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冰草居群45S rDNA基因位点FISH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05:27

  本文关键词:冰草居群45S rDNA基因位点FISH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冰草 45SrDNA FISH 遗传多样性


【摘要】: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冰草属(Agropyron J.Gaertner)的模式种,多年生,异花授粉植物,仅含P基因组,染色体倍性有二倍体(2n=2x=14)、四倍体(2n=4x=28)、六倍体(2n=6x=42)。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寒带地区,是冰草属中分布范围最广、应用最多的一个物种。冰草是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含有优异基因,如抗旱、抗寒、耐盐碱、抗病虫,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冰草也是重要的牧草,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既可放牧也可刈割。目前,对冰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冰草居群间和冰草不同染色体倍性间的亲缘关系、同源多倍体的形成过程等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来自东亚、中亚、青藏高原3个居群中包含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的28份冰草45S rDNA位点进行分析,了解45S rDNA位点在冰草中的变异,探讨不同居群生境对冰草45S rDNA位点多态性的影响,冰草多倍化进程中45S rDNA位点的变化,为探究冰草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45S rDNA位点数目在中亚居群冰草中为6-12个,在东亚居群冰草变异为12-14个,在青藏高原居群变异较大(8-18个)。45S rDNA位点多分布于染色体短臂端部,中亚居群冰草的45S rDNA位点几乎全分布在短臂端部(除PI598628中两个位点同时分布在短臂和长臂的端部),东亚和青藏高原居群冰草的45S rDNA位点分布较为多样,在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和节间近侧区,长臂端部、节间近端区和节间近侧区5个区域有分布,表明不同地理分布的冰草45SrDNA位点存在多态性。2、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冰草45S rDNA位点数分别为6-8个、8-17个和18个,位点数目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除编号为PI598628的二倍体冰草在长臂端部有一个45S rDNA位点,其余二倍体和六倍体冰草的位点均分布在染色体短臂端部,四倍体冰草的45S rDNA位点在短臂端部、节间近侧区和长臂端部、节间近端区、节间近侧区五个区域均有分布。表明不同倍性冰草之间的45S rDNA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具有多态性,尤其是四倍体冰草的位点变异最大,这可能与它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有关。3、核型分析显示绝大多数二倍体冰草核型类型为1A,四倍体和六倍体冰草核型类型为2A。45S rDNA位点在冰草染色体上有9种分布类型,以分布在染色体短臂端部(a类型)为主。中亚居群冰草45S rDNA位点分布类型几乎为a类型,东亚和青藏高原居群冰草45S rDNA位点分布类型多样,特别是青藏高原居群冰草的分布类型最为丰富。推测中亚居群较为原始,可能为冰草的起源中心。4、中亚居群中来自俄罗斯奥伦堡州的二倍体冰草(PI547279)和哈沙克斯坦却耳卡尔的二倍体冰草(PI598645)的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类型一样,核型类型都为1A,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三个来自青海省同德县编号为ZY12185(4x)、ZY12173(4x)和ZY12179(6x)冰草的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类型一样,核型类型均为2A型,表明三者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冰草 45SrDNA FISH 遗传多样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4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23
  • 1.1 冰草简介10-11
  • 1.2 冰草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形态学和形态解剖学研究11-12
  • 1.2.2 细胞遗传学研究12-13
  • 1.2.3 分子生物学研究13-14
  • 1.3 FISH技术14-16
  • 1.4 45S rDNA重复序列研究16-20
  • 1.4.1 45S rDNA的结构和功能16-17
  • 1.4.2 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多态性17-19
  • 1.4.3 45S rDNA的进化机制19-20
  • 1.5 45S rDNA-FISH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20-22
  • 1.5.1 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20-21
  • 1.5.2 多倍体进化及起源研究21-22
  • 1.5.3 染色体识别22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2. 材料和方法23-28
  • 2.1 实验材料23-24
  • 2.2 实验方法24-28
  • 2.2.1 靶染色体制备24-26
  • 2.2.2 探针的制备26
  • 2.2.3 杂交26-27
  • 2.2.4 洗脱27
  • 2.2.5 镜检摄像27
  • 2.2.6 图片处理与结果分析27-28
  • 3. 结果与分析28-43
  • 3.1 冰草45S rDNA信号位点分析28-35
  • 3.1.1 冰草45S rDNA位点数分析28-32
  • 3.1.2 冰草45S rDNA位点分布区域分析32-33
  • 3.1.3 冰草45S rDNA位点信号强弱分析33-35
  • 3.2 基于45S rDNA-FISH的冰草核型分析35-43
  • 4. 讨论43-47
  • 4.1 环境对冰草45S rDNA位点的多态性的影响43-44
  • 4.2 多倍化对冰草45S rDNA的影响44-45
  • 4.3 冰草45S rDNA-FISH的核型多态性分析45-46
  • 4.4 冰草种内亲缘关系分析46-47
  • 5.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5
  • 致谢55-57
  • 附图57-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贾纳提;刘梦;马海燕;巴克儿·图尔荪巴克;;冰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J];草食家畜;2012年02期

