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毒基因sxtA的qPCR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25 21:08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毒基因sxtA的qPCR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麻痹性贝毒 亚历山大藻 sxt A q PCR 长江口邻近海域
【摘要】: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及其同系物,是一类具有神经毒性的生物毒素,主要由甲藻和蓝藻产生。近年来,在蓝藻和甲藻中相继发现了一些与石房蛤毒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并建立了基于特定产毒基因的有毒藻类检测方法。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的高发区,本研究尝试应用基于麻痹性贝毒产毒基因sxt A的q PCR检测方法,与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I型和IV型)的q PCR检测方法和麻痹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相结合,对2013年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域两条断面上有毒藻和藻毒素的分布及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xt A的q PCR检测结果与IV型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的数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52,P0.05),说明IV型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是采样期间长江口邻近海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而样品中藻毒素含量与两种q PCR方法得到的有毒藻数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相关性。可见,基于产毒基因的检测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足以准确反映该海域藻毒素的水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00,U1406403) 海洋公益项目(201305010)
【分类号】:X835;S917.3
【正文快照】: 近40 a来,全球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blooms,HABs)的爆发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成为近海常见的一类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1-2]。部分形成有害藻华的藻种能够产生毒素,危害人类健康、养殖业发展和生态安全[3]。其中,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燕红;张海波;贝竹园;;黄家埠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S1期
2 刘保良;陈旭阳;魏春雷;刘国强;;北海市工业园西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1期
3 陈慧敏;孙承兴;仵彦卿;;近23a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4 徐韧,洪君超,王桂兰,沈z,
本文编号:1227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2273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