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zhd101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本文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zhd101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出处:《畜牧与兽医》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工合成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zhd101,以质粒p 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转化子,通过SDS-PAGE鉴定ZHD101蛋白表达水平,并纯化ZHD101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 ET32a(+)-zhde101经HindⅢ、SacⅠ酶切后,1%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zhd101正确插入p ET32a(+)载体。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ZHD101蛋白分子量为47.5 ku,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5%,纯化后的ZHD101蛋白样品经SDS-PAGE和光密度扫描分析表明其纯度为95%左右。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ZHD101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artificial synthesis of zearalenone degradation enzyme gene zhd101, plasmid P ET32a (+) as the expression vecto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the transformants were induced by IPT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ZHD101 protein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purified ZHD101 prote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 (+ ET32a -zhde101) by Hind III, Sac I digestion, 1%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confirmed that zhd101 ET32a is correctly inserted into P (+) vector.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induced by IPTG, ZHD10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47.5 Ku, the expression of about 35% of the amount of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the purified ZHD101 protein samples by SDS-PAGE and optical density scann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was about 95%. Th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ZHD101 protein function.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961;3130215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4M551125)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4561)
【分类号】:S859.8;S816
【正文快照】: 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世界上污染最为广泛的一种毒素[1],具有很强的雌激素样作用及生殖发育毒性[2]、免疫毒性[3],如何对该毒素脱毒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传统的ZEN去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方法,包括氨化法、碱法、高温法、紫外线照射法、超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华荣,齐德生;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防治[J];饲料广角;2003年08期
2 王雄,王津,程宗佳;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饲料广角;2004年18期
3 李向忠;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4年09期
4 李荣涛,谢刚,付鹏程,罗建伟,陈兰,吴军里;小麦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初探(Ⅰ)[J];粮食储藏;2004年05期
5 钱利纯,尹兆正;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9期
6 刘红卫,王根峰;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5年10期
7 陈晓华;刘广琚;詹廷保;;一例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断[J];河南畜牧兽医;2006年03期
8 杨春林;;养猪要防玉米赤霉烯酮中毒[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3期
9 赵建华;邹杨;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毒害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8期
10 王春梅;王庆林;;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其控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淑贞;邹杨;;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建梅;陈静;汪官保;谷巍;;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生物脱毒研究进展[A];2012首届饲料脱霉技术研讨会暨霉菌毒素吸附剂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饶正华;李兰;苏晓鸥;马东霞;李丽蓓;魏书林;张苏;;玉米赤霉烯酮解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杨建英;崔胜;;玉米赤霉烯酮及代谢物α-玉米赤霉烯醇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静;刘乃芝;武香玉;张建梅;谷巍;;芽孢杆菌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A];2012首届饲料脱霉技术研讨会暨霉菌毒素吸附剂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孙志轩;冼钰茵;孙纬华;梁钟;邵伟琪;周妮;尹晓菲;杨舜莲;梁郁强;姚冬生;刘大岭;;对玉米赤霉烯酮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A];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C];2013年
7 成建国;张印;郭建凤;;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研究新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雷元培;马秋刚;赵丽红;张建云;计成;郑文革;;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状况调研及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对中毒猪症状的缓解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建英;王国新;刘佳利;罗昊澍;崔胜;;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烯醇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亚超;邓俊良;徐世文;;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农业大学营养卫生实验室 涂华莱邋齐德生;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王克强:猪患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病咋办[N];吉林农村报;2008年
6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高怀涛;一例疑似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7 华中农业大学 刘振利 彭健;从原粮霉变谈饲料安全控制[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沧县韩正庄兽医院 庞铁桩;近期猪病诊治体会[N];河北科技报;2010年
9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高怀涛;生物脱酶剂与普通脱酶剂的区别[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10 记者 侯玉 通讯员 乔世清;辽宁检验检疫局 大通关提速工程全面启动[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元培;ANSB01G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机制及其动物试验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余元善;Acinetobacter sp. SM04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孟辉;谷物、猪饲料和牛奶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建伟;玉米赤霉烯酮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D];扬州大学;2012年
2 刘涛;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8年
3 唐宁;玉米赤霉烯酮单抗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9年
4 唐晓倩;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研制[D];湖北大学;2012年
5 贾红;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6 罗小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研究[D];西华大学;2009年
7 赵虎;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器官发育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熊凯华;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调查及降解毒素微生物的筛选[D];南昌大学;2010年
9 骆翼;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脱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单妹;纳米级硅酸盐的改性及对玉米赤霉烯酮、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7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0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