2 云锦凤,米福贵;冰草属分类学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国草地;1989年02期

3 云锦凤,米福贵;冰草的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生物学[J];中国草地;1989年04期

4 王建华,郑炯,唐玉芬,张银国,尚新刚,何其宏,苏胜强,赵清;高冰草在低山干旱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J];石河子科技;1994年01期

5 赵清,刘辉,姜春;高冰草[J];中国草地;1998年04期

6 武保国;冰草[J];农村养殖技术;2003年12期

7 杨霞,常根柱,孙吉雄;美国高冰草兰州引种栽培试验[J];草原与草坪;2004年03期

8 赵萌莉;云锦凤;珊丹;韩冰;桂满全;;不同放牧压力下冰草种群可塑性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1期

9 殷国梅;刘永志;阿拉塔;哈斯;;“蒙农杂种”冰草的生物学特性初探[J];内蒙古草业;2006年01期

10 霍秀文;云锦凤;米福贵;魏建华;张辉;;共转化法获得蒙农杂种冰草转基因植株[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霞;常根柱;孙吉雄;;美国高冰草兰州引种栽培试验[A];草原与草坪研究论坛文集[C];2004年

2 杨冉;李俊芳;李立会;张相岐;;不同倍性冰草中HMW-GS的克隆与鉴定[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李小雷;于卓;马艳红;周亚星;李晓宇;李长青;刘宇杰;;几种披碱草种间杂种F1遗传特性及冰草分子图谱构建[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张丽 整理;冰草的种植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2 潘全山;冰草[N];农民日报;2001年

3 ;导入冰草基因:小麦不得白粉病[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明;冰草属P基因组特异序列分离及其在小麦—冰草衍生后代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宋利强;普通小麦—冰草6P染色体缺失系和易位系创制与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3 金晓明;米氏冰草繁殖生态学特征及种群竞争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景欣;内蒙古冰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桂花;转基因冰草植株检测、抗性鉴定及原材料筛选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众;蒙农1号蒙古冰草品种特性与种子生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闫伟红;冰草属和鹅观草属部分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霍秀文;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耐旱转基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9 武军;小麦—冰草特异种质的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彦;蒙古冰草抗旱相关基因克隆、表达及RNAi载体构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腰苗苗;小麦-冰草衍生系“普冰7-4”抗白粉病与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卓小凤;基于形态学和GBSSI基因对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余双炳;基于单拷贝核Pgk1基因在Agropyron cristatum中谱系地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红新;普通小麦—冰草四个衍生系的细胞学及分子标记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杨慧芳;冰草居群核型变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赵筱芳;冰草居群45S rDNA基因位点FISH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静;干旱胁迫对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幼苗生理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春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冰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穆怀彬;荒漠草原种植的三种冰草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解继红;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7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97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