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8:34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基因玉米 复合性状 亚洲玉米螟 抗虫性 除草剂耐受性


【摘要】:通过田间接虫、室内生测以及田间植株喷施草甘膦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综合评价了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以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为‘双抗12-5’在吉林省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郑单958’相比,‘双抗12-5’全生育期对亚洲玉米螟都具有良好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取食‘双抗12-5’心叶、雄穗及花丝等组织7d后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为4%~12%,而取食‘郑单958’各个组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96%。‘双抗12-5’在喷施推荐剂量(1 230g/hm2)及在2倍推荐剂量(2 460g/hm2)草甘膦情况下,4周内均生长正常,受害率为0;对照‘郑单958’植株第一周即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逐渐枯萎死亡,受害率达到100%。综上所述,‘双抗12-5’在吉林省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和除草剂耐受性。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329)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8011-003)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307)
【分类号】:S435.132
【正文快照】: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加工产业的主要原料,对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稳定乃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危害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北方春玉米区因玉米螟为害,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可导致玉米损失30%以上甚至绝产[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德,陈素馨,秦建国;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混生区的研究[J];昆虫知识;2003年01期

2 白海燕,马建列;西昌市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习性及防治研究[J];杂粮作物;2003年04期

3 王振营,何康来,邢珍娟,白树雄,文丽萍;不同类型玉米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4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玉米科学;2005年S1期

5 潘德斌;王小奇;苗莉;;镉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6 罗梅浩;李潮海;郭线茹;刘春元;马保罗;;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J];玉米科学;2006年04期

7 张华平;高九思;王晓霞;王娟;;亚洲玉米螟在不同玉米品系上产卵选择性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8 徐艳聆;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赵润洲;;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乔利;郑坚武;成卫宁;李怡萍;;不同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志春;钱海涛;董辉;王军辉;王振营;丛斌;;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J];植物保护;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跃;周大荣;;亚洲玉米螟卵、幼虫、蛹对浸水的抵抗性[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周大荣;文丽萍;何康来;宋彦英;;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致害机制初探[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3 周淑香;鲁新;;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的单倍型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文丽萍;刘宁;王振营;何康来;白树熊;;亚洲玉米螟越冬存活与生态环境[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5 王振营;周大荣;;野生的与人工饲养的亚洲玉米螟成虫在实验室条件下交尾行为的研究初报[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周大荣;叶志华;王振营;;亚洲玉米螟人工饲养技术及其在害虫治理研究中的应用[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7 杨桂华;李建平;李茂海;;几种不同方法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比较[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杨哲;类成平;张统书;胡志凤;张明珠;董辉;钱海涛;丛斌;;亚洲玉米螟越冬寄主及越冬死亡因子分析[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鲁新;周大荣;;相对湿度对复苏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存活及化蛹的影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10 丛斌;;我国二代亚洲玉米螟发生区利用赤眼蜂控制亚洲玉米螟危害的治理对策[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亚洲玉米螟成虫扩散规律[N];农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柱亭;亚洲玉米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菁;基于分子标记和Wolbachia感染检测的亚洲玉米螟种群遗传分化与基因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涂小云;亚洲玉米螟滞育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靳婷婷;亚洲玉米螟中肠类钙粘蛋白和碱性磷酸酯酶与Cry1Ac抗性产生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徐丽娜;Cry1Ab抗性亚洲玉米螟对不同Bt毒素的交互抗性及其产生的分子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蕾;亚洲玉米螟耐受甲醇毒性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伟业;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王甜甜;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对丁布防御的应答[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佳;亚洲玉米螟整合素在血细胞包囊外源物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曾祥勇;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产卵忌避信息素的比较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6 董秋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对外源物的免疫应激反应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史晓利;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效应及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张一桐;玉米螟生防工程菌株构建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吕文静;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原纯化及其组织定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10 邓雪华;亚洲玉米螟幼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及苯巴比妥钠对其的诱导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8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48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