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油菜FAD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07:34

  本文关键词:油菜FAD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油酸去饱和酶 油菜 基因克隆 转基因 功能分析


【摘要】:油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催化C18∶1脂肪酸脱氢生成C18∶2脂肪酸,直接决定了油料作物的油脂品质,同时对植物的抗冻能力至关重要。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中克隆了Bn FAD2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编码一个长384aa的脂肪酸去饱和酶蛋白,分子量44.2 ku,等电点p I值为8.54,对应的基因组序列无内含子。使用荧光定量RT-PCR发现它在种子发育到25 d时转录水平最高;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发现该蛋白具有6个跨膜区,定位在内质网膜上,不含信号肽。将该基因克隆到植物转基因载体p BILP2PTNap中,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了拟南芥fad2基因突变体,使其在种子中超量表达,共获得20株转基因阳性植株。使用气相色谱法比较野生型植株、突变体植株、转基因阳性植株种子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结果发现转基因前后,种子中油酸(C18∶1)的含量从53.8%降低到12.4%~34.1%,亚油酸(C18∶2)含量从2.9%提高到11.5%~62.7%,说明这些转入的Bn FAD2基因在不同植株中均能不同程度地互补fad2突变体的表型,证明克隆得到的油菜Bn FAD2基因具有完整的催化功能。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油酸去饱和酶 油菜 基因克隆 转基因 功能分析
【基金】:肇庆学院自然科学项目(201103);肇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205)
【分类号】:S565.4
【正文快照】: 油酸去饱和酶FAD2是一种定位在内质网中的Δ-12去饱和酶[1-2],主要功能是催化单价不饱和脂肪酸C18∶1Δ9(油酸)在C12和C13之间脱氢,生成二价不饱和脂肪酸C18∶2Δ9,12(亚油酸),从而决定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影响油脂品质[3]。FAD2蛋白结合在膜上,很难分离纯化,因此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龙;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油菜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1年04期

2 朱建方,杨献中,王云华,陆群康;推广“双低”油菜,发展效益农业[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2期

3 官春云;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J];作物研究;2001年04期

4 李孟良,汪华春,方英俊;不同油菜品种稀植栽培效应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母桂珍,杨晓辉,王秀珍,张萍,张巧会;油菜新品种秦优8号引进试验示范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04期

6 王翊,景尚友,李玉鹏;春油菜品种的产量及稳定性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孔祥丽,曹连甫,佘青,张鸿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判油菜品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胡书银 ,王建林 ,旦巴 ,栾运芳 ,孟霞 ,尼玛卓玛 ,卓嘎;“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技术总结报告[J];西藏科技;2002年11期

9 王建林 ,胡书银 ,栾运芳 ,尼玛卓玛 ,旦巴 ,卓嘎 ,孟霞 ,唐琳;西藏油菜的生物多样性研究[J];西藏科技;2002年11期

10 胡书银,王建林,栾运芳;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生态地理区划[J];西藏科技;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伟丽;李伟;张爱香;陈怀谷;周益军;;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机理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芳森;;油菜硼、磷、氮养分高效的生理机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傅廷栋;;油菜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展望[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4 刘铁梅;胡立勇;曹凑贵;刘铁芳;傅廷栋;;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5 张毅;;油菜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6 傅廷栋;;油菜的遗传改良与生物柴油[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牛静;曹燕红;耿明建;;硼对不同油菜品种镉吸收分配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邓平;吴明亮;官春云;罗海峰;汤楚宙;黄震;庞晓远;;测定油菜茎秆连接力的夹具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刚;熊双莲;涂书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上不同油菜品种生长及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魏芳;董绪燕;郭学兰;刘胜毅;陈洪;;油菜叶片受草酸侵染胁迫产生挥发物的富集及其生物学研究[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作晖;做强“油菜大国”[N];长江日报;2007年

2 江陵县滩桥镇 邓建军;种来种去,还是丰油701好![N];湖北科技报;2007年

3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邬贤梦;油菜了解受冻表现 全面防冻保苗[N];湖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守滨;要圆江苏农民机收油菜梦[N];江苏科技报;2006年

5 罗五 姚玉;价格上涨难扭油菜生产困局[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姚玉 罗兵前;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大问题待解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7 刘曙甲 刘志伟;油菜培育深加工居世界前列[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李芳 凌高;湖北农民“直观”选择油菜品种[N];农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索荣 张桂敏;秋种油菜和小麦 化肥价格较稳定[N];农资导报;2006年

10 隆旺夫;种植“双低”油菜有“三忌”[N];农资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望远;油菜联合收获纵轴流脱离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吴崇友;齿带式油菜捡拾收获机设计与参数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映皓;新疆野生油菜种皮纹饰的遗传分析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方球;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系)与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郑倩;油菜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基因分离及酶活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童晋;油菜柠檬酸合酶与柠檬酸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艾育芳;早晚熟油菜成花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刘雄伦;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薹属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地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石剑飞;品种和氮肥运筹对甘蓝型油菜氮素积累及精确施氮参数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10 王冰山;Germin基因的克隆和人溶菌酶基因的合成及其在烟草和油菜中的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1097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97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