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器官形成的A,B,C,D,E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小麦花器官形成的A,B,C,D,E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花器官是粮食产生的基础。小麦花器官发育研究对小麦育种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已鉴定克隆了部分小麦花器官A,B,C,D,E 5类功能基因,加深了人们对小麦花器官发育机制的认识。A功能基因主要有WFUL1,2,3/WAP1/VRN1/TaVRT1/TaAP1-1,2,3,与小麦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以及内外稃和浆片的发育有关。B功能基因有WAP3/TaAP3/TaMADS 51、TaMADS 82、WPI1/TaPI-1、WPI2/TaPI-2/TaAGL26,决定浆片和雄蕊的发育。C功能基因参与雄蕊和雌蕊的发育,包括WAG-1/TaAG-1、WAG-2/TaAG-2/WM29A/WM29B/TaAGL39。D功能基因在胚珠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有TaAG-3/TaAGL2/TaAGL9/TaAGL31、TaAG-4和WSTK。E功能基因在各轮花器官中均有一定作用,主要有WSEP、WLHS1、TaMADS1、TaSEP-1,2,3,4,5,6,以及TaAGL37/TaAGL6-1A,TaMADS#12/TaAGL6-1B和TaAGL6-1C。相比于双子叶植物,小麦花器官发育仍有许多问题尚需阐明。本文综述了小麦花器官形成的A,B,C,D,E功能基因研究现状,总结小麦花器官形成的ABCDE模型,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小麦花器官发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304)资助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年01期
2 乔红梅,吕玉亮;麦业丰在小麦上控旺防倒研究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3 邱念伟;;小麦空穗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4 唐世明;;小麦花后干物质动态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5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1974年02期
6 ;十冬腊月麦扬花[J];植物杂志;1980年04期
7 袁汉民;;美国小麦生产及其育种近况[J];宁夏农林科技;1990年05期
8 王峰,王培,,陈玉荣,何萍;对小麦花药浸润培养的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9 姚玉霞,赵晓松,曹国军,陈桂河;小麦花药中微克级氮含量的测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10 王培;节水小麦新品种──花940[J];农业科技通讯;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金耀;杨晓玲;;活力王延缓小麦早衰的作用机理研究[A];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胡鑫;徐全乐;;小麦ERECTA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翠翠;陆海国;孟庆伟;杨兴洪;;小麦亲本及子代光合特性研究[A];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吕金印;山仑;高俊凤;;水分亏缺条件下小麦碳同化物的补偿分配[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高俊凤;山仑;吕金印;;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同化物分配的影响[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吴美金;王敏;张从宇;;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贾秀领邋马瑞昆;小麦中后期浇水有技巧[N];河北农民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孙文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记者 张晴 《农业科技报》记者 唐艳丽;写满大地的“小麦人生”[N];陕西日报;2011年
3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组成员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 贾秀领 河北省农业厅 段玲玲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岳增良;莫轻信农谚 科学管麦夺高产[N];河北科技报;2010年
4 河北省农科院作物所 贾秀领 马瑞昆;冬小麦中后期节水高产管理要点[N];河北科技报;2008年
5 于丹 水清;郑麦9023“花粒”现象成因分析[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6 于丹;逆境条件容易引起麦芒发白枯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7 云南省气候中心 邹丽云;加强中期管理 预防豆麦霜冻[N];云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清;细胞分裂素参与氮素调控小麦分蘖发育的作用机制及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化控途径[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陈旭;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生产力演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高轩;小麦抗冻蛋白基因的分离与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佘茂云;小麦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薛哲勇;小麦耐盐、抗病转基因育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春菊;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彭佃亮;小麦倒伏与茎秆木质素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淀粉特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8 梁太波;土壤质地与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何春梅;引入甘氨酸甜菜碱合成途径提高小麦抗逆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兆龙;小麦小花发育的生理基础及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绘艳;小麦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酶基因的作用及表达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玉鹏;氮素对小麦硒吸收、转运及分配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巨岚;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与绒毡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静;微量元素拌种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清海;小麦同源转化型雄性不育突变体HTS-1中WAG-1基因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亚帆;黄淮麦玉两熟区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真;河南中、北地区麦—玉两熟制小麦光热利用特性及其对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会华;锌肥助剂对小麦吸收锌素及锌肥肥效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赵永强;转WK蛋白激酶基因两个小麦品种T5代株系抗旱性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董瑞;叶面喷施氮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23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