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人群青壮年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基因筛查
发布时间:2017-11-15 00:16
本文关键词:中国南方人群青壮年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基因筛查
更多相关文章: 心源性猝死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不明原因夜间猝死综合征 死因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 缝隙连接蛋白43 基因变异 功能预测
【摘要】:目的:为了调查中国南方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并研究CX43基因变异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NDS)的潜在相关性,寻找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可能的分子病因。方法:从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尸检数据库中收集了1998年-2013年期间经死因鉴定为猝死的案例3770例,对其中的心脏性猝死的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83例临床确诊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死者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X43基因序列,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候选变异位点。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脏性猝死共1656例,占全部猝死病例的43.9%;年龄明确的1611例心脏性猝死者中,平均年龄为38.2岁,31-40岁为高发年龄段(25.6%);猝死者男女比例为4.3:1,41-50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最大(7.7:1);1411例死亡地点明确,猝死发生的最常见场所为医院(46.3%)、家中(33.8%)、商场等公共场所(12.0%)、监狱(4.2%);948例心脏性猝死的诱因以日常生活、睡眠、手术、争吵、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等多见,占95.3%;心脏性猝死散在分布于各个月份,4、5月份死亡人数略多;冠心病(41.6%)、不明原因猝死(15.1%)、心肌炎(11.8%)、传导系统疾病(5.4%)、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破裂(5.2%)、冠状动脉发育异常(4.5%)、心肌病(4.2%)、先天性心脏病(4.2%)为1656例心脏性猝死的8大死因(92%),其中冠心病最多见于55岁以上年龄段,而心肌炎和不明原因猝死则多见于35岁以下年龄段;对689例冠心病猝死的心脏进行解剖发现461例(67.2%)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在75%以上,冠状动脉的各分支中,左前降支(94.8%)最易发生动脉硬化。基因变异筛查显示,共检测出1个纯合子变异和15个杂合子变异位点。其中的纯合子变异c.169ct和15个杂合子变异中的c.553tc、c.589ga、c.594tc、c.756tc和c.1122ag等5个变异位点可能是新发现的罕见变异,其余10个杂合突变则是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或是发生在已报道snps位点上的变异。c.169ct、c.553tc、c.589ga、c.604ct、c.715ct、c.752gc、c.757gc、c.848ct、c.869ca、c.1085ga和c.1127ga等11个变异为非同义变异,而另5个变异位点是同义变异。c.752gc、c.848ct、c.869ca和c.1085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sund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604ct、c.1085g和c.1127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sunds病例组和东亚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值接近0)。Polyphen2预测评分显示,c.553 TC、c.604CT、c.848 CT、c.869 CA可能是有害突变,而c.1085GA和c.1127GA则很大可能是有害突变,SIFT评分预测这些变异都可能会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中国南方心脏性猝死的死因构成及流行病学基本数据,其中不明原因猝死的死因诊断仍需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以进一步确定。c.169 CT、c.604 CT、c.848 CT、c869 CA、c.1085 GA和c.1127 GA等位点的变异可能与SUNDS发病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9.1
,
本文编号:1187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875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