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沙柳TAC1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1 00:56

  本文关键词: 沙柳 TAC1基因 基因克隆 定量PCR 组织特异性表达 出处:《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树木的分枝发育在植物形态构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着整株树木的空间结构,并对光合效率、树木生物量及园林造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分枝角度多样,可形成直立型、标准型及柱形等多种树木空间结构,是挖掘调控树木空间结构变化基因资源的良好材料。本研究以沙柳为材料,克隆了SpsTAC1(Tiller Angle Control 1)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进化树,并做了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沙柳TAC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沙柳SpsTAC1基因,CDS序列全长819bp,编码27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5269.3Da,理论等电点为5.16,蛋白结构预测无跨膜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质中。2.不同物种TAC1蛋白质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沙柳与杞柳、毛果杨同源性较高,且共同具有五个保守区域。3. TAC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定量qRT-PCR检测结果表明TAC1基因在沙柳的根、茎、叶片、顶芽、叶腋中均有表达,茎中表达最为丰富,其次是叶腋,而根中表达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沙柳SpsTAC1基因,该基因功能可能与分枝角度调控有重要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TAC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branching and development of tre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tree and its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The biomass of trees and landscap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Salix psammophila has a variety of branching angles and can form an upright type. Standard and column-shaped spatial structures of trees are good materials to excavate and control the genetic resources of tree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this study, Salix willow was used as the material. SpsTAC1(Tiller Angle Control 1) gene was clone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an evolutionary tree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loning of TAC1 gene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psTAC1 gene was obtained by homologous cloning. The total length of CDS sequence was 819 BP, encoding 272 amino acid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tein was 65269.3 Da.The 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 was 5.16.The protein structure was predicted without transmembrane structure.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tion prediction was located in cytoplasm.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of TAC1 proteins of different species and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showed that Salix willow had high homology with willow and poplar.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q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AC1 gene was expressed in root, stem, leaf and terminal bud of Salix willow. The most abundant expression was in the stem, followed by the axillary and the lowest in the ro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sTAC1 gene was obtained by cloning. The function of this ge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branching angl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arifying the function of TAC1 gen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9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军,李德昌;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1期

2 ;中国克隆出解毒酶基因[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03期

3 周莎莎;;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4 王桂花;孙霞;王致远;赵德明;;小鼠脑14-3-3ζ蛋白的基因克隆及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4期

5 田村俊树;杨淑筠;;蚕丝学与基因工程[J];蚕学通讯;1985年01期

6 ;乔丹基因:基因克隆新策略[J];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03期

7 谭向红;21世纪初基因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传平,魏志刚,杨文慧;特异性表达基因克隆的策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黄代青;果树R基因同源序列克隆的初步研究[J];福建果树;2002年S1期

10 王保莉,王凤泽,张涌,郭蔼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美;;论基因伦理的存在之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张宪省;宿红艳;李全梓;李兴国;白书农;陆文梁;;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宿红艳;李全梓;李兴国;白书农;陆文j;张宪省;;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魏力;方加玮;周俊初;李友国;;一株海洋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相关功能基因克隆[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怡;印莉萍;;OsArh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王盛;钟伏弟;张永江;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海藻孔石莼中一种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上隆;;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8 毕延震;郑新民;乔宪凤;刘西梅;周荆荣;华文君;李莉;肖红卫;张立苹;华再东;魏庆信;;一种无缝基因克隆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安娜;徐荣艳;申晨;郭晓红;李多川;;嗜热毛壳菌热稳定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岳文;王冬梅;袁红丰;裴雪涛;;干细胞分化调控新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敏华;成功克隆2.1万个功能基因[N];解放日报;2004年

2 张学全;克隆人类全长功能基因获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新佳;基因:改变人类命运的新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张汝金;发现37条人类新基因[N];解放军报;2003年

5 记者 谢军;SARS病毒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等取得最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申音 记者 王旗;基因不是.com[N];中国经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本报通讯员 丁学国;中国基因三个人物与一个事业[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张学全;克隆人类全长功能基因获得重大进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张武 本报记者 徐兰山;打造基因“王国”[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吕媛;基因控制家蚕生男不生女[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桂雄;油桐种子转录组解析及油脂合成重要基因克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熊华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D];汕头大学;2002年

3 张高华;獐茅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lNHX1与AlHAK1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学仁;担子菌毛头鬼伞的TMV抗性蛋白y3基因的分离、鉴定和表达[D];西北大学;2010年

5 吕鸿雁;枯草芽孢杆菌中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苏伟;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温建国;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及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鉴定[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梅章;人类新基因的分离和鉴定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生书晶;何首乌芪合酶基因(FmSTS)的克隆、鉴定及转化拟南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文;人成骨蛋白-1成熟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5’端修饰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峰;拟南芥SDL基因的分离与功能互补验证[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晓兵;白芥CBL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3 姜文静;刚地弓形虫RH株ROP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郭前进;红鳍东方渶SREB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李四游;赤霉素对莲株型影响及其相关基因克隆与时空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史永磊;南极微生物SOD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发酵优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朱久;白氏文昌鱼Amphip38基因克隆及免疫功能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齐爱民;不倒翁虫CYP4基因克隆及在黄渤海不同PAHs污染海域的响应表达[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9 李凤;桑树中三个氧化酶相关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咚;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EtMIC-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480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80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5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