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中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和几丁质合酶基因的表达
本文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金属蛋白酶 几丁质合酶 甲真菌病 出处:《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红色毛癣菌毒力因子的相关基因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MEP)和几丁质合酶(chitin synthase,CHS)mRNA在甲真菌病体外模型中的变化及其致病作用。方法构建甲真菌病体外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未加甲板),分别于培养的第1,2,3,4和5周时提取红色毛癣菌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MEP mRNA和CHS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MEP mRNA和CHS mRNA的表达极低,实验组在培养时间内MEP mRNA和CHS mRNA的表达呈增加趋势。而CHS mRNA在第4周时表达已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金属蛋白酶和几丁质合酶在甲真菌病体外模型中表达较高,其在甲真菌病的致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s metalloproteinase metalloprotease (MEP) and chitin synthase associated with virulence factor of Trichophyton rubrum. Methods the in vitro model of onychomycosis was establish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The total RNAs of Trichophyton rubrum were extracted at 4 and 5 weeks, and the expression of MEP mRNA and CHS mRN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EP mRNA and CHS mRN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very low.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MEP mRNA and CHS mRNA increased during the culture period, but the expression of CHS mRNA reached its peak at the 4th week,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But still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etalloproteinases and chitinase is higher in the in vitro model of onychomycosi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nychomycosi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
【分类号】:R756.4
【正文快照】: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它能引起各种浅表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足癣以及甲癣,其中60%~70%的甲真菌病是由该菌感染引起的,由于皮肤癣菌有角蛋白酶,故其对含丰富角质蛋白甲板更具有侵袭力[1]。最早对角蛋白酶进行基因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素环;宋维芳;张添龙;;甲真菌病体外模型中红色毛癣菌几丁质合酶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年03期
2 吴建华;顾军;;致病真菌对甲侵袭性的体外初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2期
3 李筱芳;刘维达;陈辉;陈先进;沈永年;吕桂霞;;甲真菌病分离菌株体外角蛋白酶活性的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4 马映宇,张文娟,蔡永明,桑菊花;离体甲的甲真菌病模型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素环;宋维芳;林双娇;;甲真菌病中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和几丁质合酶基因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01期
2 刘丽;赖维;;不同底物体外诱导不同基因型红色毛癣菌产生角蛋白酶的活性比较[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年02期
3 梁晓博;李廷慧;胡蓉;杨扬;吴建华;;637例甲真菌病临床类型及致病真菌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5期
4 李筱芳;刘维达;符美华;佘晓东;沈永年;吕桂霞;;甲真菌病分离菌株细胞外水解酶活性的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08期
5 陈剑;易金玲;刘丽;尹颂超;陈荣章;李美容;叶聪秀;张玉清;杨素莲;陆春;赖维;;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致病性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4期
6 卫凤莲;温海;顾菊林;徐红;;建立真菌透甲模型及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透甲时间的比较[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婵;朱红梅;谭宏月;李平;赵瑾;陈力;温海;宋维芳;;甲真菌病体外模型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年05期
2 杨莉;王玲玲;彭俊平;于录;刘涛;冷文川;杨剑;陈立宏;张文亮;张骞;齐义鹏;金奇;;红色毛癣菌孢子期与萌芽期基因表达比较分析[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7年02期
3 刘洁,雷鹏程,李世荫;1例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甲病理及扫描电镜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6期
4 张文娟;蔡永明;桑菊花;孙艳;朱铁君;;甲真菌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甲真菌病调查协作组;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2 郑岳臣,邬焱卿,祝兆如,陈辉,刘凌;影响甲真菌病疗效的因素[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3 周文明,杨森,张书梅,刘峥,高怀荃,葛艺方,朱一元,胡晓莉,黄世兰,骆娣凤;208例甲真菌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4 伊曲康唑临床治疗研究协作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的疗效特征及其促进甲生长的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5 高谦;甲真菌病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比较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2期
6 刘爱敏,李素平,许静;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32例[J];医药导报;2001年06期
7 孙火宝,顾富祥;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甲真菌病[J];中国厂矿医学;2001年03期
8 金海生,宋为民,周轶清,郑俊惠;267例甲真菌病患者相关知识调查[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吴绍熙,郭宁如;提高甲真菌病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9期
10 刘力;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28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瑞尧;赵华;李恒进;漆军;冯峥;樊建峰;;5%阿莫罗芬甲漆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黄欣;施伟民;贝毅桦;温海;梁广智;班超;王伟平;李永锐;刘丁;郭文丽;;洛阳地区1999年和2006年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的比较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蔡蕊;李福秋;庄园;姜辉;;影响甲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因素的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冰;李福秋;;2011年吉林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曾建中;杨钰鑫;何文丽;卓音;陶刚;;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追踪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耿瑛;;三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李筱芳;陈辉;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田伟;王红;;多重PCR快速诊断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筱芳;吕桂霞;陈辉;沈永年;刘维达;;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金海生;洪为松;刘继峰;许爱娥;;147例老年人群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及相关知识调查[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金海生;洪为松;刘继峰;许爱娥;;147例老年人群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及相关知识调查[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教授 李福秋;甲真菌病治疗失败之 原因剖析与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炎夏逼近:甲真菌抬头 治疗快准狠[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记者 朱国旺;足部真菌病低就医率引专家关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王爱平;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记者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庄磊;临床研究证实甲真菌病病原菌种发生变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衣晓峰 庄磊;甲真菌病病原菌正在不断变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刘伟;甲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朱国旺;结合临床 关注皮肤科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欧柏生;灰指甲不全是真菌感染[N];健康报;2004年
10 李艳佳;甲病“元凶” 逐个“通缉”[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昕;2型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易感因素及病原菌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雪;银屑病甲和甲真菌病的皮肤镜表现探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阳;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素环;甲真菌病中几丁质合酶基因表达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冰;2011年吉林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郝宏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甲真菌病的调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姣;HLA-DRB等位基因与苏皖籍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相关性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凤华;甲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闫军;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范建宁;甲真菌病临床类型与病原学及中医体质类型构成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6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5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