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2-28 13:03

  本文关键词: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的建立 出处:《植物生理学报》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发根农杆菌 非洲菊 毛状根


【摘要】:非洲菊(Gerbera hybrida)是研究复杂花序发育的模式植物,目前存在转基因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建立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本文探究了不同非洲菊品种、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菌种、外植体以及侵染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非洲菊毛状根诱导的影响。实验所获得的最佳诱导条件为:非洲菊品种选取‘玲珑’,菌种选取发根农杆菌K599,外植体选取生长21~28 d的叶片叶基部,农杆菌菌液浓度OD_(600)=0.6时侵染20 min,共培养2 d;在此培养条件下,生根率高达81.14%。进一步利用所建立的转化系统,成功获得了35S::At HBI1-GUS转基因毛状根,由于At HBI1蛋白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功能,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毛状根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本文所建立的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体系将为非洲菊基因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生长及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Abstract]:Gerbera (Gerbera hybrida) is a model plant of complex inflorescence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high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nsgenic Gerbera hairy root induc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t Gerbera varieties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strains, explant and infection and co cultivation time and other factors to induce hairy roots of gerbera. The optimal induction conditions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 is: "exquisite", selected varieties of Gerbera jamesonii selected strains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K599, explant selection of leaf base growth of 21~28 D, OD_ of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600 =0.6) from 20 min, 2 D of co cultur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rooting rate reached 81.14%. The transgenic hairy roots of 35S:: At HBI1-GU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using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Because At HBI1 protein has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cell elongation, the growth rate of transgenic hairy roo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duction system of Gerbera transgenic hairy roots for the research of Gerbera genes, especially in the provision of technical means to study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related gen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099)~~
【分类号】:S682.11
【正文快照】: 收稿2016-08-05修定2016-09-04非洲菊(Ger bera hybrida)属菊科(Asteraceae)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头状花序上存在着舌状花、过渡花及盘状花3种不同类型的小花,是研究花瓣形态建成调控机制的理想材料,目前在国际上已被作为研究复杂花序的模式植物(Meng和Wang 2004;Brohol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安珍;非洲菊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11期

2 张桂英,王守权;非洲菊栽培[J];新农业;2000年11期

3 ;灌水重复使用对非洲菊的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2000年03期

4 ;微量元素对非洲菊的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5 ;低热量对非洲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6 ;有益生物能提高非洲菊产量和抵抗力[J];云南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7 董月民;非洲菊的种植[J];河南科技;2001年07期

8 丁跃林;非洲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2年01期

9 余伟;非洲菊在生产中的变异与析因[J];西南园艺;2002年04期

10 杨斌;非洲菊栽培要点[J];中国花卉园艺;200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刚;邹德乐;王小菁;;非洲菊乙烯反应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分析[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陈海霞;吕长平;陈晨甜;;非洲菊瓶插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马瑞雯;宋世刚;韩爱清;桑圣奇;张俊芬;;不同非洲菊品种在组培快繁中的差异初探[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志东;贺红霞;刘立波;吴林;李亚东;;卡拉胶对非洲菊组织培养苗影响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5 张思温;陈兴贻;张金兰;;非洲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6 吕复兵;朱根发;廖飞雄;邹春萍;王碧青;李卫华;;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与快繁技术[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7 王小菁;孟祥春;彭建宗;;非洲菊花瓣着色的光调控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叶华;朋金娥;程在全;陈善娜;黄兴奇;;一种新的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非洲菊基因转化受体体系[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9 李涵;张婷;李绅崇;蒋亚莲;鄢波;;非洲菊多倍体育种研究[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曾黎琼;张伟;段玉云;桂敏;程在全;黄兴奇;;利用基因芯片分析不同肥料作用下非洲菊花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逸玲;“非洲菊”花开别样艳[N];东方城乡报;2007年

2 记者 黄勇娣;非洲菊新品种“阿拉”培育[N];解放日报;2007年

3 柏斌;云南花卉企业将联手引进荷兰非洲菊新品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黄勇娣;上海非洲菊新品种赢效益[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5 本报通讯员 陆继亮;云南非洲菊种苗产销调查[N];中国花卉报;2006年

6 柳原;上海非洲菊价格大幅“跳水”[N];中国花卉报;2008年

7 记者 徐天宇;非洲菊鞍山怒放[N];鞍山日报 ;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正秉;非洲菊产业发展有“三难”[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文娟;非洲菊夏季养护技巧[N];中国花卉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文娟;非洲菊种苗销售呈牛市[N];中国花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甘尼格;非洲菊长期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水杨酸处理对提高耐盐性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涵;非洲菊倍性选育与种质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3 宋晓贺;非洲菊和彩叶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和抗白粉病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赖齐贤;基因枪介导P_(SAG12)-IPT基因转化非洲菊及其抗衰老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会;非洲菊弯茎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2 杨光穗;非洲菊最佳营养条件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3 陈芝华;非洲菊组培苗湿润育苗技术与成本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史大聪;非洲菊采后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董雪娜;非洲菊品种评价及新品种选育[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陈慧;绛红褐链霉菌颗粒剂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莉英;四个非洲菊品种的抗旱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江一北;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转化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闫会玲;麦糠发酵和非洲菊有机基质栽培关键技术[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谢芝春;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非洲菊栽培基质配方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34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