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光皮桦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7-11-15 21:04

  本文关键词:光皮桦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更多相关文章: 光皮桦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利用定量PCR和表达分析软件研究候选内参基因在光皮桦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验证其可靠性,以获得可用于光皮桦定量PCR的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取16个常用的看家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设计引物,通过普通PCR、溶解曲线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特异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软件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分析候选内参基因在光皮桦16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内参基因和组合,并进一步通过2个目的基因CSLD和KOR对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PCR和电泳结果显示,候选内参基因PCR目的片段条带清晰单一,熔解曲线也呈现明显的单一峰,表明这些引物的特异性良好。利用特异引物,对这些候选基因在16个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除了18S,其他基因的Ct值均集中在25~30之间,表明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较稳定,它们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分析结果均表明基因EF1α的稳定性最好,ge Norm计算得出最稳定的是TATA,而UBi-lp在所有候选内参基因中表达最不稳定。进一步选取3个稳定表达候选基因(EF1α,TATA和UBi4)及稳定性较差的UBi-lp作为内参基因,对2个目的基因CSLD和KOR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目的基因相对于3个稳定的内参基因显示出一致的相对表达量,而不稳定的内参基因UBi-lp并没有对表达数据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结果存在明显偏差。【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综合3种软件分析的结果,在光皮桦不同的组织中,EF1α,TATA和UBi4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高,对这3个基因进行验证并明确其作为荧光实时定量PCR内参的可靠性。因此,EF1α,TATA和UBi4可作为研究基因在光皮桦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的稳定内参。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494) 浙江省竹木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08-8)
【分类号】:S792.15
【正文快照】: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普通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因其定量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高通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Nolan et al.,2006;Schmid et al.,2003;Wong et al.,2005)。然而,由于受到RNA提取质量、逆转录效率等因素的影响,目的基因表达结果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天禧;吴成坤;张志翔;;光皮桦造林试验初期效果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2期

2 邓绍林;光皮桦人工栽培前景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1年S1期

3 董建文,陈慈禄,陈东阳,程保,赵大洲;光皮桦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胡灶新;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2004年03期

5 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陈奕良;;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6 季新良;何贵平;陈益泰;黄海泳;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幼林生长的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7 唐全忠;熊建军;;光皮桦育苗与造林及管护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8 邹琴;;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9 吴和星;杜凌;刘世农;潘红梅;曾益红;龙帮品;;光皮桦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J];贵州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10 鲍英杰;陈建华;许梅;;浅谈光皮桦的种植技术现状[J];现代园艺;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秋媛;;光皮桦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贵平;黄海泳;陈益泰;季新良;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造林当年生长的效应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志真;谢一青;卢介龙;范小明;黄儒珠;;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俊红;童再康;黄华宏;徐金良;华朝晖;;光皮桦不同家系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伟;施季森;;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遗传多样性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朱玉球;张俊红;;光皮桦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童再康;张俊红;黄华宏;徐金良;朱玉球;高燕会;;光皮桦种源、家系二层次变异与遗传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华宏;程龙军;童再康;;光皮桦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尤卫艳;黄华宏;童再康;朱玉球;;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华宏;程龙军;童再康;;光皮桦茎叶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光皮桦的栽培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省林业科院 李志真;福建乡土优良阔叶树 光皮桦[N];福建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 Winkl.)遗传多样性及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陈小红;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敏;光皮桦组织快繁及转基因体系建立[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2 袁丛军;喀斯特森林不同经营类型冠层结构与调控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牛明月;光皮桦成花相关SP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4 张俊红;光皮桦遗传改良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5 谢一青;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尤卫艳;光皮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09年

7 郑丰河;光皮桦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海英;光皮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9 周厚君;光皮桦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王亚辉;光皮桦育种资源光合特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9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