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n1a基因进行粳稻穗粒数改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Gn1a基因进行粳稻穗粒数改良的研究 出处:《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增加穗粒数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为了培育高产中熟粳稻新品系,采用回交育种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感温型大穗品系HK05418的大穗基因Gn1a导入到感光型优质晚粳品种秀水134中。在BC2F4代得到农艺性状稳定、等位基因纯合、早熟且每穗粒数、单株产量显著优于秀水134的稳定株系C3068。
【作者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8001-001) 国家“973”计划“分子设计和多基因组装育种”项目(2013CBA01405)
【分类号】:S511.22
【正文快照】: 水稻(Oryza sativa L.)高产一直是育种者追求的目标。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由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及粒重(粒型)共同组成。与水稻分蘖能力和粒重、粒型相关的主效基因近年不断被报道,例如控制粒型和粒重的GS3[1]、GW2[2]、GW5[3]、GW8[4]、GW7[5]等,控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玉昌,何颖,李文志,李文瑞;优质高产粳稻中后期巧管理[J];河南农业;2001年07期
2 ;粳稻品种甬优1号[J];浙江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粳稻品种甬优1号[J];浙江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4 黄洪河;付仰观;蔡秋华;郑苹立;;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5 ;粳稻品种甬优1号[J];浙江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王陈;;四个粳稻品种(系)比较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7 程飞虎;周培建;;江西适度发展粳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2年01期
8 陈玲玲;;惠农政策提振东北粳稻市场[J];农村百事通;2012年07期
9 肖金华;六个广亲和品种对籼粳稻亲和力研究简报[J];杂交水稻;1988年02期
10 赵彪;高原粳稻新品种鹤89—24[J];云南农业;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正虎;;浅析高原粳稻在保山市示范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吴镐均;;机插粳稻分蘖影响因子浅析[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李余生;;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李余生;;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牛付安;程灿;周继华;曹黎明;倪林娟;袁勤;;上海市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世枝;;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刘勇;洞庭湖区再现粳稻生产[N];湖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李习军 赵同增;我省粳稻技术研究中心在新乡成立[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月光 程范淦;海南试种4个粳稻新品种成功[N];海南日报;2011年
4 孙忻;粳稻托底价大幅提高稳住预期保护生产[N];粮油市场报;2011年
5 记者 熊燕 李启昌;为老少边穷地区选育粳稻新良种[N];云南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范敬群 本报记者 刘志伟;籼稻改粳稻示范丰收在望[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熊洪涛;云南粳稻一路辉煌[N];云南科技报;2008年
8 邵瑞 程梁;“籼改粳”使河南水稻生产面临新机遇[N];农资导报;2007年
9 陈勇;抗洪水稻:“大水没顶”两周仍无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鄂晚17”填补湖北国标一级香型粳稻品种空白[N];湖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洪亮;基于连锁与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的粳稻耐盐性遗传位点解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从党;云南立体生态亚区水稻高产机理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夏英俊;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虹;亚种间杂交对东北粳稻的育种贡献[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5 于林惠;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洪德林;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88年
7 金伟栋;太湖流域粳稻杂种优势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郭媛;粳稻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作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华招;寒地早粳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10 侯立刚;磷对东北粳稻耐冷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东;分蘖期不同天数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辛柳;施钾量对寒地粳稻碳水化合物形成积累和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娜;粳稻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因型差异与氮素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周娜娜;SSR标记在江苏粳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闵超;籼稻特异表达蛋白(ISP)的分离及其功能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6 陈可伟;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根系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7 葛梦婕;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特性[D];扬州大学;2014年
8 孙建军;河南省粳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沈轶舒;浙江省嘉善县单季粳稻直播合理施肥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郑毅;不同粳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31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