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IL-6基因甲基化研究及方法探讨
本文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瘀证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亚硫酸氢盐质谱 出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2015年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门诊UA血瘀证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UA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重亚硫酸盐处理检测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瘀证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118 bp至-826 bp序列中7个位点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47 1 bp至-1 184 bp序列4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的差异尚不明显。结论:UA血瘀证患者IL-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UA血瘀证本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ylation status of interleukin-6 (IL-6) gene promoter reg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6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A)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y 2015. The patients with UA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r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were used as trial group. In addition, 6 inpatients with non-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UA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promoter region of IL-6 gene in two groups was detected by heavy sulfite treatment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thylation degree of 7 CpG loci in the first 1 118 BP to -826 BP sequence of the 1: IL-6 gene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 si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 CpG methylation degree 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 and the non-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 Conclusion the IL-6 of patients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not obvious.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gene promo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blood stasis group. To some extent, it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UA blood stasis syndrome.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561;81673847)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301307)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可冀,马晓昌;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7期
2 黄培民;血瘀Ⅲ号治疗血瘀证206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4期
3 柴向斌,王斌全;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J];中医药研究;2001年04期
4 孙金芳,芦连菊,臧建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5年09期
5 姚魁武;王阶;衷敬柏;朱翠玲;王恰如;;血瘀证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6 姚魁武;王阶;;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4期
7 高克俭;;血瘀证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6年05期
8 陈利国;胡小勤;;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3期
9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0期
10 吴锐;熊雯雯;江一平;李国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瘀证目征的改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鸾;胡一敏;胡建东;施晓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2 姚魁武;王阶;武继涛;朱翠玲;王恰如;;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较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姚魁武;王阶;朱翠玲;武继涛;;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诊断贡献度比较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魏星;裘华森;周济春;;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利国;;血瘀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戴豪良;;关于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若干问题[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李国贤;万晓凤;王缨;鄢毅;;血瘀证诊断现代分类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张兰凤;王阶;;血瘀证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王阶;李建生;姚魁武;王永霞;衷敬柏;;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可冀 马晓昌;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N];健康报;2002年
2 刘凌;诠释血瘀证[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樊丹;血瘀证检测实现可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教授;为什么说血瘀证是百病之源[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 教授;血瘀证的病因[N];云南日报;2000年
7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殷惠军;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基础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血瘀证可引起哪些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9 刘燕玲;血瘀证的现代诠释[N];健康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海 霞;中医证候研究需要量化诊断[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同德;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瑞江;血瘀证传统辩证诊断的数学模型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定祥;五脏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郭力恒;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吕渭辉;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瘀证诊断指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海霞;血瘀证病位分类与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赵炜嘉(CHIU Wai Ka);血瘀证与针灸论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罗静;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传承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岱琳;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及丹参多酚酸盐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张敏;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瘀证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义成;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单莎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蛋白质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苏晋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其脂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高瑞;偏头痛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王安璐;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赵方舟;血瘀证的发展与古今诊断依据的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长军;临床相关检验指标在血瘀证辨证分型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穆雪;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3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03911.html