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抗氟菌株和不抗氟菌株的Crc B的氨基酸序列差异,通过模拟三维结构初步分析了突变点的差异。在转录水平上分析了抗氟菌株在氟离子下crc B基因的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异源表达,分析了crc 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氟能力。后期将对两种菌株进行重测序及转录组分析,通过分析氟相关抗性基因的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系统研究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抗氟的分子机理。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抗氟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微生物冶金现状及发展10-13
- 1.1.1 微生物冶金简介10-11
- 1.1.2 微生物冶金应用现状11-12
- 1.1.3 几种常见的浸矿微生物12-13
- 1.2 细菌抗氟研究进展13-17
- 1.2.1 氟离子细菌毒害的作用13-14
- 1.2.2 氟离子杀菌或抑菌的机制14
- 1.2.3 细菌抗氟机制14-17
- 1.2.4 细菌抗氟研究现状17
-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17-18
- 1.3.1cDNA序列的分析17-18
- 1.3.2 蛋白质预测18
- 1.4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简介18-20
- 1.4.1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原理介绍18-20
- 1.4.2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反应条件优化方法20
- 1.5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研究现状20-21
- 1.5.1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应用21
- 1.5.2 A.ferrooxidans亚铁氧化系统21
- 1.5.3 A.ferrooxidans硫氧化系统21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23
- 1.7 实验流程图23-24
- 第二章 两株A.ferrooxidans对氟离子耐受能力的鉴别24-26
- 2.1 引言24
-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24-25
- 2.2.1 实验菌株与培养基24
- 2.2.2 EDTA滴定法测定培养液中的Fe~(2+)的含量方法24-25
- 2.3 实验方法25
- 2.4 实验结果及结论25-26
- 第三章 氟抗性相关基因crcB的测序、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26-48
- 3.1 引言26
- 3.2 实验材料26-27
- 3.2.1 菌种与质粒26
- 3.2.2 主要试剂26
- 3.2.3 主要仪器26
- 3.2.4 培养基26-27
- 3.3 实验方法27-31
- 3.3.1 A.ferrooxidans菌基因组提取27
- 3.3.2 crcB基因测序27-30
- 3.3.3 crcB基因的克隆30
- 3.3.4 crcB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30-31
- 3.4 结果分析31-46
- 3.4.1 crcB基因的克隆31
- 3.4.2 crcB基因测序结果对比分析31-35
- 3.4.3 crcB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35-46
- 3.5 讨论46-48
- 第四章 不同氟条件下A.ferrooxidans KF的crcB基因差异表达48-60
- 4.1 引言48
- 4.2 实验材料48
- 4.2.1 实验菌株及试剂48
- 4.2.2 实验仪器48
- 4.2.3 培养基及缓冲液48
- 4.3 实验方法48-53
- 4.3.1 原菌株总RNA提取48-49
- 4.3.2 总RNA反转录成cDNA49
- 4.3.3 两个样本crcB基因表达量差异测定49-53
- 4.3.4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数据处理53
- 4.4 结果分析53-59
- 4.4.1 RNA验证53-54
- 4.4.2 确定反应退火温度54-55
- 4.4.3 目的基因及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55-59
- 4.4.4 氟离子刺激下A.ferrooxidans KF的crcB基因的差异性表达59
- 4.5 讨论59-60
- 第五章 crc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60-66
- 5.1 引言60
- 5.2 实验菌种、试剂及仪器60
- 5.2.1 实验菌种60
- 5.2.2 实验试剂60
- 5.2.3 实验仪器60
- 5.2.4 培养基及缓冲液60
- 5.3 实验方法60-63
- 5.3.1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0a-crcB及导入表达宿主E.coli BL21DE360-63
- 5.3.2 重组菌抗氟能力检测63
- 5.4 结果分析63-65
- 5.4.1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rcB63-65
- 5.4.2 重组菌(BL21DE3)抗氟能力检测65
- 5.5 讨论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先锋,郭爱莲,朱宏莉,张志杰;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袁欣,袁楚雄,钟康年,魏以和;非金属矿物的微生物加工技术研究(Ⅰ)──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3期
3 秦煜民,张锦瑞;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J];黄金;2001年03期
4 田克立,林建群,张长铠,颜望明;氧化亚铁硫杆菌铁氧化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1期
5 邸进申,赵新巧,耿冰;氧化亚铁硫杆菌分离复壮及固定化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6 姚静;徐文静;李红玉;;氧化亚铁硫杆菌驯化菌株的铜离子运输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12期
7 郑宇,邸进申,刘艳华,李英杰,胡滨;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沉淀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2期
8 蒋磊;周怀阳;彭晓彤;;广东云浮硫铁矿山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生长规律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艳锦;郑正;周培国;钟云;彭晓成;;不同培养基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及沉淀研究[J];生物技术;2006年04期
10 张再利;沈镭;贾晓珊;;有机碳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东平;吴清杭;周伶俐;;氧化亚铁硫杆菌发酵的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娟;;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九仗沟金矿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3 张哲;党志;易筱筠;;缓释抑菌剂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抑制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元虎;赵素合;王雅琴;;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废轮胎胎面胶粉的脱硫再生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徐绍霞;向海;陈宁;;海藻酸钙包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6 吴学玲;张真真;刘莉莉;邓凡凡;;重金属离子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活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朱艳彬;时启立;杨钱华;夏露;柳建设;;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熊慧欣;郭荣;;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四方纤铁矿的生物矿化形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姚英杰;张永奎;宋航;卢涛;;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磷矿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高顺枝;罗兴章;聂耳;赵国华;郑正;陈广银;冯景伟;;氧化亚铁硫杆菌浸铜研究及其胞外多聚物在浸铜中的作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钱林;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铁硫簇生物合成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2 刘玮;具有高的亚铁氧化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工程菌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3 南文滨;氧化亚铁硫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燕飞;源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的特征、结构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贺治国;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多样性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王玉建;固定化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化学两级反应器系统处理硫化氢[D];兰州大学;2010年
7 冷非凡;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对无机砷化合物抗性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成桂;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适应与活化元素硫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家彬;高效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筛选及脱除SO_2工艺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2 邓蓉;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混合菌的浸钒特性及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余志波;嗜酸铁/硫氧化菌在生物浸铀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鹏华;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氟抗性基因crc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谢明;9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分子多样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张赫;氧化亚铁硫杆菌脱除二氧化硫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姚英杰;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难处理金矿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何凯宇;中国矿区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筛选及金属和有机物抗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庆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胞壁相关蛋白表达图谱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冯光志;高活性高抗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选育及其在铜矿浸出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2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6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