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芦丁降解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苦荞芦丁降解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苦荞 芦丁降解酶 启动子 原生质体 瞬时表达
【摘要】:芦丁作为苦荞(Fagopyrum tartaricum)中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高血糖、抗高血压、抗氧化的性质。芦丁降解酶(Rutin degrading enzyme, RDE)是芦丁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对芦丁产生特异的降解作用,造成终端产品中芦丁含量显著降低。本研究通过克隆芦丁降解酶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上顺式作用元件,并对其进行5`端截短,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以及对外源信号物质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芦丁降解酶基因的调控机制,为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及对苦荞次生代谢物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为:以苦荞叶片为材料,在1.5%纤维素酶R-10+0.5%离析酶R-10+0.5 mol/L mannitol+20 mmol/L MES+20 mmol/L KCl+10 mmol/L CaCl2+0.1% BSA酶解液中,黑暗处理4 h,90×g离心速度收集原生质体,可以获得大量、细胞膜完整、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产量为6×106个儋,活力达到90%以上。(2)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得到了苦荞FtRDE启动子,长度为1907 bp。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发现FtRDE启动子上的基本元件有:TATA-box (-60 bp)、CAAT-box (-131 bp)和转录起始位点(-30 bp),同时,还具有1个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TGACG-motif,-443 bp)、3个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438 bp、-535 bp、-1145 bp)和1个种子特异性调节元件(RY repeat,-94 bp)。(3)通过对苦荞FtRDE启动子进行5`端截短,构建5个FtRDE截短启动子重组载体FtRDEPR1、FtRDEPR2、FtRDEPR3、FtRDEPR4和FtRDEPR5,并将其转入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进行瞬时表达分析,发现在FtRDE启动子上-1077 bp至-1829 bp区域存在抑制其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实时定量分析发现,外源信号物质MeJA和ABA均能上调FtRDE的表达量,进一步证明了FtRDE启动子上存在响应MeJA和ABA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半定量分析发现,在苦荞灌浆期,FtRDE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进一步证明了FtRDE启动子上存在种子特异性元件的可靠性。(4)分别将FtRDE正向、反向干扰片段和过表达片段插入到pTCK303载体中,成功构建苦荞FtRDE干扰载体(FtRDEi-pTCK303)和过表达载体(FtRDEm-pTCK303),为深入研究芦丁降解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耀辉;王冠;刘凯;于寒松;;苦荞中查尔酮合成酶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7期
2 李学俊;郭彦飞;闫倩;陈鹏;;苦荞类过敏原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8期
3 时政;黄凯丰;陈庆富;;贵州不同生态区苦荞产量性状形成的初步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史兴海;李秀莲;高伟;林如法;崔林;;山西省苦荞种质资源营养特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9期
5 程树萍;;苦荞引种试验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21期
6 石艳华;张永清;罗海婧;;化学调节物质浸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苦荞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1期
7 王转花,张政,林汝法,周明德;苦荞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J];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05期
8 严伟,张本能;苦荞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9 吴云江,陈庆富;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苦荞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广西植物;2001年04期
10 莫日更朝格图;王鹏科;高金锋;高小丽;柴岩;;苦荞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明;韩亮;李艳琴;;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国柱;申慧芳;;辐射诱变选育苦荞高黄酮突变体的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尚敇;王宗德;陈宏伟;邱业先;;添加锌素营养液对培养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丁卫英;;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振煌;王转花;;美拉德反应对苦荞过敏原Fag t3免疫活性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耀文;夏楠;杜晓磊;徐明;李艳琴;;苦荞SRAP和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海平;李灵芝;黄中奎;邢国明;;锰、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新宇;杨足君;冯娟;邓波;庞小峰;任正隆;;荞麦属植物分类的FTIR光谱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 刘润合;灵丘两企业联手做强苦荞业[N];大同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蒋映春;愿凉山苦荞茶:一路走好[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林东升;甘洛建成万亩黑苦荞示范基地[N];农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翟培天;凉山成为我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基地[N];四川科技报;2006年
5 梁新民 王虎成;三晋苦荞研究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N];太原日报;2006年
6 杨美;甘洛黑苦荞一枝独秀[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环太苦荞 “药食同补”[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扬;我州苦荞产业又有新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梅;博士与苦荞[N];贵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田雁 通讯员 刘润合 王鹏 刘富强;苦荞“种出”甜蜜生活[N];大同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国旭丹;苦荞多酚及其改善内皮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智秀娟;苦荞功能成分的研究及NIR技术在荞麦制品防伪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成磊;苦荞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芽期逆境胁迫中的应答及重组FtPAL和FtFLS的酶学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延利;萌发对苦荞黄酮合成的影响及萌发物抑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辉;苦荞麦脱壳工艺及主要参数的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俊芳;苦荞在彝族习俗中的社会功能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4 阮池银;云南小凉山彝族苦荞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赵琳;苦荞萌发期生理活性及其蛋白抗菌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晓丹;苦荞胁迫萌发及功能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陈英娇;苦荞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燕雪芬;苦荞苯丙氨酸解氨酶(FtPAL)和花青素还原酶(FtANR)的重组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蒙;苦荞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和无色花青素还原酶的重组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彭芸;苦荞馒头品质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8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20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